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題 (每題2分,共計20分)
1.《勞動法》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_______,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而制定的。
2.用人單位___________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30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后,可以裁減人員。
3.企業職工一方與企業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___________。
4,用人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準,對勞動者進行勞動安全衛生教育,防止勞動過程中的事故,減少______________。
5.勞動者對________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權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6.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____________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7.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_____________。
8.生產經營單位不得以__________與從業人員訂立協議,免除或者減輕其對從業人員因生產安全事故傷亡依法應承擔的責任。
9.為了維護勞動者取得勞動報酬的合法權益,保障勞動者個人及其家庭成員的_________,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根據勞動法和國務院有關規定,制定了《最低工資規定》。
10.侵犯職工合法權益常見的行為有:___________,不提供勞動安全衛生條件,隨意延長勞動時間和侵犯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權益。
二、選擇題 (每題2分,共計30分)
1.《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 ),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A.安全規章制度 B.勞動安全衛生規程 C.生產責任制
2.每一個勞動者在其一生中總會遇到如生老病死等問題,承擔這些問題,僅靠個人和家庭的力量是難以奏效的,必須依靠( )。
A.社會保障制度 B.勞動法 C.勞動合同
3.社會保障是指國家通過立法,積極動員社會各方面資源,保證無收入、低
收入以及遭受各種意外災害的公民能夠維持生存,保障勞動者在( )等時基本生活不受影響。
A.年老、失業、下崗、工傷、生育
B.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
C.年老、失業、下崗、疾病、工傷
4.解除勞動合同需要( )。
A.與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 B.勞動者同意 C.用人單位同意
5.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1小時,每月最多不得超過( )小時。
A.24 B.20 C.36
6.女職工生育享受不少于( )天的產假。
A.90 B.100 C.120
7.企業、事業單位召開討論有關工資、福利、勞動安全衛生、社會保險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會議,( )有工會代表參加。
A.必須 B.可以 C.應當 D.必須保證
8.企業單方面解除職工勞動合同時,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工會認為企業違反法律、法規和有關合同,要求重新研究處理時,企業應當研究工會的意見,并將處理結果( )工會。
A.口頭通知 B.書面通知 C.告知
9.《勞動法》規定,勞動爭議當事人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時效是 ( )。
A.60日 B.1年 C.6個月
10.生產經營單位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設備時,應對從業人員進行( )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A.全面的 B.及時的 C.專門的
11.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權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有權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 )。
A.建議 B.批評 C.檢舉
12.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 )進行健康檢查。
A.每年 B.不定期 C.定期
13.工作場所的設備、工具、用具等設施應( )。
A.考慮保護勞動者身體健康的要求
B.符合保護勞動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C.滿足生產要求
14.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時,應當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 )如實告知勞動者,并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得隱瞞或者欺騙。
A.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 B.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
15.用人單位對從事( )的勞動者,應當給予適當崗位津貼。
A.體力勞動 B.腦力勞動 C.接觸職業危害作業
三、判斷題 正確的在括號中畫“√”,不正確的畫“×” (每題2分,共計20分)
1.我國憲法中就有關于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的條款。 ( )
2.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 )
3.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用人單位也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 )
4.企業在聘用時與職工訂立傷亡事故由職工個人自負的“生死合同”是非法的、無效的,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 )
5.只要企業需要,就可以延長工作時間。 ( )
6.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 )
7.把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如實告知操作工人,會有負面影響,增加工人的思想負擔,這樣反而不利于企業的安全生產。 ( )
8.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 ( )
9.從事接觸有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離崗時不必做職業健康檢查。 ( )
10.勞動者離開用人單位時,有權索取本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但用人單位可以不提供。 ( )
四、簡答題 (每題5分,共計30分)
1.《勞動法》在保護少年兒童方面有什么規定?
答:
2.制定《最低工資規定》的目的是什么?
答:
3.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在安全生產方面享有的權利是什么?
答:
4.處理勞動爭議的機構有哪些?
答:
5.在職業病防治方面,勞動者應該怎么做?
答:
6.解決勞動爭議的原則是什么?
答:
答案
一、填空題
1.合法權益 2.瀕臨破產 3.簽訂集體合同 4.職業危害 5.危害生命安全 6.仲裁裁決書 7.承擔賠償責任 8.任何形式 9.基本生活 10.克扣職工工資
二、選擇題
1.B 2.A 3.B 4.A 5.C 6.A 7.A 8.B 9.A 10.C 11.A 12.C 13.B 14.C 15.C
三、判斷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簡答題
1.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對年滿16甩歲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主要是: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用人單位應根據未成年工的健康檢查結果安排從事適合的勞動。招收使用未成年工,須由用人單位向地方勞動保障管理部門辦理登記,獲得地方勞動保障管理部門核發《未成年工登記證》,未成年工持《未成年工登記證》上崗。未成年工的體檢和登記,由用人單位統一辦理和承擔費用。
2.為了維護勞動者取得勞動報酬的合法權益,保障勞動者個人及其家庭成員的基本生活。
3.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權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有權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建議。
有權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控告;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
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后撤離作業場所。
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的從業人員,除依法享有工傷社會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本單位提出賠償要求。
4.我國目前處理勞動爭議的機構為: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地方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和地方人民法院。
5.勞動者應當學習和掌握相關的職業衛生知識,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正確使用、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發現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應當及時報告。
6.根據合法、公正、及時處理的原則,依法維護勞動爭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