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

2008-08-28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一氧化碳,CO,是無色、無味和無刺激性的氣體,是工業生產中常見的職業危害因素。接觸一氧化碳較多的行業有煤氣制造、煉焦、冶金、鑄造和化肥制造等。

    人體吸入一氧化碳可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損害。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分為三級,輕度中毒、中度中毒和重度中毒。輕度中毒表現為頭痛、頭暈、耳鳴、眼花顳部壓迫和搏動感,并可有惡心、嘔吐、心悸和四肢無力等癥狀。輕度中毒患者經治療,癥狀可迅速消失;中度中毒除上述癥狀外,初期尚有多汗、煩躁、步態不穩和皮膚粘膜櫻紅,可出現意識模糊,甚至進入昏迷狀態。中度中毒患者及時搶救,一般數日可恢復,無明顯并發癥;重度中毒除具有輕、中度中毒全部或部分癥狀外,患者可迅速進入昏迷狀態。昏迷可持續十幾小時,甚至幾天,可出現陣發性和強直性痙攣。重度中毒一般伴有心肌損害、肺炎、肺水腫及水電解質混亂等嚴重并發癥,有時可迅速引起死亡。長期反復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引起神經和心血管系統損害,常見的有神經衰弱綜合征,以及心肌損害和動脈粥樣硬化。

    患有各種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器質性疾患,明顯的心血管疾患的人,不宜從事一氧化碳作業。

    機體處于緊張、疲勞、貧血、饑餓和營養不良狀態時,易引發一氧化碳中毒。因此,從事一氧化碳作業的勞動者應避免在上述不良狀態時工作;作業環境同時存在高溫、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碳、氰化物、苯和汽油等職業危害因素時,也易引發一氧化碳中毒。因此,一氧化碳作業應安排在無上述職業危害因素的場所進行。

    一、煤氣生產過程中發生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煤氣是工業和民用的重要燃料,也是工業原料。為了滿足工業和民用的需求,工業系統設有專門生產煤氣的工廠,另外在焦碳生產過程中也會產出大量煤氣,因此煉焦廠也是煤氣生產的重要來源。一氧化碳是煤氣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主要職業危害因素之一,許多作業場所都存在著一氧化碳,如煤氣凈化、煤氣脫氨脫硫、煤氣提純、煤氣輸配和練焦干餾等崗位,因此稍不留神,就可引起急性一氧化碳職業中毒。

    實例1

    1984年2月4日,某煤氣廠回收車間工人陳某準備調換壓送機一個損壞的閥門。陳某未戴防毒面具即拆除了損壞的閥門,閥門拆除后,有煤氣逸出,陳某感到頭暈頭痛,就戴上防毒面具繼續作業。不久,陳某又感到呼吸困難,但他依然沒有引起警覺,而是脫下防毒面具繼續工作。新閥門尚未安裝完畢,陳某感到身體非常不適,方才感到情況不妙,趕緊離開作業場所,可是剛走出十幾步路就昏倒在地。同年12月26日,該車間輸配小組工人顧某在拆洗壓送機冷卻小管及夾層時,由于壓送機密封不好,有煤氣逸出。顧某雖然感到頭痛頭暈,但仍然堅持工作,直到顧某感到站立不穩、全身乏力,才想走到室外去休息一下,不料剛起步就昏倒在地。兩人經送醫院搶救,均脫離了危險。

    相同的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一年內在同一家工廠、同一車間重復發生,值得深思。事故的發生說明企業管理人員和工人的職業衛生和安全意識都極其淡薄,企業雖然制定了規章制度,但形同虛設,管理人員不進行監督檢查,作業工人心存僥幸。這樣完全可以避免的中毒事故就連續發生了。

