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潛能的本質是其必須接受培育,得到引導,并有榜樣可以參照。全面的潛能很少能夠自發地形成,確切地說,潛能是從其自我加壓演化發展而來的。人類潛能實現的過程就稱之為塑造。
在行為分析學中,塑造就是引導行為向著某一預定的終極形式發展的行動。通過向著那種形式的積極的強化過程,行為就成功地得以塑造。塑造一種企業文化包括相似的需求,因為文化是一群人的共同行為。首先,我們必須確定我們所想要的文化的類別;而后,我們必須設計出幫助現有文化演化為期望的文化所需的發展步驟。
根據領導形式以及領導層看重什么樣的業務因素,企業文化可向不同的方向發展。企業的價值是建立在對其領導層而言什么是重要的這一基礎之上的。如果領導層看重生產率的話,那么對其負責的那些人就會建立起滿足領導層所看重的、使行為能夠存在下去的這樣一種結構。隨著這些行為在整個企業中蔓延,文化的發展就帶上了特定的風格。一個營利企業的文化受到4種基本業務因素間高效率壓力的影響,這4種因素是生產率、質量、成本以及安全。一些在生產環境中的員工擔心,強調了安全必定會對生產不利,但情況并不一定如此。在設計一種文化時就必須提出的主要問題是,我們如何才能促進安全而優質的生產?畢竟,沒有生產就不存在業務。不能滿足優質生產目標的安全最終會扼殺業務,但是,滿足了優質生產目標而沒有安全,卻很可能會殺人。
我們所要塑造的安全文化的特點是注重安全、優質生產并保證每個人的安全。這種被稱為“想要的”安全文化,是管理層與員工間共同努力的成果,它能通過朝著這種文化發展的積極的強化行為及成果而得以培育。我們必須通過塑造安全滲透進一切活動的這種文化,努力獲得人類在安全方面的潛能。
下文描述了有助于企業的共同行為朝著“想要的”安全文化發展的3個體系。
1安全文化的發展
想要的安全文化的發展包含了三大發展體系。其中第一個是“基本服從體系(BasicComplianceSystem)”,它確保安全培訓計劃、工作條件、規程及工藝符合規章制度。這是被動的或者是組織上的服從,因為其并不表示個人的具體行動。第二個是“自我指導安全服從體系(Self-DirectedSafetyComplianceSystem)”,它確保員工服從規章,并促使他們對利用培訓及其他規章的規定負起個人責任,這一體系強調主動地服從規章。第三個是“行為安全體系(BehavioralSafetySystem)”,它所引入的方法可教會員工檢查危險,關注潛在的傷害,注重可以防止傷害發生的安全行為,并安全地實施。這三大體系統稱為“全面安全體系(Whole-SafetySystems)”,這是因為它們所包含了構造“想要的”安全文化的綜合方法。一項評估可以展示出企業的安全文化處于哪一級的發展階段,它還能展示出要促進企業朝著“想要的”安全文化發展還需做些什么工作。
2塑造員工的觀念
企業文化所處的發展階段決定了員工對公司、公司財產以及其他員工的態度。這些態度可以從員工做些什么以及他們相互之間談論些什么之中看出來。因此,在策劃促進文化進展的發展體系時,也應考慮到員工的觀念,因為觀念促進行為,而且反復的行為會形成習慣并貼上態度的標簽。
下面的金字塔說明了概念性框架,它是促使企業朝向“想要的”安全文化進展的三大發展體系的基礎。其還表明,從金字塔底部開始,為了塑造員工的理念以及支持安全進程首先要做些什么。
要注意金字塔的底部是服從規章,與其對應的發展體系是基本服從體系。至少,基本服從規章向員工表明了公司對安全的承諾。公司方的這一基本舉措是促使員工態度開始朝向“想要的”安全文化轉變所必需的。
自我指導安全服從體系利用了員工對公司安全承諾的主動理解,并將員工納入到管理程序之中。這一發展體系樹立了授權進行安全管理的觀念。自我指導安全服從體系是上述安全金字塔中服從規章的基礎的另一個方面。
該安全金字塔的基礎促進了行為安全體系的實施,其重點是最大程度地減少未遂事件的發生。未遂事件指的是原本會造成人員傷亡,但卻因某個人實施了保持安全的行為而未造成人員傷亡的事件。根據安全金字塔中表示的概念性框架,最大程度地減少未遂事件就會最大程度地減少傷害急救、醫療急救以及死亡事故。行為安全體系監控每一個員工的未遂事件,并極力避免危險的作業。
