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安全文化作為鐵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長期的運輸安全生產實踐中逐步形成,并為廣大干部職工普遍認同、遵循和接受的,以安全價值觀為核心的安全思想意識、道德規范、管理理念等因素的總和。透過安全文化建設載體,將安全問題由自然科學引向人文科學領域,并將安全管理思想引入一個新境界。從鐵路自身來講,切實加強安全文化建設,不僅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鐵路安全形象,提高企業效益,深化推進和諧鐵路建設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強鐵路運輸安全管理、實現運輸生產長治久安的治本之策。
從“就安全抓安全”到借助于文化的滲透力和影響力
在安全文化建設中,最核心的、居支配地位、起決定性作用的內容,就是積淀于廣大干部職工心靈中的安全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安全道德觀和價值觀。可見,廣大干部職工是安全文化建設的主體。實踐證明,從“人”這個生產力中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入手,注重人文關懷,在既注重對物的管理同時,更加注重對人的管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種就安全抓安全、就管理抓管理的做法,不僅不能完全消除安全管理上的漏洞,相反,容易在干部職工心理上產生抵觸和逆反情緒。安全文化建設注重突出人的觀念、道德、情感、品行等深層次的人文因素,把管理的有限性和文化的無限性統一起來,把管理的強制性和文化的能動性結合起來,用管理制度硬約束之外的要素,用先進的安全理念、安全知識、行為方式,培育具有現代安全素質的“人”,以此來保證鐵路運輸安全、穩定、高效、有序、可控的運行。借助于文化的廣泛滲透力和影響力,一方面,可以培育安全職業道德,不斷強化廣大干部職工安全意識,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安全管理和安全作業技能,養成遵章守紀、標準化作業的行為習慣,夯實安全基礎。另一方面,從文化層面上研究安全規律,把廣大干部職工的思想意識、價值取向、安全行為、精神面貌凝結到共同的安全理念之中,體現自尊、自信、自強的安全人格,體現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人文精神,形成人人接受并努力實踐的共同價值觀,營造團結、和諧、友善的安全氛圍,形成干部職工共保運輸安全的強大合力,建立起和諧、安全、可靠、協調的環境和匹配運行的安全體系,從而收到預防、避免、控制和消除安全事故之功效。
從有形管理到無形管理
鐵路運輸高度集中、大聯動的行業特點,使鐵路安全工作沒有任何捷徑好走,來不得半點虛假,離不開嚴密的規章制度和嚴格的勞動紀律作保證,必須不斷強化“安全第一”的大局意識,不斷增強恪盡職守的責任意識和遵章守紀的自覺意識,才能確保運輸安全穩定。然而,安全問題無時不有、無處不有、無人不有、無事不有,貫穿于整個運輸安全生產的全過程、全時空和全體員工之中。實踐表明,僅靠站段干部及相關管理人員去抓安全,實行“人盯人”戰術,不僅管不過來,也未必就管得好。安全文化建設既強調規章制度對安全的規范作用,又重視安全文化對于協調人際關系和在安全中的引導、感化作用。現代企業管理的一個新理念,強調“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沒有管理的管理”。古代道家的老子曾提出過“無為而治”的管理思想,其核心是尊重和順應客觀規律,強調自我管理,主張人在法規條文的規范下,盡情地、主動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干。鐵路多年開展的創建“自控型班組”活動,既體現了“無為”的管理思想,也順應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客觀規律,在安全管理中顯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企業職工不僅是社會人,更是經濟人,而人具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安全管理的對象是人和物,而對物的管理歸根結底也是對人的管理。對人的管理不外乎激勵和約束兩個方面,激勵的目的在于激發職工樹立正確的安全價值觀,實施符合安全要求的行為,把確保安全的價值和實現自身價值統一起來;約束則是為了規范職工的崗位行為,在規章制度允許的范圍內實施標準化作業,從事安全生產。因此,通過安全文化建設,可以增強職工安全自保的本能意識,強化在無人監控情況下的自我安全保障能力,有效克服安全管理中“人盯人”管理方法的弊端,融“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防范”于崗位行為之中。
