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桃園礦認真分析瓦斯現場管理及瓦檢員的工作現狀,圍繞“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瓦檢員的作用,強化井下瓦斯管理”這一課題,運用PDC實施工作過程創新管理,取得顯著成效。
“計劃(P)——執行(D)——檢查(C)——總結(A)”循環,簡稱PDCA循環。在通風管理實際運用中,它包括四個階段、八個步驟,即:“計劃(P)”階段包括第一、二、三、四步,“執行(D)”階段指第五步,“檢查(C)”階段指第六步,“總結(A)”階段包括第七、八步。PDCA管理方法的特點主要是大循環套小循環,不斷循環上升,四個階段周而復始地轉動,每次轉動都有新的內容和目標,在每一次循環中都能總結出成功的經驗,找出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成績鞏固,問題與不足轉入下一個階段循環,進一步得到解決。PDCA循環過程在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即包含了對安全事故的過程控制和后饋控制,一個PDCA循環的終點就是另一個循環的起點。這就有效克服了傳統安全管理存在的事后性弊端,突出了“預防為主”及對事故全面預防和控制的特點,提高了安全管理的科學性。
PDCA在瓦檢員區域網絡化管理中運用的具體步驟是:
第一步,分析現狀查隱患。瓦檢員單獨作業,沒有具體的工作量,責任心強的同志能夠執行一班三次檢查瓦斯;責任心差的同志到現場就睡覺,檢查不檢查、檢查認真不認真、準確不準確很難把握,現場工作缺乏監督。工作失去監督就會形成隱患導致事故。
第二步,分析工作過程,查原因。經過分析,原因主要是工作范圍固定,即局限于一個采煤工作面或一個掘進頭,而且是個人單獨操作。
第三步,找出關鍵。瓦檢員是通風工作的哨兵,井下各類通防設施及監控設施的完好狀況、性能、使用情況,只有依靠瓦檢員的現場監護,如果瓦檢員不去、不查、不看就失去了對各類通防設施的有效控制。工作量少、工作范圍小,這是關鍵。
第四步,制定整改措施。圍繞對瓦檢員的工作監督,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瓦檢員的作用,在隊長以上管理干部中進行調研,并到楊莊礦、朔里礦以及皖北局的祁東礦、任樓礦考察學習,最后提出了“瓦檢員區域網絡化管理”這一計劃,并制定出相應的實施措施。具體措施是根據生產布局就近三個采掘工作面為一個工作區域,以北二采區為例,1026-2工作面、1022-2機巷、1022-2風巷三個地點為一個工作區域,甲、乙、丙三名瓦檢員當班。根據規程每個采掘工作面每班三次檢查瓦斯的要求,第一遍:甲查1026-2面、乙查1022-2機巷、丙查1022-2風巷;第二遍:甲查1022-2機巷、乙查1022-2風機巷、丙查1026-2面;第三遍:甲查1022-2風巷、乙查1026-2面、丙查1022-2機巷。
第五步措施執行。要求每位瓦檢員在規定時間內到達指定的采掘工作面,檢查沿途的所有通防設施(包括風門、封閉、風筒、局扇、防塵隔爆設施、監控設施等等)的完好狀態與使用情況,以及風流風量變化,并用指定地點的電話匯報上述需要檢查的內容及檢查結果,通風調度繪制了井下通風系統、通防設施安裝布置圖,并在圖上標明了電話安裝位置,通風調度安裝了來電顯示電話,對瓦檢員匯報地點進行有效監控。
