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故簡介
1991年2月,某塑料壓鑄機制造廠機加工車間用一臺電動單梁起重機在吊運壓鑄機底座時,由于誤操作造成吊載劇烈擺動從吊裝繩中脫落造成一人被吊載壓傷致死。
2.事故發生過程
事故現場發生事故時被吊裝的2塊壓鑄底座一塊仍在吊裝繩上懸吊著,另一塊已從懸吊著的底座滑落在地面上并壓在受傷者身上,每塊壓鑄機底座大約有600kg左右,受傷者已死。
從事起重運輸作業的起重設備是一臺LD型電動單梁起重機,起重機的起重量G=3000kg、跨度S=19.5m、起升高度H=12m、起升速度Vn=8m/min、起重機運行速度Vk=75m/min,配用的電動葫蘆為CD型電動葫蘆,起重機的操作形式為操縱室操縱。
從事的作業內容為從一卡車上卸下壓鑄機底座鑄件毛坯,然后吊運到龍門刨床處進行加工,卡車上共有6件壓鑄機底座毛坯。
從事起重運輸及吊裝作業的人員有2人,一人是起重機操作工為一年青女工甲,另一人是車間搬運工兼作吊裝司索工乙。甲乙2人相互配合從卡車上將6件底座毛坯逐個卸下車,本應一次吊運一件運送到車間西端的刨床處,但乙為了省事貪圖快一點運完,將底座堆在一起一次吊運2塊,底座底面不是完整平面,而是有4個凸起的部分,且鑄造表面也不平整,乙用2根吊裝繩沒有采取鎖緊的方法,直接穿過下面的底座凸起部分的外側,然后將2根吊裝繩的編結吊環掛到吊鉤上,上面的底座不受吊裝繩限制而擺放在下底座上面,甲在乙的指揮下開始吊運工件向車間西端龍門刨床處時,吊載距地面約有1m高,乙用手扶著吊載,也以75m/min的起重機運行速度奔跑著。突然從車間側大門開進來一輛電瓶車,此時甲慌忙提起吊載共急剎大車,吊載發生了劇烈搖擺幌動,司機甲又想急速下降吊載以求減小搖動,不想又按錯了上升按鈕,吊載擺動更加厲害,本來就不甚穩定的上層底座經劇烈搖擺又無吊裝繩阻攔,向側面滑脫離開下層底座,正好拋落下去將乙撞倒壓個正著,人們慌忙用撬杠撬起落地的壓鑄機底座,為時已晚搬運工已當場身亡。
3.事故原因分析
根據事故現場調查及分析,這起死傷事故產生的原因如下:
。╨)搬運工兼職吊裝司索工乙,沒有根據被吊運工件形狀特點采取合理安全的吊裝方法,不應該一次吊裝2塊底座工件,尤其是上面的工件在懸空中處于不穩定狀態,成為后面發生事故的危險隱患。
。2)搬運工乙同吊載賽跑,一旦遇到障礙物是很危險的,手扶工件也是危險的,在發生事故時距離吊載太近,根本沒有自我保護意識也是這起事故的原因之一。
。3)經調查起重機司機青年女工甲,只經過短期培訓則上崗獨立操作,技術素質差,遇到緊急情況不沉著而偏中出亂,誤操作是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4)電瓶車司機盲闖開車,也是這起事故的一個間接原因,可見車間在安全管理方面是混亂的。
4.事效結論與教訓
這是一起誤操作、缺乏操作經驗、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吊裝方法不當的傷人事故災害。
這起事故將給后人的教訓是:
。1)不要圖省事,不要怕麻煩,起重運輸作業是一種危險作業,處處、時時都要提高警惕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2)必須消除吊裝等人員手扶吊載隨起重機運行的惡習,更不允許同吊載賽跑的危險舉動再次發生。
。3)懸吊的物體必須要保證它的穩定性,特別是在起升下降、左右橫行及前后縱行中的穩定性,吊裝方法及要領十分重要。
。4)誤操作是起重機作業中的大忌,起重機司機必須保持精神集中,養成沉著清醒的心理狀態。
5.事故的預防對策
(l)加強吊裝司索人員安全培訓工作,提高吊裝司索人員安全意識與責任感,提高吊裝司索人員的安全要領與技能。
。2)加強車間內安全管理,對安全要建章建制,應有專門人員進行現場安全監督。
(3)改正手扶吊載的惡習,遠離吊載是每一個作業人員時刻都不能忘記的大事。
(4)起重機司機必須加強培訓經考核合格方準上崗,消滅誤操作是起重機司機的神圣職責。
下一篇:起重機掉道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