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1 危險性等級劃分
級別 |
危險程度 |
可能導致的后果 |
Ⅰ級 |
安全的 |
可以忽略 |
Ⅱ級 |
臨界的 |
處于事故邊緣狀態,暫時尚不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應予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
Ⅲ級 |
危險的 |
會造成人員傷亡和系統損壞,要立即采取措施 |
Ⅳ級 |
破壞性的 |
會造成災難性事故,必須立即排除 |
表4-2 危險性預先分析(樣表)
潛在 事故 |
危險、危害 因素 |
觸發 事件 |
現象 |
形成事故 原因事件 |
事故 后果 |
危險 等級 |
措施 |
表5-3 酒精有限公司生產裝置預先危險性分析
潛在 事故 |
危險危害因素 |
觸發事件 |
現象 |
形成事故 原因事件 |
事故 后果 |
危險 等級 |
措施 |
火災 爆炸 |
產品乙醇、中間產品發醇醪、副產品沼氣等易燃、可燃物泄漏 |
1、蒸餾系統、設備、管線等破裂、超壓泄漏; 2、發酵罐設備等密封處泄漏; 3、沼氣罐、閥門、管道儀表等處泄漏; 4、設備、閥門、管道等因質量或安裝不當泄漏; 5、撞擊、人為破壞或自然災害等造成容器、管道等破裂而泄漏; 6、產品儲存系統泄漏。 |
遇高熱、明火燃燒甚至爆炸 |
1.點火吸煙; 2.搶修、檢修時違章動火、焊接時未按有關規定動火; 3.其他火源,電動機相間短路; 4.電氣線路陳舊老化或受到損壞產生短路火花; 5.靜電放電; 6.雷擊(直接雷擊、雷電二次作用、沿著電氣線路、金屬管道侵入); 7.機動車輛未戴阻火器等; 8.焊、割、打磨產生的火花等; 9.其它 |
財產損失、人員傷亡、停產 |
Ⅲ~Ⅳ |
1、生產車間及沼氣罐系統、產品倉庫等嚴禁吸煙,廠區嚴禁游煙; 2、動火時必須嚴格按動火手續辦理動火證,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3、加強轉動設備及電機等維護,防止摩擦或相間短路等引起高熱; 4、對生產裝置、污水沼氣罐及產品倉庫等區域的電氣線路加強維護檢查; 5、防雷、防靜電設施應定期檢查、檢測,確保完好可靠; 6、機動車輛加強管理,進入生產區及庫區必須戴好阻火器; 7、明火源安全距離符合規定要求。 |
鍋爐腐蝕、結垢安全附件失靈 |
1、安全閥裝置失靈或損壞; 2、嚴重缺水后,未緊急停爐,又立即上水; 3、超壓; 4、嚴重腐蝕; 5、結垢嚴重; 6、先天缺陷; 7、裂紋和起槽; 8、誤操作,違反規程。 | 鍋爐爆炸 | 1、安全附件未定期校驗; 2、操作工未經培訓,違章作業; 3、違反勞動紀律; 4、鍋爐維護保養不良; 5、鍋爐帶病運行; 6、操作程序混亂、失控。 |
鍋爐爆炸、人員傷亡、鍋爐損壞、引發二次事故 |
Ⅳ |
1、操作工需嚴格進行培訓、持證上崗; 2、杜絕“三違”; 3、保持安全裝置如水位計、壓力表、安全閥等正常、可靠; 4、加強操作控制系統的維修、保養; 5、鍋爐應定期清除水垢; 6、嚴防假水位,造成缺水,導致爆炸事故的發生; 7、安全閥要定期校驗; 8、定期檢修、檢驗鍋爐。 |
表5-3 酒精有限公司生產裝置預先危險性分析(續1)
潛在事故 |
危險危害因素 | 觸發事件 | 現象 |
形成事故原因事件 |
事故
后果 |
危險等級 |
措施 |
電氣、火災、過載、短路、絕緣損壞 |
1.電氣線路不合規格及超負荷運行; 2.配電箱違反規程私拉亂接臨時線; 3.電氣線路、接線盒等缺乏檢查維修,未能及時排除事故隱患; 4.接地不良。 | 絕緣被擊穿、穩壓電源短路或高阻抗元件因接觸不良接觸點過熱 | 1.元器件突發故障,未能及時排除; 2.靜電火花; 3.雷擊等。 |
人員傷亡失火造成停產,經濟損失 |
Ⅲ |