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安全文化把長期形成的、具有行業特點的安全管理經驗,提升到企業文化建設的高度加以定位,提升到物質與精神結合的境界加以認識,形成能夠為廣大干部職工接受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從運輸站段的角度看,一起安全事故可能只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概率;從事故責任人角度講,可能只是一時的疏忽大意。但具體到受害的旅客、貨主身上,以及肇事的職工自身和家庭來說,卻是百分之百的不幸和災難。同時,也會給整個鐵路形象造成消極影響。安全不好,不僅廣大旅客、貨主及職工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失去了保障,而且鐵路跨越式發展也就失去前提條件和基礎。通過安全文化建設,有利于擺正“安全第一”的位置,正確處理好安全與效益、安全與任務、安全與家庭、安全與法律的關系,正確處理好職工個人發展目標與企業安全目標的關系,在思想深處牢固樹立“違章就是違法,違章就是犯罪,違章就是害人害己”的觀念;有利于將企業安全目標與職工個人的發展目標有機結合起來,特別是與個人切身利益結合起來,形成命運共同體,使安全責任的理念成為推動安全管理的一支“看不見的手”,將安全生產真正轉化為職工的一種內在需求、一種人生覺悟、一種良好習慣、一種自覺行為,成為職工家庭幸福安康的源動力,從而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的參與和響應,自覺接受安全管理的嚴約束和嚴要求;有利于啟發人們安全生產的自覺性,激發安全生產的活力和創造力,形成安全管理人人有責、安全理念人人共享的積極心態,自覺規范安全行為,最終達到變壓力為動力,變教訓為財富,變被動防止為主動爭取安全、變“要我安全”為“我要安全”之目的,使“安全第一”的思想真正貫穿于運輸生產全過程。
從立足當前到致力于長效機制的形成 安全文化建設的一條基本原則,就是既立足當前,又著眼于長遠。一方面,要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貼近運輸安全實際,深入分析當前運輸安全形勢和廣大干部職工思想狀態,緊緊圍繞當前運輸安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開展活動;貼近職工生產生活,注重行為引導,切實增強鐵路安全文化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貼近構筑“安全屏障”工程,目標措施同步,有機融合促進,形成企業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合力保安全的新載體,形成確保運輸安全,推進鐵路跨越式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另一方面,要看到安全工作是一個多系統的集成,具體到各行車工種、各地區、各站段,情況千差萬別,安全關鍵點和側重面大相徑庭,不同的土壤會滋生出不同的文化內涵。從領導安全責任思想的塑造,崗位安全技能理論體系的建立,到一線職工安全意識的確立和實踐經驗水平的提升,從整個安全文化氛圍的營造,到整個鐵路行業安全視覺識別系統設計等,必須經過逐步培育和形成過程。要防止短期行為,從實際出發,一步一個腳印,致力于建立長效機制。為此,一要形成完善的責任制度,建立以領導逐級負責制、崗位負責制及各項安全卡控措施為主要內容的安全責任體系,明確界定各級組織、各部門及職工個人在推進安全文化建設中應承擔的職責和角色,未雨綢繆,超前預想和防范;二要建立完善的協調制度,整合各方力量和資源,定期交流、研究、布置和檢查安全文化建設工作,及時推廣典型經驗,分析解決推進過程中發生的問題,統籌安排,形成合力,確保安全文化建設有序推進;三要建立相應的評估考核和激勵制度,根據安全文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和階段性任務,科學設定相關指標體系,定期對安全文化建設的績效進行考評和獎懲。此外,在條件具備的前提下,要建立相應的保障制度,以確保安全文化建設所必須的軟、硬件投入。
上一篇:社區安全文化建設需要社區安全診斷
下一篇:如何加強發電企業安全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