塑造安全文化與樹立員工的觀念是同步進行的,監控觀念的一次失誤就會減慢文化的塑造。下面所討論的三大發展體系,是設計用來保證員工接受有關企業主動安全觀念的培育,并促進文化的發展,而不是阻礙其進展。發展體系所要實施的次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現在的文化在發展的連續過程中處于什么階段。
3基本服從體系
要使員工主動理解公司對安全的關心,并使之形成一種觀念,應從基本服從體系開始。至少,企業應任命一名安全協調員,其職責包括學習適用的法規,使系統生效以促進對其的服從,設計監控服從的體系以及構建與立法機構(例如OSHA)的關系。
基本服從體系可達到2個目標:首先,它使一些基本的安全事項和培訓適用于所有員工;其次,它能使員工相信公司確實關心他們的安全。
光是任命一個人負責安全這一舉措,就足以開始建立起公司關心員工安全的觀念。但是,員工們后來的經驗會判定出那種觀念是否正確。如果發現企業對安全的承諾缺少行動的話,這種發現會對管理層與工人之間的關系產生不利影響,從而導致員工對企業缺乏信任。
有許多種經歷會損害員工對企業關心安全的信心。例如,讓我們假設建立基本服從體系之后不久,主管要求一名叫做湯姆的新員工在未經適當培訓的情況下就去操作叉車。湯姆告訴該主管他未曾培訓過,主管作出的回答是,因生產需要,他將把那些基本訓練做給湯姆看,而下個星期湯姆就可參加正式培訓了。湯姆雖然感到有點不合適,但由于怕冒犯主管也就照著主管的要求去做了。作為一名新員工,湯姆會懷疑,對公司來說利益至上,只有在生產不受影響時,安全才是重要的。
一個月過去了,湯姆仍未受到操作叉車的正式培訓。他向主管問及此事,而主管作出的反應是問他上個月開叉車時是否受過傷什么的。湯姆回答說沒有,那主管說道:“看吧?你不需要培訓,你知道該怎么操作叉車。”
在向他人談及此事時,湯姆發現他們也都跟他們的主管有過類似的事件。有一名夏季工指出,他從未受過任何的撤離培訓,也不知道一旦發生化學泄漏事故時該做些什么。當初湯姆的懷疑現在已成為事實:生產先于安全。他對公司關心安全的觀念就被不信任、懷疑以及忠誠度降低所取代了。
在這些情況中,許多員工對于公司安全方針的態度由“想要”轉變成了“不得不要”。這種態度往往促使人們先看看誰在監管再采取遵守還是違反公司的方針。“不得不要”的態度傳播得越廣,它就越可能成為一種文化特性。
在“不得不要”的安全文化中,盛行2種觀念:一種認為安全是企業的責任;另一種認為安全是員工的責任。前一種觀念流行于下述企業的員工中,即企業很少努力改善工作條件和工藝。
4自我指導安全服從體系
在絕大多數企業中,管理層與員工們的作用通常是分隔開來的。管理層通常負責服從規章,而員工則通常對其行為負責。然而,理想的情況是管理層與員工在遵守規章問題上進行合作。自我指導安全服從體系就保證了這種合作。
自我指導安全服從體系成立一個小組來管理服從規章。該小組由員工、主管及經理組成,這些成員學習如何進行監控及管理,以使安全培訓計劃、工作條件及生產工藝符合州及聯邦的法規。他們學習并開發遵守規章的監控手段,以及向同事提供安全培訓。
自我指導安全服從體系增強了基本服從體系,這是因為小組的努力使員工更深入地理解規章的條例。小組的努力還增加了相關規章問題的有效性以及提供培訓的效果。以這2個體系作為基礎,構造行為服從體系就更為容易,也更有價值。
在此之前,安全協調員肩負著保證每個員工都已接受過必要的安全培訓的責任,根據自我指導安全服從體系,準許并鼓勵員工對其自身服從培訓規章負起責任。這一體系推行安全授權的概念,并進一步樹立安全包括個人承諾的觀念。
即使經過安全培訓,也難以保證受訓者會安全地作業。如果在以往類似的作業中采取走捷徑的冒險方法,既較好地完成作業又未受到傷害的話,那么這種經歷就會刺激員工再次走捷徑。促使員工冒險的另一因素是培訓中給作業規定的方式方法往往更費時,也可能更麻煩。在當今時間意識較強、更新速度迅速的年代,一項慢的安全規程似乎就不被人重視了。