1.建筑物要用非燃燒材料建造; 2.配電箱要采用消除靜電措施; 3.電纜溝要采用防潮和防鼠咬的措施,電纜線與配電箱的連接要有鎖口裝置或采用焊接加以固定; 4.配電箱外應有良好的防雷設施,其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歐姆; 5.凡屬電氣改線或臨時用線必須由正式電工進行安裝操作; 6.對職工進行電氣安全培訓教育,以及急救方法; 7.定期進行電氣安全檢查,嚴禁“三違”; 8.對防雷裝置進行定期檢查、檢測,保持完好狀態,使之有可靠的保護作用; 9.做好變、配電室、電氣線路和單相電氣設備、電動機、電焊機、手持電動工具臨時用電的安全作業和運行。 | |
觸電 |
漏電、絕緣損壞、雷電 |
1.設備漏電; 2.絕緣老化、損壞; 3.安全距離不夠; 4.保護接地、接零不當; 5.手持電動工具絕緣損壞; 6.雷擊。 | 1.人體觸及帶電體; 2.流通過人體的時間超過30MAS |
人員 觸電、 傷亡 |
Ⅲ |
1.按規定設備、線路采用與電壓相符,使用與環境和運行條件相適應的絕緣體,并定期檢查、維修,保持完好狀態; 2.使用有足夠機械強度和耐火性能的材料,采用遮欄、護罩、護蓋、箱匣等防護裝置,將帶電體同外界隔絕開來,防止人體接近或觸及帶電體; 3.根據要求對用電設備做好保護接地或保護接零; 4.在金屬容器內進行檢修等作業時,應采用12伏電氣設備,并要有現場監護; 5.電焊機接線端不能裸露,絕緣不能損環,注意檢測有否漏電現象,電焊時要正確穿戴好勞動防護用品,應注意防觸電問題,在特殊環境下進行焊割要有監護,并有搶救后備措施; 6.根據作業場所要求正確選擇手持電動工具,并做到安全可靠。 7.建立和健全并嚴格執行電氣安全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 |
表5-3 酒精有限公司生產裝置預先危險性分析(續2)
潛在事故 |
危險危害因素 | 觸發事件 | 現象 |
形成事故原因事件 |
事故 后果 |
危險等級 |
措施 |
物體打擊 |
高處有浮物等 |
高處有未被固定的浮物,因被碰或風吹等因素墜落; | 墜落物擊中人體 |
1. 未帶安全帽; 2. 在起重或高處作業區域行進或逗留; 3. 在高處有浮物或設施不牢固,在將倒塌的地方進行或停留。 |
財產 損失、 人員 傷亡 |
Ⅱ |
1.高處作業要嚴格遵守“十不登高” 2.高處不能有浮物,需要時應固定好; 3.將要倒塌的設施要及時修復或拆除; 4.作業人員戴好安全帽及穿好勞動防護用品; 5.加強防止物體打擊的檢查和安全管理工作; 6.加強對職工進行有關的安全教育。 |
高處墜落 |
進行登高、架設、維修、安裝等作業;吊裝作業。 |
1. 高處作業場所有洞無蓋、臨邊無欄,不小心造成墜落; 2. 無腳手架、板,造成高處墜落; 3. 梯子無防滑、強度不夠、人字梯無拉繩等造成墜落; 4. 高空人行道、屋頂、及護欄等銹蝕損壞,強度不夠,造成墜落; 5. 未穿防滑鞋,未系安全帶或防護用品穿戴不當,造成滑跌墜落; 6. 腳手架、梯未固定好或強度不夠,造成墜落; 7.在大風、暴雨、雷電、霜雪、冰凍等條件下登高作業,造成跌落; 8. 吸入刺激性氣體,或氧氣不足或身體不適造成跌落; 9.身體突然不適或恐高癥造成墜落; 10.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或戲鬧,不慎墜落。 | 1. 2米以 上高度墜落; 2. 作業面下是機器設備或混凝土等硬質地面 | 1.無腳手架和防墜落措施,踩空或支撐物倒塌; 2.高處作業面下無安全網; 3.未系安全帶或安全帶掛結不可靠,損壞等; 4.工作時精力分散或帶病作業; 5.違反“十不登高”; 6.勞動紀律松懈; 7.違章指揮、違章作業; 8.吊裝口無防護欄。 |
高處墜落、人員傷亡 |
Ⅱ |