    實例2

    1987年3月3日下午7時左右,某煤氣廠操作人員發現水煤氣柜水封槽水位降低,造成煤氣外逸,立即向領導匯報。廠調度室得知情況后,通知廠消防隊派員赴現場加水,以提高水封槽水位,阻止煤氣外逸。消防隊員王某趕到現場后,未使用個人防護用具即爬上水煤氣柜用消防龍頭向水封槽加水。王某僅僅作業了5分鐘左右,就感覺胸悶頭暈,昏迷了過去。在地面協助工作的俞某見狀立即爬上水煤氣柜將王某背下,剛下到地面,就感到胸悶不支,兩人均倒在樓梯處。經送醫院搶救,兩人方脫離危險。1994年5月4日,某焦化廠冷凝工段在更換鼓風機閥門時,由于管道工操作不當,大量煤氣泄漏外溢,造成兩名管道工吸入過量煤氣而引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煤氣中富含一氧化碳,因此防止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應該是煤氣制造企業職業衛生和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企業應當建立有效的職業衛生和安全制度,以及職業衛生和安全操作規程,并嚴格監督執行,但是,上述兩起事故的發生,卻暴露出企業管理方面的嚴重不足,檢修或搶險煤氣設備時,作業工人均未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現場搶險時也無職業衛生和安全專業人員監護,因此,可以說,不發生事故是僥幸,發生事故是必然的。

    二、煤氣設施安裝檢修過程中發生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煤氣作為工業和民用燃料被廣泛使用,因此在市政建設和工廠里經常涉及煤氣設施的安裝檢修,特別是煤氣管道的安裝檢修。在安裝檢修過程中,稍不留意,就可能損壞煤氣設施,造成煤氣泄漏外逸,現場作業工人如無有效的防護措施,極易引起一氧化碳而中毒。

    實例3

    1987年7月25日,市煤氣公司某工程隊在某路段施工,作業5小時后,接頭工黃某在接通煤氣管道頭時,未佩戴個人防護用具在吸入煤氣后突然暈倒,其他施工人員將其急送醫院搶救脫險。同年12月8日下午,煤氣公司另一支工程隊15名煤氣管道工在某路段安裝煤氣管道。管道工朱某未佩戴個人防護用具作業,剛作業15分鐘就因吸入一氧化碳而昏倒,其他工人將其抬至路邊呼吸新鮮空氣。朱某蘇醒后又立即繼續作業。半小時后朱某口吐白沫再度昏倒,其他工人方將其送至醫院急救,因病情比較嚴重,醫院將朱某送入進行高壓氧艙治療,方脫離危險。時隔一天,煤氣公司又一支工程隊在某路段施工時,煤氣管道工蔡某佩戴給氧式防毒面具進行接管作業,由于面具漏氣,吸入一氧化碳而中毒,被送入醫院急救脫險。

    上述三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均于同一年發生在煤氣公司下屬工程隊,事故原因主要是作業工人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帶氣作業不使用個人防護用具,即使使用個人防護用具,也不事先檢驗一下防護用具是否完好及其效果,心存僥幸,終釀惡果。從中也可以看出企業職業衛生和安全方面管理薄弱,管理人員監督不力,作業工人有章不循,導致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接連不斷。

    實例4

    1994年7月4日,本市某建筑公司在某住宅工地施工時,正值煤氣公司在修理煤氣管道,建筑公司工人馬某和尚某在協助煤氣公司挖掘煤氣管時,因吸入過量煤氣而引起一氧化碳中毒,被送入醫院治療。同年10月22日,本市某五星級大酒店工地有多人嗅及煤氣味,工地負責人當即電告煤氣公司要求查勘泄漏。煤氣公司管線所隨即派員來工地查勘,查勘人員發現工地臨時廁所內煤氣味濃重,有煤氣泄漏的可能,于是工地決定關閉臨時廁所待查。翌日臨晨3時左右,一名外地建筑工人到廁所大便,因用火柴照明引起糞槽起火,工地當即報了火警。消防隊滅火后,發現是地下泄漏的煤氣引起的,隨即再次電告煤氣公司協助解決。該公司立即派人來事故地點搶修,因開挖地面缺乏民工,向某地基工程隊調用了3名民工,于23日6時左右開挖,查找泄漏點。民工在開挖廁所外墻地面時,管道泄漏的煤氣大量逸出,當即有兩名工人昏倒在地,另一名工人也搖搖欲倒。其他在場人員見狀,立即將3名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送入醫院搶救脫險。

    上述兩起事故均在建筑工地民工協助煤氣公司施工時發生。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工程隊和煤氣公司缺乏職業衛生和安全意識,挖掘煤氣管道時,明知現場有可能發生煤氣泄漏,但不采取任何防護措施;民工缺乏職業衛生和安全教育,因此自我保護意識極差。特別是搶險時,明知現場有煤氣泄漏,現場既無職業衛生和安全專業人員監護,又不配備一氧化碳報警裝置,同時民工作業時也不佩帶個人防護用品,因此事故的發生是難以避免的。

