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為了使這項工程有效地得以實施和落實,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方針和方案是具有深遠意義的。
從戰略上考慮,進行安全文化建設的目標是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安全人文環境,使國人無論是生產還是生活過程中,其生命安全和健康都能得到可靠的保障。為此,不僅需要動員政府和產業界,更需要文教、科技、宣傳、公眾、乃至全社會的參予,為創造我國世紀,中國的安健康、文明、和諧的安全文化氣氛而努力。面向21全文化建設應該有如下戰略思考和建議:
(1)人人需要安全,安全需要全民共建。全社會的公民,為了他人的安全,為了自己的幸福,應該時時事事多點事故的警覺,多一點安全的思考。因此有責任和義務珍惜生命,教育孩子,修養自己。為此應在現有安全培訓的基礎上建立“安全文化與科學技術指導站”,負責從社會到公眾的安全知識、安全技能、安全科學理論和安全工程技術的實踐指導。
(2)“安全為本”目標的實現,貴在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質。使全社會具有完備的安全與防災能力及良好的習慣,不論為現代還是未來的世紀,安全文化建設都應從娃娃抓起。因此,要利用宣傳“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和“中國教育發展和改革綱要”的機會,將為幼兒及中小學生安全與防災教育的內容融入其中,尤其是事故應急能力訓練及災害突發的憂患意識等,具體講不僅要編安全防災的參考教材,出版、廣播影視部門也要視兒童特點出版有關讀物和開辦專欄節目。
(3)安全活動既有“謀利”的性質,更有“公益”的特性,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家尤應關注安全防災的公益事業。建議成立“中國職業傷殘救助基金會”,以社會和個人對職業傷殘人員奉獻的愛心,來為勞動者可能遭受的傷害提供一種輔助性救助的保證。
(4)安全的問題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但對安全的宣傳及傳播很不夠,特別是缺乏文學藝術的參與。因此建議成立“安全文藝創作基金會”,以為繁榮安全文藝和安全科普讀物的創作提供經濟的基礎,為發展安全文化與安全教育作貢獻。
(5)人類社會的發展,要求不斷提高全民的安康水平。建議國家和政府把近期我國企業安全生產和人民安全生活的發展目標定位在中等國家水平上,把中期目標定位在先進國家的水平上。為此國家一方面應把安全指標列入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統計指標體系之中;另一方面,逐步實現定期公告我國勞動生產、交通、火災、家庭等意外事故狀況,以激發社會和民眾對事故的警覺意識。
(6)鑒于國內非生產意外性傷害事故不斷上升并對公眾形成 的威脅,呼吁國家應加強全社會的安全防災綜合管理。建議成立“國家社會安全保障局”,對各種事故進行研究和綜合管理,使我國 社會整體的安全在一種統一、合理、協調的機制下得以保證。
(7)安全防災的產業化發展已成為國際趨勢,為此必須花大力氣培養安全科技人員。
(8)現代及未來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對宏觀與微觀進一步完善安全管理體制意義重大。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安全生產管理的要求,國家需要從行政手段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轉變為以法制手段和經濟手段為主的模式上來。
(9)加強重大危險源及隱患調研,成立國家級事故調查處理中心,對重大危險源進行跟蹤、監控;對發生的重大事故進行調查、鑒定、處理。
上一篇:對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思考
下一篇:挖掘生人文化 提升安全制度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