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經過】:
1995年2月18日#6機負荷200MW,9時25分,#6爐膛負壓突然偏正,主汽溫度升高,燃燒不穩,爐班長就地檢查發現,爐膛上方甲側過熱器受熱面有泄漏聲,即降負荷至150MW,由于后屏管壁超溫嚴重,逐步降負荷至110MW,10時55分爐膛負壓大幅度波動,且后屏仍超溫,#6機滑停,12時10分#6機負荷到零解列。(因停爐較遲,后屏超溫時間長,留下了事故隱患)。3月18日20時48分,#6機負荷150MW,#6爐滅火保護動作熄火。20時55分爐點火成功,21時10分負荷恢復150MW。在恢復過程中發現后屏過熱器爆管,停爐臨檢,后經金相分析為短期大幅度超溫造成嚴重過熱所致。
【事故原因】:
1.2月18日鍋爐前屏過熱器受熱面爆管時,因爐膛內有大量水蒸汽,爐膛溫度降低,要保持一定的蒸發量,燃料量相對增加,且爆口處有大量蒸汽外泄,部分蒸汽短路,流經爆口后部過熱器系統的蒸汽量減少,使單位過熱蒸汽的吸熱量增加,引起后屏管壁超溫,雖未爆管卻留下隱患。
2.爆管時尾部煙道擋板和一級減溫水使用不當。
3.前、后屏聯箱結構不盡合理,部分屏片進、出口聯箱為一個聯箱,中間采用隔板隔開(隔板用銷釘固定),隔板與聯箱內壁存在環型間隙,致使部分蒸汽短路,產生流量不均,引起后屏管壁超溫。
4.對于四角切圓燃燒方式的鍋爐,其爐膛出口煙氣存在較強的旋流余旋,爐膛出口存在較大的煙速不均,致使后屏處產生熱力不均,引起后屏管壁超溫。
5.在3月18日,鍋爐熄火恢復過程中的低負荷階段,燃料投入快,投入量偏多。且給水壓力偏低,一級減溫水投用不當,引起后屏管壁溫度瞬間大幅超溫,管壁嚴重過熱損壞。(在2月18日過熱器爆管時,后屏管壁長時間超溫,已為此次爆管事故留下隱患)。
【事故防范】
1.值班中應嚴密監視各管壁溫度,控制壁溫在規定范圍內。按《二十五項反措》“認真執行行之有效的各種運行、檢修規程、規定,加強運行管理,重視對運行人員的培訓考核工作,嚴禁鍋爐在超溫、超壓情況下運行;要有完善的管壁溫度測點,并按規程要求進行檢查、校驗”。
2.在升、停爐和事故處理過程中,要注意對過熱器、再熱器的保護。正確使用旁路系統;正確使用減溫水;控制受熱面前的煙溫。
3.在采用油粉混燒的升、停爐方式的情況下,尤其是升負荷初期和停爐后期,屏過的溫升很大,要合理使用一級減溫水及煙道擋板,控制一級減溫器出口溫度。
4.在升、降負荷,高加投、停,排污,開停制粉系統等操作時,要注意對各級汽溫的調整與監視,加強崗位間的聯系。
5.根據不同的負荷,合理使用一、二級減溫水和煙道擋板,控制各級受熱面出口溫度在規定范圍內。
6.運行中根據汽溫、壁溫情況,盡量減少上排給粉機投用只數,盡量投用乙、丙制粉系統,增加火焰至屏過的距離,降低爐膛出口煙氣的旋流余旋。
7.在班組內開展安全性評價活動,大力開展超溫分析,嚴格考核。做好金屬監督和壽命管理工作。
8.對屏過系統結構進行改進,前、后屏聯箱采用大聯箱結構或盡量消除進、出口聯箱間隔板間隙,消除漏流,減小水力不均。
9.嚴格執行《防止火電廠鍋爐四管外漏技術導則》和安徽省“防止火電廠在役鍋爐四管泄漏暫行規定”。“當爐管發生泄漏時應及時處理盡早停爐,防止擴大沖刷損壞其他管段,防止硬撐強制運行。認真作好四管泄漏統計分析工作,杜絕頻繁發生同位置、同性質爆管事故。加強鍋爐燃燒調整,改善燃燒工況,避免發生高溫腐蝕”。
上一篇:造紙機械廠立式熱水鍋爐爆炸事故
下一篇:強行解除保護,造成爐膛爆炸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