第六步,檢驗實施效果。計劃執行前與執行后的比較。計劃實施前,每位瓦檢員各自獨立工作,相互之間無聯系,很容易出現假檢、漏檢、空班,瓦檢員當班的活動范圍小,檢查的內容少。由于檢查的是同一個地點的瓦斯等參數,易給瓦檢員造成同一個地點較短的時間內瓦斯等變化不大,檢查不檢查關系不大,從而造成空檢、漏檢。對沿途的各類通防設施、監控設施僅局限于班前班后來回各檢查一次,有沒有認真檢查、能不能發現隱患、存在的問題、發現的問題回報不回報,通風調度很難把握。瓦檢員從進入工作地點到離開工作地點7—8個小時,沿途的通防設施、監控設施處于失察、失控狀況,留下了死角,埋下了隱患。計劃實施后,下一次檢查對上一次的檢查、匯報的內容進行監督復核,通風調度對同一地點上下兩次檢查匯報的內容進行對比,如果發現出入較大,就說明其中有人工作粗心、假檢或假匯報。同一地點下一次的瓦檢員發現上一次的瓦檢員沒有按照測氣員“6個三”(三次檢查工作地點的瓦斯、二氧化碳、溫度等參數;三次在作業現場留名;三次將檢查結果向當班采掘班隊長匯報并由班隊長在檢查手冊上簽名;三次在瓦斯檢查手冊及現場瓦斯記錄牌板上填寫檢查結果;三次向通風調度匯報檢查結果;現場瓦斯記錄牌板、瓦斯記錄手冊、通風調度匯報記錄中各種參數的數據三次分別相符即“三對口”)要求進行檢查匯報的,必須向通風調度匯報,否則被區勞動紀律檢查小組查出,將按規定處罰,這樣就增添了三名瓦檢員之間的工作聯系和相互監督,增強了每一位瓦檢員的崗位責任感,進一步規范了瓦檢員的操作標準和工作行為。每班每位瓦檢員三次分別檢查三個采掘工作面,各采掘工作面的瓦斯等參數無數據參考,只有現場認真檢查,才能得出結果,這就要求每位瓦檢員到每個采掘工作面必須檢查。同時,也擴大了瓦檢員的檢查范圍,每位瓦檢員當班必須進出三個采掘工作面各一次,在來回行走過程中,對沿途的各類通防設施及安全監控設施進行了一次檢查,這樣當班3名瓦檢員對沿途的設施可在時間間隔均勻的情況下,檢查6次,對臨時的或者突然出現的問題就會及時發現,匯報處理,消除了死角,從而對各類通防設施進行了有效的過程控制。
第七步,根據標準化要求,總結出成功的經驗,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從上面的分析比較可以得出,這項措施的實施:一可以避免瓦檢員井下“無事做”睡覺;二可以擴大井下檢查的范圍和內容;三對井下各類通防設施增加了檢查次數,避免一個人檢查不負責任,失去控制;四增加了瓦檢員之間的工作聯系和相互監督,增強了瓦檢員的工作責任心和崗位責任感,有利于規范操作、規范行為的落實;五便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實施,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據統計,一年來,共發現各類風門、永久封閉墻柵欄損壞并及時處理16次,查出瓦斯探頭故障7次,查出瓦斯涌出異常、出現H2S特殊氣體等9次,對發現的問題和隱患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改,杜絕了事故。
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在崗測氣員的人員不足,不能執行專人專頭,如果代頭的話,這項計劃實施比較困難;由于受生產布局的制約,有的地點還不能有效地執行該計劃,對執行該計劃不具備條件。
第八步,問題與不足轉入下一個PDCA循環。例如去年10月份一天的早班,Ⅱ2采區一個區域循環在檢查中發現一臺局扇喝循環,當班采取了放風措施雖解決了喝循環問題,但原因沒有查出,問題沒有根本解決,中班班前會值班干部安排當班Ⅱ2采區兩個區域網絡的6名瓦檢員對該采區所有通風設施進行全面檢查,檢查結果發現采區上部變電所通總回風巷中的擋風墻倒塌了,造成風流短路,問題查出后,及時修復,問題得到了根本解決,確保了通風系統穩定,消除了隱患。
上一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程序文件的要求
下一篇:某廠安全管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