1. 登高作業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十不登高”; 2. 登高作業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系掛好安全帶,穿好防滑鞋緊身工作服; 3.搭設腳手架等防墜落措施; 4. 在高空人行道、屋頂、塔桿以及其它危險的高處臨時作業,要裝設防護欄桿或安全網; 5. 進入容器工作時要檢測分析、含氧量等,以確定可否進入工作,并要有現場監護; 6. 上下層進行立體作業時,中間必須搭設嚴密牢固的中間隔板、罩棚等隔離設施; 7. 臨邊、洞口要做到“有洞必有蓋、有邊必有欄”; 8. 對平臺、欄桿、護墻以及安全帶、安全網等要定期檢查,確保完好; 9. 六級以上大風、暴雨、雷電、下雪、大霧等惡劣天氣應停止高處作業; 10. 可以在平地做的作業,盡量不要拿到高處去做,即“高處作業平地做”; 11. 加強對登高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考核工作,嚴禁違章; 12. 杜絕“三違”。 |
表5-3 酒精有限公司生產裝置預先危險性分析(續3)
潛在 事故 |
危險危害因素 |
觸發事件 |
現象 |
形成事故 原因事件 |
事故 后果 |
危險等級 |
措施 |
水災 |
雨季,汛期 | 1.雨季暴雨成災; 2.兩水期水位高于地面高度。 |
暴雨積水、洪水涌入 |
1.無排水系統或排水量小; 2.洪水大量涌入。 |
產品損失,停產,人員傷亡,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
Ⅲ |
1.加強抗澇的排水能力,特別是較低處要考慮到防雨水進入,要有足夠的排水溝,抽水泵等設施; 2.根據全廠地形、地勢,歷年最高水位,考慮防止洪水涌入及暴雨積水; 3.制訂應急預案,并要考慮防止引發二次事故。 |
起重 傷害 |
安裝、檢修時起重、吊裝等作業 | 1.起吊未捆扎牢固的物件,物件散架跌落; 2.吊索強度不夠,斷裂,物件跌落; 3.斜吊斜拉致使物件傾覆; 4.吊索、吊具、吊點選擇不當; 5.吊鉤未鉤實,吊索從吊鉤中脫出,物體墜落; 6.超載、斜吊、吊鉤損壞,繩索斷裂造成物件墜落。 | 重物墜落傷人 | 1.指揮失誤; 2.精力不集中; 3.起重司機和掛吊工配合失誤。 4.起重吊裝區起吊物件下有人。 |
人員傷亡財產損失 |
Ⅲ |
1.重機作業要嚴格遵守“起重機械安全規程”及“十不吊”; 2.不在起重作業、高處作業、高處有浮物或設施不牢固處進行或停留。 |
灼傷 灼燙 |
高溫物體及介質泄漏 |
高溫設備、管體裸露,人體觸及,高溫介質泄漏 | 人體觸及高溫物體、物料 | 1.高溫物料濺及人體; 2.觸及高溫釜體、管體裸露部分。 |
人員 燙傷 |
Ⅱ |
1.防止泄漏,應選用合格產品、精心安裝; 2.定期檢查有無跑、冒、滴、漏,保持罐、器、閥、泵、管線等完好狀態,保護保溫層完整無缺; 3.涉及高溫物料作業時,要穿戴好相應的防護用具; 4.在檢修前,必須先將要檢修的設備、管線等清洗干凈,并與其它部分隔離; 5.加強預防有關高溫物料灼燙傷的知識和臨時急救處理方法的培訓、教育; 6.設立救護點并備有相應的器材和藥品等; 7.設立標志。 |
表5-3 酒精有限公司生產裝置預先危險性分析(續4)
潛在 事故 |
危險危害因素 |
觸發事件 |
現象 |
形成事故 原因事件 |
事故 后果 |
危險等級 |
措施 |
機械 傷害 |
絞、碰、戳、壓傷人體 |
1、在生產檢查、維修設備時,不注意; 2、衣物等被絞入轉動設備; 3、旋轉、往復、滑動物撞擊人體; 4、切割工具、突出的機械部分毛坯及工具設備邊緣鋒利處碰傷; 5、機械旋轉部分缺少防護罩; 6、進行設備檢修作業時,電源未切斷,他人誤起動設備等。 | 人體碰到轉動、移動等運動物體。 | 1、工作時發生“三違”; 2、工作時注意力不集中; 3、勞保用品未正確穿戴。 |
人體 傷害 |
Ⅱ |
