近年來.魚粉自燃引起的事故越來越多,在船舶運輸過程中,在港區堆場或受貨人倉庫的儲存過程中都有發生。魚粉同樣為常見的普通貨物。由于其自燃性能較強,經常引起火災,因此被國際貨運組織(MCO)定為危險貨物。這里介紹一例魚粉自燃的重大火災事故。
[案情介紹] 1984年11月3日.我國遠洋運輸公司的38000噸載重量的“柳林海”號貨輪.從秘魯裝載了18300噸魚粉,橫渡太平洋回國。11月27日19時,船員發覺一號艙內魚粉自燃,第二天六號艙內也開始冒煙。船上人員立即開始滅火救災,當時船上配備有100多只二氧化碳鋼瓶,但是全部施放完畢后仍然沒有將火撲滅,于是只能采取封艙措施,由于封艙措施得當,這兩個艙口的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12月7日,“柳林海”駛抵國內某海港。如果作為遇難船舶處理,應當立即組織搶險,邊滅火邊卸貨。港方人員上船后開啟六艙觀察,沒有發現明火,認為沒有必要作為遇難船舶處理。于是要求國內收貨人按正常程序辦理卸貨手續,聯系接卸運力(火車車皮和市內道路運輸車輛)等,然后再安排卸貨。“柳林海”則在錨地拋錨候泊。
由于第六艙的艙蓋被打開過,大量空氣進入艙內,結果12月11日該輪第二次引起火災。船員再次使用二氧化碳滅火沒有奏效,只能向港口求救。第二天該輪再度進港,港方立即組織人力一邊卸貨,一邊向艙內注水滅火。這兩個艙口的魚粉絕大部分毀損。
[事故原因分析] 魚粉屬于第4.2類中的易自燃物質,聯合國編號為1374。魚粉未經過抗氧化處理時容易引起自燃,其主要成分是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磷酸鈣等。其中含粗蛋白33.8—59%,含油脂14%左右。油脂的主要成分是多種脂肪酸的甘油三脂,系高度的不飽和脂肪酸。它能發生多種化學反應,如氧化、鹵化、碳化、熱解等,其中氧化反應最容易引起自燃。魚粉在光線、空氣、溫度和水分作用下,很容易發生氧化,生成氧化物和過氧化物。在氧化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如不能及時散發,就會引起自燃。因此魚粉要投入運輸,必須經過抗氧化處理,并儲于陰涼、通風、干燥的場所。
“柳林海”在秘魯裝貨時,正值秘魯的夏季,天氣濕熱,因此魚粉容易積熱,船艙內的通風散熱條件較差,尤其在靠近機艙部位,更容易積聚熱量。這批魚粉可能在生產過程中干燥、濃縮、脫脂等工藝不完善,不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因而運途中發生自燃。
[案例評議] 由于遠洋船舶航程遠,航行時間長,船艙的條件相對封閉,因而魚粉自燃絕大部分發生在運輸途中。但港口儲存期間也時有發生自燃現象。魚粉自燃時,噴灑灌注二氧化碳滅火是一項有效措施。在無法徹底滅火時,封艙也能達到控制火災的目的。“柳林海”輪在海上采取的自救措施是完全正確的。問題發生在該輪抵達之后,港方對魚粉自燃的特性顯然認識不足,僅僅憑肉眼觀察就以為火已撲滅,不作遇難船舶搶險作業安排,就不應該了。如果當時立即組織卸貨,并在作業現場作好消防滅火的準備。下艙工人作好安全防護工作(艙內可能充斥著二氧化碳及其它對人體有害的氣體、煙霧和粉塵)。在有明火處所先滅火、后卸貨;在無明火情況下邊卸貨,邊尋找可能存在的火源。是完全可以避免發生第二次火災的。
上一篇:托運人隱瞞貨物性質引起的火災
下一篇:生鐵引發的火災事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