    實例5

    1987年4月4日下午5時左右,煤氣公司某管線所在某大酒店工地維修因施工而損壞的煤氣管道,當時有11名管道工進行作業,作業時均使用防毒面具。管道工孫某在作業過程中因呼氣造成視鏡模糊,而脫去防毒面具繼續作業。結果20分鐘后因吸入過量煤氣而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這是一起典型的作業工人違規作業造成的事故。現場有11名管道工同時作業,其中10人作業時堅持使用防毒面具,結果安然無恙,而孫某不使用防毒面具,20分鐘后就引起一氧化碳中毒。因此,全面開展職業衛生和安全教育,提高工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增加工人的職業衛生和安全知識,是控制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簡便有效的措施之一。

    實例6

    1982年11月28日下午2時左右,某鋼鐵廠兩名檢修工在檢修煤氣大水封管道閥門時,由于煤氣大水封管道漏氣,造成大量煤氣外逸。其中一名檢修工吸入過量煤氣而發生一氧化碳輕度中毒昏迷。同年9月12日上午,該廠二轉爐車間大修,負責修理煤氣管道的煤氣烘烤工鮑某,自以為管道中煤氣已放盡便進行作業,結果管道中殘留的煤氣溢出,鮑某當即昏倒而引起一氧化碳中毒。1987年1月29日上午10時左右,某化肥廠壓縮工沈某等3人在調換壓縮機閥門時發生大量煤氣外逸,結果3人均因吸入過量煤氣而發生一氧化碳中毒昏迷。

    三起中毒事故均在檢修煤氣輸送設施閥門時發生,操作工人作業時均未佩戴防毒面具。這說明企業缺乏完善的職業衛生和安全制度,未制定嚴格的檢修煤氣輸送設施職業衛生和安全的操作規程,未設置一氧化碳報警裝置;工人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不使用個人防護用品便上崗作業。

    實例7

    1997年12月22日下午3時左右,市煤氣公司某營業所工人姚某到用戶家中調換煤氣表。用戶未經姚某同意,擅自打開了煤氣總開關。姚某未及時阻止,將煤氣總開關關閉,依然帶氣作業。由于煤氣設備漏氣,作業不多時間,姚某感到頭昏、乏力,自感不妙,馬上要求用戶打電話給辦事處,公司派車將其送到醫院就診。醫院診斷為一氧化碳中毒。

    這是一起完全可以避免的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首先煤氣用戶不應未經作業工人同意,擅自打開煤氣總開關。而作為煤氣公司的檢修工更不應該違反職業衛生和安全操作規程,帶氣作業。兩者只要有一方注意行事,事故就不會發生。

    三、生產過程中以煤氣或焦碳為燃料發生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在工業生產中,不少企業以煤氣或焦碳作為燃料來加工產品的,如冶金、鑄造和水泥制造等企業,特別是冶金企業作為煤氣使用大戶,企業內管路密布,隨時隨地都有發生煤氣泄漏的可能。因此,防止一氧化碳急性中毒應當是這些企業職業衛生和安全工作的重點之一。遺憾的是不少企業領導對此并不重視,疏于管理,結果導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頻頻發生,極大地危害了勞動者的生命健康。

    實例8

    1983年4月25日上午8時左右,本市某鋼鐵廠第一薄板車間檢修工王某對煤氣退火爐進行檢修,王某在檢修完畢后開始調試時,閥門突然漏氣,大量煤氣從其上方逸出,王某因吸入過量煤氣而引起一氧化碳中毒,被送入醫院急救脫險。同年11月9日下午6時左右,該廠耐火車間焙燒工忻某在打開焙燒爐看火時,因爐中燃燒不完全,致使一氧化碳逸出,忻某因吸入過量一氧化碳而引起急性中毒。1987年4月7日上午9時左右,本市另一家鋼鐵廠新建熱風化鐵爐試爐時發現爐門處有一漏洞,廠方立即派熱風化鐵爐泥工劉某進行補漏,劉在補漏時未使用個人防護用具,結果因吸入大量爐內外逸的一氧化碳而中毒昏倒。

