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業屬于一種高危行業,隨時都會面臨水、火、瓦斯、煤塵、頂板等自然災害的侵襲,安全就是我們的生命線。當一連串的重大安全事故給社會帶來巨大傷痛之時,企業的安全生產受到了最廣泛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安全生產是避免經濟損失和保護員工生命安全的屏障,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第一要務。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安全文化是一種獨具特性的文化形象。它以人為本,以文化為載體,通過文化的滲透提高人的安全價值觀和規范人的行為。
創建網絡化安全體系
在開展安全文化建設中,要著力創建安全“輿論網、警示網、教育網、幫教網、監督網、培訓網”,實現體系化。不斷創新載體,做到點新效實。輿論網建設:充分利用有效的宣傳工具和陣地,開展“安全文化”、“文明創建”、“質量標準化工程”等專題宣傳,適時舉辦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等活動,營造濃厚的安全文化教育氛圍。警示網建設:在井下運輸大巷、采面風機巷、掘進頭面等區域安裝安全警示燈箱和警示標牌,在地面設置安全文化長廊,時時處處提醒職工關注安全生產。教育網建設:建立健全班前班后會制度,事故分析制度,早辦會、安辦會制度和“一日一題、一周一課、一月一考”學習制度。組織工傷殘職工家屬到區隊開展巡回現身說法,選樹安全信得過職工和安全之星,進區隊、入班組進行安全事跡報告會,提升廣大干部職工的安全文明素質。幫教網建設:完善以家屬協管會、女工委為主要成員的幫教網絡體系。幫助“三違”人員,由“要我安全”轉變到“我會安全、我能安全”上來。組織一線職工簽訂“安全聯保合同書”,女工到井口給一線工人送“安全寄語、縫補作衣,使親情化教育逐步在安全生產中生發催化作用。監督網建設:建立礦、隊、科室、班組四級安全聯保監督體系,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保一級,層層監督、相互監督的安全管理格局。開展“黨員身邊無事故”、安全“六條線”“零點行動”等,使職工在作業中不敢、不能、不愿“三違”,自覺由他律轉變為自律。培訓網建設:制定年、季、月職工培訓計劃,達到特殊工種持證率100%。一般工種培訓率不低于95%。
一切依規矩行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安全文化建設的基礎是一切從規則入手,依規矩行事。使大量的常規性工作實現有序管理,使一些不確定的工作也能做到量化和規范,這是在管理中推行規則文化的初衷和目的。規則文化是在制度建立、制度執行、制度監督全過程實施中所形成的規矩。是企業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也是構成企業文化的基礎平臺。作為企業的管理總匯和執行的“法律”,規則文化就必須用文本固定下來。只有文本的剛性約束,才能形成普遍意義的文化認同,變成全員的意志和習慣。平禹六礦前后完善、制定了《平禹六礦職工安全手冊》、《平禹六礦技術操作規程》、《經營管理制度匯編》等文本,建立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以規則文本的形式使崗位職能清晰、權責明確,實現了文本管理網絡化和標準工作銜接文本體系,提高了組織工作效率?梢哉f,規則文化為全體員工提供了一整套角色的行為規范模式。企業內部每個員工都有自己的行為規范標準,都對企業的技術進步、企業管理、經濟效益負有與自己身份和角色相對應的責任和義務,為良好習慣的養成與熏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環境。實現了“常規性工作程序化”。同時,規則文化也使企業管理中不可避免的矛盾從人與人的對立弱化為人與制度的對立,可以更好地約束和規范員工行為,減少對立或降低對立的程度。它改變了原來許多不合理的習慣做法,是復雜的工作簡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實現了“隱性工作顯性化”。
重在執行
安全文化建設的難點在于能否堅決落實,百分之百地執行,否則只會流于形式,紙上談兵。為了把各種規則制度從文本變成員工心中的自覺約束。平煤集團把安全文化的支點放在“人”身上。1、培育心態安全文化。把強調安全意識作為公司員工的核心意識落實到具體工作之中,大力營造把安全視為生命,視為第一責任的文化氛圍,從而是員工牢固樹立“安全第一”,“人的安全與健康高于一切“的意識,使全體員工達成對安全工作的共識,安全是習慣化,制度化的行為。2、落實制度安全文化。生產中,集團公司切實履行“安全生產責任制”職責,上下結合,獎罰嚴明,建立有效的 “六條線”安全監督管理體系,實行季度大檢查,分公司及礦井旬檢查,基層大隊周檢查,崗位巡回檢查等安全檢查制度,各方面各層次的人員落實安全責任制,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到位,運作高效的企業安全管理體系。同時,強化領導干部跟班、帶班制度的落實,為直接解決安全現場管理問題開辟了通道。每月由紀委對領導干部跟班、帶班情況進行統計、通報。建立安全激勵機制,鼓勵員工發現隱患、解決安全問題、提出安全意見,對安全工作中涌現出的好人好事及時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營造“人人都是安全員”的全員安全責任意識。如:群眾監督員處理、反饋隱患信息數量、質量達到規定標準:采掘一線的一條獎勵3元,機、運、通等輔助單位人員一條獎勵2元,平地人員一條獎勵1元。發現違章指揮舉報者獎勵200元等。3養成行為安全文化。在崗位上推行標準化交接班、標準化操作、標準化迎檢,使員工具有約束自我行為的能力,養成規則意識。強化事故案例教育。通過舉辦事故畫展、安全簽字、征集安全警語警句、召開事故分析會、安全例會、班前會、班組學習討論等形式,引導員工認識事故、感悟人生、尊重生命,自覺地為告別事故災難而多做努力。同時,對每一個崗位的操作和管理,給予一個正確的定量和定位,讓每位員工在工作中都清楚什么該做,該怎樣做,怎樣做是安全的。4夯實物態安全文化。對井上、下的生活、工作環境、運行設備、監控儀器、安全防護器具等做好安全評估,歸納出存在的或是可能發生的問題隱患,以及相關的解決方案。職工入住裝修一新的宿舍樓,采掘隊宿舍樓舍內安裝暖氣,使一線職工住上了亮潔、舒適暖和的住所。運輸隊樓東面新建一個休閑廣場,辦公樓前花園的,礦區內邊、角、坡空閑地塊的綠化,使職工在工作、茶飯之余有了消遣、漫步的場所。井下采面、機電硐室、設備管理、管線吊掛等按照質量標準化要求管理,使生產設備設施具有可靠的安全品質特性。礦井成立7個專業達標組,每旬對井下采面、掘進頭、機電硐室等部位進行質量標準化工程檢查驗收,提升全員達標意識。擴修、延伸猴車巷130米,進一步減輕職工的勞動強度。調度室電子屏幕監控輻射井下主要工作場所,為礦井領導科學、正確決策提供了準確信息。隨著安全資金的投入, “花園式”礦區的創建,給員工營造一個安全、文明的工作環境,逐步達到人、機、物、環系統的整體優化和本質安全化。
下一篇:淺析煤炭企業安全文化的建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