沒有發生傷害事故導致許多管理人員得出結論:員工在安全地作業。這是錯誤且危險的假設,因為沒有發生傷害可能是由于運氣好的緣故。在作出這種假設的情況下,管理人員等于把安全交給了運氣。要知道人們是否在安全地作業的唯一途徑就是對其進行測定。行為安全體系可以促進人們安全地作業,并表明是安全行為而不是靠運氣來保證安全。
5行為安全體系
相信公司安全承諾的員工對參與行為安全體系會更加開明。在這種體系中,成功與否更多地取決于員工的參與,而不是管理層的參與。然而,員工是否參與這一過程得不到保證。員工對行為安全體系的承諾也需要形成其經驗,從而形成其關于參與過程的價值的觀念。
時間是寶貴的,人們想要知道,他們在某項作業上所花的時間,哪怕很少,也能產出實實在在的效益。因此,在構建安全過程時,第一項原則是KISS原則:使其簡簡單單。根據這一原則,參與行為安全過程者所要進行的活動,每天耗時不得超過2~3min。
第二項原則是為參與者設計一種經歷,這種經歷能夠證明他們參與行為安全活動所花費的時間是值得的。設計這種有價值的經歷時應注重行為安全體系的4項要素是如何實現的。這些要素包括:①正確定出的安全行為;②跟蹤這些行為的監測手段;③提供對提升業績有用的資料的反饋系統;④促進人們做出安全行為并記錄其發生情況的積極的強化系統。如果失去了其中一項,行為體系也就遭到了破壞。
雖然所有的行為體系都有這些要素,但是各行為咨詢公司在實施每一要素所用的方法上是不同的。實現4項要素最成功的方法應致力于保證相關的正確定位。其次,應致力于監測至少3個關鍵的成功指標,它們是:團體的什么部分在利用該過程(參與),每個人在多大程度上將其使用(普及),以及傷害率是否下降(改進)。最后,還應有一個定期反饋并根據數據進行強化的過程。
因此,相關的瑣事,參與和提升或保持安全之間明確的關系,以及強化安全作業和目標的實現,將構筑起行為安全方法的價值。
6提升參與的價值
用于行為安全的傳統監測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那就是,他們注重只與行為經常有問題的那些人有關的行為。這些行為包括“工作時戴安全帽”或“工作時戴手套”。由于缺乏聯系,這就增加了人們覺得方法價值不高的可能性,從而也就減少了對其的參與。
另一種用于全面安全體系的方法是,讓個人實行可以普及的安全行為。可以普及的安全行為是指那些能夠用于任何情況、任何時間以及任何地點的安全行為。這次行為包括檢查環境是否有危險,注重可能的傷害以及可以防止傷害的安全行為,并且還要安全地作業。檢查、注重以及安全作業這些行為一旦反復用于個人選擇的各種情況之后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因此,這種方法增加了執行者的選擇及靈活性,也就加強了安全手段的聯系,提升了其價值。
提升該方法已知價值的另一途徑是幫助個人認識到采用該方法帶來的好處。全面安全體系中所采用的方法促使使用者意識到,通過安全的行為可避免可能發生的傷害。例如,如果某人總是想著如果熔化了的金屬濺到其未加防護的身體上的話就會發生三度燒傷,那么他就更有可能穿上個人防護服以免被燒傷。
提升價值的第三條途徑是共享并公布參與及普及對企業全面安全業績的影響。利用人們花費時間收集到的數據的反饋及強化體系,會增加那種活動的價值。全面安全方法中收集到的數據中,應對涉及工作條件和工作方法的數據予以關注。如果自我指導安全服從小組對所提出問題采取行動并及時向團隊作出反饋的話,則在員工的眼中該方法就會獲得價值。
7結論
塑造安全文化就是采取謹慎的步驟使文化向著以關注自己及他人安全為特性這一方向進展。這些步驟包括建立全面安全體系,其中包含了基本服從體系、自我指導安全服從體系、行為服從體系以及行為安全體系。當企業中已經建立起全面安全體系之后,“想要的”安全文化也就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