    鋼鐵廠一般都用煤氣作為熱源,在爐臺作業的工人常年接觸一氧化碳,特別是設備出現故障檢修時,極易發生一氧化碳中毒。因此,鋼鐵廠應制定職業衛生和安全操作規程,并對作業工人進行職業衛生和安全教育,督促他們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同時,作業場所應設置一氧化碳報警裝置,做好應急救援的準備工作。

    實例9

    1994年4月21日,某冶金公司修建部在設備檢修時,造成大量煤氣泄漏外溢,一名檢修工因吸入過量煤氣而引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同年5月2日,公司煉鐵廠1名點焊工在檢修料車小軌道時,因料斗及其他設備煤氣泄漏外溢,吸入過量煤氣而引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同年8月29日,公司動力部一名檢修工在對煤氣管道進行維修時,突然管道大量煤氣泄漏外溢,造成該維修工吸入過量煤氣而引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同一家企業在四個月的時間里,發生了三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事故均發生在設備檢修過程中,設備意外泄漏,大量煤氣外溢。咎其原因,一方面設備老化陳舊,容易引起煤氣外溢;另一方面,公司在職業衛生和安全方面管理不力,缺乏完善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作業工人檢修設備時不佩帶個人防護用品,普遍缺乏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實例10

    1989年9月14日下午3時左右,本市某冶煉廠熔煉車間進行試生產,1號除塵器袋突然脫落,領導當即派裝配工周某鉆入除塵器底部進行檢修。期間位于除塵器旁的3號吸風排毒裝置突然“跳閘”而停止運轉,致使熔爐中加焦炭后產生的大量一氧化碳氣體經送風裝置滯留在1號除塵器周圍,在除塵器底部進行檢修的周仁明當即中毒昏倒。另兩名裝配工見周某進去檢修久不出來,即鉆入除塵器底部進行察看,不料也相繼中毒昏倒。事故發生后,廠方立即將3人送入醫院搶救,醫院診斷周某為重度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另兩名裝配工輕度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幸好搶救及時,3人均得以生還。

    該廠熔煉車間系新建項目,尚處于試生產調試階段,生產技術、設備等還存在一些問題是正常的。因此,企業更應該注意建立職業衛生和安全制度,制訂職業衛生和安全操作規程。在試生產調試時加強現場監督管理,配備一氧化碳報警裝置,工人作業時佩帶個人防護用品,這樣事故的發生就可以避免了。

    實例11

    1989年6月29日下午3時左右,某水泥廠立窯車間下料系統通道被濕料堵塞,乙班操作工張某負責清理通道,當張某打開窯頂蓋子時,聚集在窯頂處的大量一氧化碳隨煙氣沖出,張某當即感到頭暈、惡心、站立不穩,靠在爐頂旁欄桿上。同班工人見狀,立即將張某背離現場,但未去醫院就診。半小時后,張某出現神智不清、四肢陣發性抽搐等癥狀,眾人才將張某急送醫院搶救脫險。

    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企業職業衛生防護設施不到位,致使爐頂通風不暢,大量滯留;同時由于企業沒有完善的職業衛生和安全操作規程,工人作業時不佩戴個人防護用品習以為常;另外由于企業沒有良好的職業衛生和安全教育氛圍,工人缺乏職業衛生基礎知識,導致張某一氧化碳中毒后,沒有及時送入醫院就診,引起病情加重,險釀大禍。

    實例12

    1984年3月5日上午,某水泥廠燒成車間窯面上生產水泥熟料過程中,一臺踏式機立窯內物料棚拱架,使窯內產生與儲存了大量的一氧化碳,當一氧化碳與氧混合達到一定比例時引起爆炸。大量的一氧化碳和烘熱的物料沖出窯門,造成在窯面作業的兩名工人被灼傷并引發一氧化碳中毒。其中工人張某退避時從高處墜落致死。

