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安全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2006-01-09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安全文化是人類安全活動中的所創造的安全生產,安全生活的精神、觀念、行為與物態的總和。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安全文化應運而生,對安全生產的直接影響和推動作用,日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所以說,它是從理論和實踐上對傳統意義上的安全生產管理的一種升華。安全文化的外延涵蓋了安全觀念文化、安全行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從一定意義上說,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是一件事關一個地方盛衰興亡的大事,也直接影響該地方的經濟及社會形象的和社會信譽,抓安全文化建設,必須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以人為本,視安全如生命,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安全文化的新思路。
一、適應新形勢,繃緊“安全弦”,確立以“三個代表”為指導的安全責任觀念。
安全是一種文化,安全文化是安全觀念的集中體現,它隨著社會客觀環境的發展變化而不斷更新。安全生產工作也必須要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首先要在思想觀念上更新。要強調各單位“一把手”都是安全責任“第一責任人”,要站在“三個代表”的高度認識安全工作,倡導“三真”,時刻牢牢繃緊安全這根弦。
更新觀念,把“三個代表”作為安全工作指導思想。其一:做好安全工作體現了先進生產力發展客觀需求,也是最大限度保證這一生產諸要素中最根本的健康與安全;其二:安全文化是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設就是引導人們用先進理念、先進文化和法律法規制度教育人、約束人、培養人;其三:實踐“三個代表”最根本的出發點就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安全生產工作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密切相關,必須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原則,向人民負責,向社會負責。各級領導理應“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責無旁貸的負起全責,當好百姓生命的保護人。
倡導“三真”,樹立“第一責任人”的觀念。“三真”是:安全生產首先要從上真正重視日常安全生產管理,以真誠關心百姓的生命為出發點,在行動上以認認真真落實安全管理目標責任書。必須建立三級安全責任制,各級領導都是安全“第一責任人”,都要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履行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職責。
二、抓好安全生產法規,增強安全意識。
安全是一種意識,安全文化是安全意識的理論概括,縱觀當前我縣的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各類重大安全事故頻頻發生,特別是海上事故,今年就發生了四起。究其原因,人的安全意識淡漠是直接導致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隨著《安全法》等一系列安全生產法規的出臺,要從三個層面抓好安全教育培訓,旨在最大限度地增強安全意識。
扎扎實實做好“三個層面”安全教育。第一層面縣、鄉兩級領導和安全管理部門,重點是提高安全責任意識,切實履行好安全領導責任。第二層面是鄉鎮及各單位的安管員,重點是提高安全法律法規的應用,履行好監管指導職能。第三層面是各生產經營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及專兼職安管隊伍,重點是學好安全基本知識,提高安全技能。
三、關注新熱點,嚴把“安全關”,創建安全和諧的環境。
安全是一種行為,安全文化是安全行為的控制、約束。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是導致事故的主要因素,當前,各生產企業、運輸企業、捕撈業都有大量的外地民工進入,他們素質低下,法制觀念差,和有些企業主,為追求利潤無視法規,拒不執行安全規定的行為屢有發生,這給安全工作提出了新課題。針對這一熱點,必須實行“三個轉變”嚴把各個關口,創造一個安全,和諧的環境。
關口前移,實現安全管理職能“三個轉變”。一是由事后處罰向事前預控轉變。從安全評估抓起,堅持安全許可制,配置管理人員,制定安全責任制度等。二是檢查監督向指導服務轉變。檢查監督不可放松,但更重要的是通過檢查發現問題,指導安全管理,提出措施,落實整改。三是促進一線人員被動受控到主動參與的轉變,變管理對象為管理動力,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落實到有關責任人,促其自我整改到位。同時嚴格把好持證上崗關。落實好安全防護關。
四、拓展新思路,營造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范圍。
安全是一種文化,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一切為了人的人本理念是安全文化建設的最基本準則,運用各種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文化建設活動,從而形成人人、事事講安全的良好氛圍。
安全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永無止境,它將面臨著一個隨社會、經濟發展而發展的問題,要把安全文化從理論上實踐上真正成為能為人自學接受的一種觀念,成為安全生產的動力,唯有以人為本,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方能不斷推進安全工作再上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