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企業安全文化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雖然不是直接的因素,但卻是最持久的決定因素。什么樣的文化就決定了什么樣的企業。管理的深處是文化,素質的高處是自律。蒲白局對過去弱勢的、零散的、落后的企業安全文化進行整合提升,使其成為強勢的、系統的、先進的企業安全文化。
煤礦企業安全文化需要行為養成、視聽標識、環境刷新來支持保障。
行為養成。由于煤礦職工大多來自農村、山區和本礦區,文明文化素質普遍較低,這是制約規范化、科學化管理的一個因素,也是觀念更新、先進理念輸入的屏障。因此,必須抓好行為養成。蒲白局制定了《職工文明行為規范》、《職工安全文化手冊》、《職工崗位操作規范》、《職工崗位安全操作口訣》等,使職工“一舉一動,規章至尊”。這些規范行為開始是強制執行,隨后成為自覺行為,達到自主管理,也就是屈從——遵從——追從——真心向往這樣一個過程,成為本質型安全人。行為養成是標準化管理的要求,是實現創新質量標準化的基礎。
標識系統。開發了局旗、局歌、局徽等一套標識系統,就是要用強烈視聽沖擊力感染熏陶職工,傳達企業文化的美感。
環境刷新。著重改變煤礦黑、臟、亂、差的現場環境、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和生存環境,創造出整潔便捷的作業條件,塑造出美觀亮麗的現代煤礦形象,讓職工在環境刷新中感受變化。
創建安全質量標準化搞好安全發展的生命工程
企業安全文化創建的深入,就是用創新來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安全是煤礦的大事,也是企業的難事。多年來,蒲白局安全狀況時好時壞,經常為安全問題提心吊膽,抓安全甚至到了緊不得松不得的兩難境地,有人甚至說安全的好壞憑運氣。如何才能建立起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使職工成為本質安全型人,使煤礦成為本質安全型企業,這是蒲白人面臨的一個緊迫而現實的課題。為把創建企業安全文化延伸到標準化建設,創新標準化建設的新路子,局長宋老虎親自帶隊到七臺河煤業集團公司學習標準化建設經驗,到陽泉煤業集團公司學習精細化管理的做法。從“七煤”和“陽煤”的經驗中,認識到:煤礦安全的根本出路在標準化建設,以人為本的精細化管理是標準化之綱。過去搞標準化建設,僅僅看做是一般性管理工作,通過取經學習、系統思考,充分認識到了標準化在煤炭企業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
蒲白人將標準化建設提升到“煤礦的生命工程”、“一把手工程”的高度,局黨政一把手負總責,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用標準化來統領各項工作。安全生產、生活后勤、政工三大系統進行統一安排部署,統一制定標準,統一檢查驗收。在運行中,全局分為兩大塊,一塊是原煤生產單位,一塊是非煤生產單位,重點對基層8個單位進行建設。兩塊分別下設辦公室,處理標準化建設事務。在標準化建設中,做到“一以貫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持之以恒不放松。基層各單位按照標準,從基礎抓起,動員一切力量,使廣大職工廣泛參與,全局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標準化建設熱潮。
首先以營造氛圍、理念滲透引領人。在礦區電視上連續播放“七煤”、“陽煤”的經驗,在礦工報連續刊登干部職工的體會文章。井口有局、礦領導的安全叮囑,巷道有標準化牌板,地面有安全文化長廊用燈箱、橫幅宣灌新理念。群眾性安全知識競賽、安全文藝演出等活動廣泛開展,標準化建設在礦區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其次是抓行為養成、自主管理提高人。蒲白局對21個專業制定了具體標準,做到事事、處處、崗崗有標準。有了標準,最重要的是執行標準,不但硬件達標,而且人要達標,把重點放在培養一支在標準化理念指導下、養成標準化習慣、能夠自主管理的職工隊伍身上。全局對150多名科隊干部進行了標準化專業培訓,基層單位以各種形式組織職工學標準,搞培訓,僅2006年全局職工培訓就達6783人次。
第三是以標準化建設關心人。進行環境刷新,建立文化路、文明園,更新改造浴池,配備了桑拿房、沖浪浴,裝修了職工宿舍,使職工在艱苦勞動之后得到生活享受和在大家庭中享受到人文關懷。
抓好質量標準化的落實搞好安全發展的系統工程
標準化不僅靠建設,更要靠抓落實,抓人本精細管理。而抓落實則是搞好安全質量標準化、精細化管理工作的系統管理工程,精細化則是保證。則細化概括起來就是“三精三細”。即精品、精確、精通,細化、細分、細心。
首先抓科技進步,提高采掘工程質量精品率。在技術創新上,每年都推出一批技術成果,引進消化一些新技術,比如說∏型梁、錨桿支護等,6項獲省級科技進步獎。每年對礦務局改革、發展有重大影響的科技項目給予獎勵。通過采取措施,進行標準化施工,采掘工程合格率達到100%,優良工程由30%提高到60%以上。掘進工作面實行光面爆破、激光制導。做到了巷道成型規整,眼痕率達到80%以上。鋪網、聯網、切頂排支護、頂煤回收等工藝符合標準,煤巷錨網支護達到70%以上。
其次是按照標準,提高精確度。材料碼放整齊、標志明晰、牌板規范、記錄齊全。運輸大巷安裝水幕,實現了灑水滅塵噴霧自動化,生產現場實現了工業電視監測監控,管線做到了“五線譜”懸掛。
第三是實行干部走動式管理,細化管理。管理干部每月按規定次數到生產一線,在一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干部下井實行雙向簽字、互相監督,一線職工對干部到達區域簽字,干部對發現的問題給崗位職工簽字。各礦還建立了“安全小分隊”、“安全零點行動”、“科長跟班巡查”等制度,使走動管理時間上無盲點、區域上無盲區。基層單位建立起了對每個崗位的當班作業卡,每項工作的項目執行卡,實現了有效監管。
下一篇: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