    此起爆炸事故的形成主要是生產設計不當,生產場所通風不良,窯內結權圈,中心底火拉深。窯內棚拱架空,經測量估算約526m3,存儲了大量的CO,碰到火源引起爆炸。

    實例13

    1992年4月17日上午8時左右,某銅管廠供銷科因客戶急需冰箱銅管,派職工王某及臨時工3人到光亮車間應急裝箱,銅管堆放處距EF爐出爐口僅2米,銅管數量多,堆放高。4人作業了一個多小時后,王某首先感到全身乏力、頭昏、胸悶、惡心嘔吐,隨即離開現場;10多分鐘后,其余3人也相繼出現類似癥狀。廠部聞訊后立即將4人送到醫院診治,醫院診斷為一氧化碳中毒。衛生部門現場調查發現,EF爐的排氣管道有一節脫落,排氣扇損壞。爐旁空氣中一氧化碳的濃度為240mg/m3,超過國家衛生標準7倍。

    事故發生的原因,主要是未及時修復通風排氣設備而引起中毒,另外作業工人未佩戴防護面具也是中毒原因之一。因此,廠方應建立衛生防護設備的維修保養制度,在有職業危害的環境中作業必須佩戴個體防護用具。

    實例14

    1986年5月12日晚上8時左右,某建筑機械廠熔鐵爐爐臺加料工張某在工作時感到劇烈頭昏、頭痛、惡心、并有嘔吐,被送往醫院急診,醫院診斷為一氧化碳中毒。但是診斷醫院和廠方均未向當地的衛生部門報告。直至5月28日,當地衛生部門通過其他途徑才了解到此事,便立即派員到工廠進行了調查。調查人員首先對熔鐵爐爐臺加料操作帶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均超過國家衛生標準30mg/m3,最高濃度超過國家衛生標準十幾倍,連工人休息室一氧化碳濃度也有10mg/m3。調查中工人反映類似情況已發生過多次,工人還反映爐臺加料處吸風裝置經常損壞,不能開啟,有時要過幾個月,廠方才派員修復。對工人反映的情況,廠方也沒有否認。調查人員認為,建筑機械廠熔鐵爐爐臺作業場所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嚴重超過國家衛生標準,勞動條件比較惡劣,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是必然的。操作工人在此環境下長期作業,即使不發生急性中毒,一氧化碳對工人健康的慢性損壞也是在所難免的。

    事故發生的原因主要是作業場所沒有設置有效的職業衛生防護設施,也未設置一氧化碳報警裝置,導致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積聚,工人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繼續作業,因此事故的發生也就不可避免。事故發生后,廠方依然不采取任何措施,對熔鐵爐爐臺作業場所一氧化碳濃度的變化不了解,不過問,聽之任之。廠方領導對工人的健康漠不關心,衛生防護措施不力是事故發生的深層原因。

    實例15

    1994年2月2日,郊縣某聯營廠鑄造車間,當班工人周某在沖天爐加料處進行加料作業時,突然感到頭暈、乏力和氣急等不適。同車間的工人見狀,立即將其送往通風處,休息片刻后又將其送入醫院診療,醫院診斷為一氧化碳中毒。1998年2月28日下午3時左右,某機械廠鑄造車間,當班工王某在三樓新建的化鐵爐投料處作業,作業4小時后,王某感到頭昏、乏力,最后暈倒在地,被同班工人送至醫院搶救,醫院診斷為一氧化碳中毒。

    鑄造車間的爐臺加料作業會接觸有毒氣體,因此,爐臺加料作業場所應設置有效的衛生防護設施,加強局部通風,密閉一氧化碳發生源,配備一氧化碳報警裝置等。本實例兩起事故的發生,均起因于作業場所無有效的衛生防護設施,導致一氧化碳滯留;同時,由于投料工無有效的個人行戶措施,現場未配備一氧化碳報警裝置,以致作業工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吸入過量一氧化碳而中毒。

    四、生產過程中以一氧化碳為原料發生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在工業生產中,一氧化碳常作為原料使用,如化工品光氣、二甲基甲酰胺、甲酸甲酯和某些化肥、農藥的生產均以一氧化碳作為原料之一。這些企業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多發企業。因此,企業應當把防止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作為職業衛生和安全工作的重點之一。

    實例16

    1987年4月9日上午6時左右,某農藥廠一車間光氣工段在生產過程中,由于當班工人作業時未將分子篩干燥器底部閥門關閉,造成一氧化碳氣體倒流至鼓風機吸風口,隨后逸入三車間檢修工具存放室內滯留,造成在存放室睡覺的工人李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管理松散,當班工人作業時違反操作規程,造成一氧化碳氣體外逸;其次是生產設備布置不合理,導致外逸一氧化碳氣體進入非作業場所,結果引起重大中毒死亡事故。