1、嚴格遵守有關操作規程; 2、正確穿戴勞保用品; 3、集中注意力,工作時注意觀察; 4、轉動部位應有防護罩; 5、危險場地周圍應設防護欄; 6、機器設備要定期檢查、檢修,保證其完好狀態; 7、進行設備檢修作業,要嚴格執行設備檢修作業的管理規定,采取相應安全措施。 |
噪聲振動損害 |
噪聲振動:真空泵、冷凍機、空壓機、攪拌機等噪聲 | 1.作業人員在真空泵、冷凍機、空壓機、攪拌機等噪聲強度過大的場所作業。 2.蒸汽排空。 |
個體防護用品(如護耳器)缺乏或失效 |
1.裝置未設置減振、降噪措施; 2.未戴個體護耳器; 3.護耳器無效; |
聽力損傷人員傷害 |
Ⅱ |
1.采取隔聲、吸聲、消聲等降噪措施; 2.設置減振、阻尼等裝置; 3.佩帶適宜的護耳器; 4.事先做好充分準備,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停留時間。 |
車輛傷害 |
原料、產品等運輸作業 | 1.車輛有故障(如剎車阻火圈失靈等); 2.車速太快; 3.道路管線、管架等在馬路邊無防止車輛撞擊設施; 4.路面不太好(如缺陷、障礙物、冰雪等); 5.超載駕駛,車輛存在故障。 |
車輛撞擊人體、設備、管線等 |
1.駕駛員違章行駛; 2.駕駛員精力不集中(如抽煙、談話等); 3.酒后駕車; 4.疲勞駕駛; 5.駕駛員心境差,激情駕駛。 |
人員傷害財產損失 |
Ⅱ |
1.非經許可廠內應禁止車輛入內; 2.增設交通標志(包括限速行駕標志); 3.保持路面狀態良好; 4.管線等不設在緊靠馬路邊; 5.駕駛員遵守交通規則,不違章行駛; 6.加強對駕駛員的教育和管理(如在行駛中不抽煙、不談話、不疲勞駕駛、不激情駕駛等); 7、不超載、超速行駛; 8、車輛保證完好狀態。 |
表5-3 酒精有限公司生產裝置預先危險性分析(續5)
潛在 事故 |
危險危害因素 |
觸發事件 |
現象 |
形成事故 原因事件 |
事故 后果 |
危險 等級 |
措施 |
中毒窒息 |
有毒物料泄漏;或維修等作業時接觸有毒物料 |
1、泄漏原因有故障泄漏、運行泄漏,泄漏的物料有毒的有:乙醇、沼氣及窒息性氣體二氧化碳等; 2、檢修時罐、器、閥、泵、管等中的有毒物料未徹底清洗干凈; 3、缺氧。 | 1、有毒物料泄漏超過容許濃度; 2、毒物攝入人體; 3、缺氧。 | 1、毒物濃度超標; 2、通風不良; 3、不清楚或不懂泄漏出來的物料毒性及其應急預防方法; 4、在有毒物料場所無(或失效)防毒過濾器和有關的防護用品; 5、因故未戴防護用品; 6、防護用品選型不對或使用不當; 7、救護不當; 8、在有毒場所作業時無人監護。 |
導致人員中毒、窒息;物料泄漏 |
Ⅱ |
1、嚴格控制設備質量及其安裝質量,消除泄漏可能性。 2、泄漏后應采取相應措施: ⑴查明泄漏源點,切斷相關閥門,消除泄漏源,及時報告; ⑵如泄漏量大,應疏散有關人員至安全處; 3、定期檢修、維護保養,保持設備的完好狀態;檢修時,要徹底清洗干凈,并進行檢測有毒物質濃度,氧含量,合格后方可作業,并要有人現場監護和搶救后備措施,作業人員要穿戴防護用品。 4、在特殊場合下(如在有毒場所搶救、急救等),要正確佩戴相應的防毒過濾器和穿戴好勞動防護用品。 5、組織管理措施 ⑴加強對毒物的檢測,有毒設備的檢查,杜絕跑、冒、滴、漏; ⑵教育、培訓職工,掌握有關毒物的毒性、預防中毒的方法,中毒后如何急救; ⑶要求職工嚴格遵守各種規章制度,操作規程; ⑷設立危險、有毒標志; ⑸設立急救點(備有相應的藥品、器材)。 |
(2)預先危險性分析小結
通過預先危險性分析可知:本生產裝置生產及檢維修過程中,存在著的主要危險是:火災甚至爆炸,其危險等級為Ⅲ~Ⅳ級(危險至破壞性的);其次是觸電、起重傷害、水災等,其危險等級為Ⅲ級(危險級);再次是高處墜落、物體打擊、灼傷、灼燙、車輛傷害、機械傷害、噪聲損害、中毒窒息等,危險等級為Ⅱ級(臨界級)。
對于上述可能產生的各種危險和有害因素,在預先危險性分析表中均一一對應提出初步的防范對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