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安全工作的思考
2005-10-17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安全的本質是一種承諾、契約和責任,是企業及員工誠信、可靠程度的外在表現。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是創建企業安全文化的精髓,讓安全理念深入員工的意識之中,把它變成自覺行為,是實現安全生產的基礎。
實現這個目標一是要用安全思想、安全理念教育和引導企業員工特別是各級管理人員,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二是建立健全科學實用的規章制度和防范措施,指導和規范員工的行為,使之符合安全規范和實現本質安全的要求;三是建立完善的安全監督網絡,使教育、培訓、執行服從服務于安全生產。
從這個意義上講,安全文化與每個人的工作態度、思想方法以及工作作風緊密聯系在一起。踐行企業安全文化,只有解決好員工的思想、觀念、行為、素質問題,消除管理、工藝、設備上的各類安全隱患,達到員工與設備之間、員工與環境之間、員工與企業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和諧互動的最佳境界,才能真正實現企業的本質安全,使企業倡導的安全價值觀和行為準則變成員工的自覺行動。
細節決定成敗,安全工作尤為如此。什么是細節化管理?細節化管理就是要用心去做事、要認真去做事,要刻意追求細小環節和細小情節的完美。在安全管理的措施上要全面開展細節化管理,實現“不接受缺陷、不制造缺陷、不傳遞缺陷”的工作目標,這就要求企業的各級管理者和全體員工要用“細節的思想去思考問題、細節的工作去發現問題、細節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這是保正安全生產的實質,只有把握安全工作的實質才能杜絕員工中的習慣性違章……
我們說的“習慣性違章”,為什么成為“習慣”?其原因所在是當安全和生產發生沖突時,我們沒有做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員工的工作行為是在想方設法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他站的角度是從他完成自己的需求所決定的,所以對安全的認識也有所不同。在這個基礎上所發生的行為,就難免有違反安全操作規程的行為,這些行為是細小的,而管理人員又沒有及時制止或得到了管理人員的認同,特別是基礎管理人員的默許,違章必然變成“習慣”。這種“習慣”帶來的后果是葬送我們的生命和財富。
安全無“小事”,生產中的任何細微變化、工作中任何細小的疏忽,都有可能釀成災難性的后果。在所有發生事故的背后,無不是“違章”“習慣”帶來的后果。要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實現安全生產“零事故”的目標,就必須實現日常工作的“零違章”。能否做到的關鍵是企業各級管理人員必須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堅持在安全與產量發生矛盾時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與質量發生矛盾時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與效益發生矛盾時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這是實現安全生產的根本!能否實現這個根本是我們踐行安全文化理念,實現“安全第一”的試金石。
“一切為了員工,一切相員工,一切依靠員工”的人本觀念是企業建設安全文化的基本準則。作為一個企業只有不斷提高員工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技術素質,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達到“無需要求,無需監督,自覺主動地做好每一件事”,企業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本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