    實例17

    1984年6月19日,某化肥廠四車間中班工人管某、李某和楊某等三人檢修生產設備,調換設備閥門片,每次進行調換作業時,他們采取了一定的防護措施,先切斷氣源,然后再用排風扇吹掉缸體內殘余的一氧化碳氣體,6小時內,他們連續調換了十二個閥門,工作完畢后,三人均感到頭脹無力、胸悶,有的甚至發生抽搐,同車間工人將他們送入醫院治療,醫院診斷為一氧化碳中毒。1994年2月1日,某化工總廠造氣車間機修工喬某上班后檢修煤氣輸送設備,作業僅10分鐘左右,即感到頭暈乏力,不支倒地昏迷了過去。同車間工人立即將其送入醫院治療,檢查結果發現喬某碳氧血紅蛋白增高,醫院診斷為一氧化碳中毒。1994年12月27日,某化工廠合成車間水處理工段,工人王某和毛某在清洗過濾設備中的污泥,作業了半小時左右,即昏到在現場,同車間工人發現后,立即將他們送到廠醫務室給予吸氧處理,然后轉送醫院搶救,醫院診斷為一氧化碳急性中毒,事后經現場測定,事故現場一氧化碳濃度為100mg/m3,超過了國家衛生標準。

    事故發生的原因,主要是作業工人自我保護意識較差,檢修煤氣設備時未佩戴防毒面具,以致吸入過量煤氣而發生一氧化碳中毒。化肥廠工人雖然采取了排風扇吹掉缸體內殘余一氧化碳氣體的措施,但他們沒有意識到,采用排風不能完全排凈一氧化碳氣體。因此,開展職業衛生和安全教育,普及自我保護知識和技能,是防止一氧化碳職業中毒最有效、最簡便的方法之一。同時,檢修現場應設置一氧化碳氣體報警儀,一旦泄漏,便能及時報警,使作業工人可以及時采取措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發生。

    實例18

    某化肥廠生產化肥碳酸氫銨,以一氧化碳和氨作為原料。1983年2月14日下午7時左右,再生氣回收一氧化碳的管道發生阻塞,一氧化碳氣體流入銅液收集管,并從銅液收集桶的開關處泄漏外逸,精煉操作工錢某見狀,便想用塑料袋包扎開關泄漏處,不料吸入過量一氧化碳而中毒,從扶梯上跌下昏迷,經送醫院急救,住院7天才痊愈出院。同年6月4日上午8時左右,該廠檢修工顧某在檢修一氧化碳生成裝置冷卻塔時,作業僅5分鐘左右,便因吸入過量一氧化碳而中毒昏迷,經送醫院急救,住院6天后漸趨痊愈。

    該化肥廠連續兩次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而且患者病情比較嚴重,均需住院治療。可見企業職業衛生和安全管理松懈,沒有嚴格的職業衛生和安全操作規程,工人檢修設備時不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習以為常,甚至在發生一氧化碳泄漏時,照樣不使用個人防護用品,漫不經心地想用塑料袋包扎泄漏處,結果引發了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損害了身體健康。

    五.生產過程中物料分解產生一氧化碳發生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在工業生產中,某些企業使用的物料和輔料均不含一氧化碳,但是在生產過程中,某些物料會分解產生一氧化碳。因此,如果企業不掌握有關的知識,及時采取相應的衛生防護措施,極易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而且事故發生后,全廠上下會不知所措,整個救援過程混亂無序,最終釀成重大中毒死亡事故。

    實例19

    1983年12月23日晚上9時,某鋼鐵廠鑄鋼車間采用新工藝“70砂”造型鑄鋼,操作工鐘某等兩人在澆鑄完畢后,發現澆鑄處有煤氣味的氣體大量外逸,兩人見狀,急忙逃避躲到了休息室內。不料,兩人剛進休息室就聞到濃重的煤氣味,比室外更濃重,其中一人立即又轉身逃出,逃出后見鐘某久未出來,又回到休息室尋呼鐘某,這時才發現鐘某已昏倒在休息室內,急忙疾呼救援,在眾人的幫助下,將鐘某背出休息室急送醫院搶救脫險,醫院診斷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70”砂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在高溫狀態下會分解析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鐵即還原為一氧化碳。事故發生的原因,主要是休息室設置不合理,安排在一氧化碳作業場所的下風處。因此,作業場所一旦有一氧化碳外逸,逸出的一氧化碳氣體會滯留在休息室內,而且濃度會越積越高,成了一氧化碳毒氣室。

    實例20

    1994年4月7日上午,某鋼鐵廠鑄鋼分廠澆鑄工段在地坑內澆鑄26.8噸“電腳板”,此鑄件澆鑄時使用了較多的“70”砂泥芯,發氣量大,澆鑄完畢時工人未發現異常情況。中午時,行車工將工作平臺吊起,放入地坑內(地坑深約2m、面積約40m2),一助理工下坑脫鉤時,即撲倒在地,行車駕駛員馬上打響警鈴報警。鄰近工段的工人迅速趕到現場搶救,在沒有采取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下坑救人,不料先后昏倒在地。整個事故中前前后后有28人因吸入不明氣體而中毒。中毒者經送醫院搶救,25人得以生還,3人終因回天無術而死亡。事故發生后,衛生部門迅速進行了調查,事故現場在強制通風3小時后,地坑內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仍高達220~350ppm

    ,超過國家衛生標準8.17~13.58倍。結合中毒者的臨床癥狀,這是一起典型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據現場工人反映,入冬以來現場所有的排風扇都被拆去維修保養,事故當天,澆鑄現場無任何衛生防護設備。以往工人在工作時常有頭暈、四肢乏力、惡心嘔吐等一氧化碳中毒癥狀。對于存在如此嚴重職業危害因素的工段,廠安全部門卻將該工段作為“無毒無害”工段管理。

    一氧化碳的來源和實例19相同,是“70”砂在高溫狀態下分解析出的。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企業領導和職業衛生和安全部門工作人員缺乏必要的職業衛生知識,根本不知道澆鑄工段存在如此嚴重職業危害因素,而未采取任何衛生防護措施,如不安置有效的衛生防護設備、不制訂職業衛生和安全操作規程、不制訂應急救援方案、不進行職業衛生和安全知識培訓、不配備相應的個體防護用品等。因此,事故一旦發生,全廠上下不知所措,整個救援過程混亂無序,終于釀成一起重大中毒死亡事故。救助者在沒有采取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盲目下坑救人,枉送性命,教訓極其深刻。

    六.煤氣泄漏殃及無辜發生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煤氣是常見的工業和民用燃料,為了滿足需求,城市中一般設有專門生產煤氣的企業和專門輸送煤氣的管道,由于煤氣中富含一氧化碳,一旦煤氣生產設備和輸送管道損壞,發生煤氣泄漏,危害性極大。因此,對煤氣生產設備和輸送管道應采取嚴格的保護措施,防止煤氣泄漏;同時應制訂應急救援預案,一旦發生突發事故,可以有條不紊的進行處理,將危害控制在最低點。

    實例21 1987年10月29日上午,某煤氣廠因故需檢修4號計量器、臨時使用2號計量器。當開啟2號計量器時,管道阻力突然增大,導致1號干箱

    “水封”被沖破,干箱頂蓋的100mm放散管保險球被沖開,造成大量煤氣外逸。廠方采取了水封補水、管道抽水、減少煤氣產量、降低煤氣流量、增加管道阻力和疏散員工等應急措施,由于措施比較及時,企業無一員工發生一氧化碳中毒。正當廠方領導甚感慶幸的時候,與煤氣廠一墻之隔的某棉紡廠卻來電反映該廠細紗車間大批職工出現一氧化碳中毒的癥狀。現場檢查后,發現棉紡廠細紗車間兩臺正在運轉的冷風機進口正對著煤氣廠干箱煤氣外逸處,造成煤氣經冷風機吸入細紗車間內滯留,結果引起該車間幾百名紡織女工吸入一氧化碳,其中85名紡織女工發生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出現嘔吐、頭昏、抽筋等癥狀,送入醫院進行治療。

    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企業沒有完善的職業衛生和安全操作規程,致使檢修設備時管道阻力突然增大,造成大量煤氣外逸。廠方采取應急措施時,忽略了煤氣外逸對鄰廠的影響,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結果造成隔壁廠家大批工人一氧化碳急性中毒,釀成大禍。

    實例22

    1994年2月6日,在公交線上行駛的某公交車突然方向失控,跌入一河中,撞斷架設在河上的一根直徑500mm的煤氣出廠管,造成大量煤氣外溢,結果釀成公交車司售人員和乘客,以及進入現場的救護人員等40多人一氧化碳中毒和受傷、其中3人死亡的重大事故。

    事故發生的原因,除了公交車司機駕駛不當外,救護人員缺乏急性中毒事故救援知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救援不當,延誤了救援時間,擴大了傷亡人數。在救援過程中,某合成洗滌劑廠消防隊副隊長,因使用防毒面具不當而死亡就是血的教訓。

    實例23

    1998年6月8日上午10時左右,某建筑公司在某廣場施工,施工人員鄒某和曹某先后進入工地3區、4區接駁處水泥基坑坑底涂刷防水涂料,坑底長4m、寬0.8m、深7.7m。鄒在作業30分鐘后昏倒在現場,曹在作業10分鐘后也昏倒。他倆即被前來搶救的消防隊員救出基坑。鄒送至醫院時已死亡,曹在醫院觀察2小時后出院,另外參加搶救的3名消防隊員也因身體不適送醫院觀察。醫院均診斷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經調查,當日事故發生前2小時,有人下基坑用乙炔氣體點火烘干坑壁。市環境監測中心當日下午1時至1時30分測得的一氧化碳濃度最高為6250mg/m3,超過國家衛生標準200倍左右。

    由于一氧化碳氣體為無色無味氣體,無法察覺,更應引起注意。在諸如上述施工前,必須要有安全人員對施工現場的安全進行檢查,以避免類似事故的發生。

    七.道路施工損壞煤氣管道發生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為了滿足工業和民用的需求,城市中一般設有專門輸送煤氣的管道,因此在市政建設中,挖掘路面時應特別留意地下煤氣管道鋪設狀況。施工前一定要調查清楚煤氣管道的分布和走向,施工時要盡可能避開煤氣管道,實在不能避開時,施工時要小心作業,并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

    實例24

    1992年8月11日上午9時左右,某鋼鐵總廠綠化公司4名女工在廠區道路施工,作業時不慎損壞了煤氣管道,瞬間大量煤氣噴出,4名女工躲避不及,吸入大量煤氣而引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994年9月13日下午,某機械廠幾名工人在廠門口施工路面時,不慎損壞弄斷了煤氣管道,造成煤氣大量外泄,工人張某躲避不及,煤氣外溢,吸入大量一氧化碳而引起胸悶、氣急、乏力、頭痛、頭暈等癥狀,被送入醫院急救脫險,醫院診斷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兩起中毒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均是在道路施工時損壞了煤氣管道所致。這說明作業工人缺乏職業衛生和安全培訓,

    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作業時明知現場有煤氣管道,而依然沒有引起重視,結果損壞了煤氣管道,釀成了中毒事故。

    實例25

    1997年7月23日下午5時左右,某公共交通公司停車場擴建工程工地,4名民工在挖回水池,挖掘機抓斗挖破了地下的煤氣管道,大量煤氣從管道中泄漏而出。民工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慌亂間躲避不及,結果兩名民工吸入過量煤氣而昏倒在地,經送醫院急救,方才脫險,醫院診斷為急性中度一氧化碳中毒。

    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民工盲目作業。民工在沒有搞清楚地下煤氣管道分布的情況下,便用挖掘機挖掘地面,結果損壞了煤氣管道。造成民工盲目作業的起因則是工程隊沒有建立職業衛生和安全制度,明知作業現場有煤氣管道,也不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民工由于缺乏職業衛生和安全教育,一旦管道損壞煤氣泄漏,缺乏自我保護知識,結果釀成了中毒事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漾濞| 盐池县| 汉寿县| 图们市| 紫金县| 哈密市| 金秀| 盘锦市| 太湖县| 祁门县| 凤城市| 铁岭市| 贵南县| 大兴区| 格尔木市| 中超| 彰化市| 湘西| 敦煌市| 大兴区| 鲁甸县| 城固县| 奉节县| 玉山县| 永年县| 青河县| 文山县| 鸡东县| 阜新| 美姑县| 星子县| 塔河县| 双城市| 射洪县| 平阳县| 新宾| 长泰县| 伽师县| 宜城市| 科技| 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