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提出了安全文化是統帥安全管理工作的靈魂,建設安全文化是時代的主題。
安全是鐵路永恒的主題,建設鐵路安全文化對于保障鐵路員工的身心健康和運輸對象的安全十分重要。通過建設安全文化,形成強烈的“文化力”,以此驅動鐵路企業提出的“以人為本”、“法情并重”、“無為而治”的安全管理理念,創新安全管理機制、提升員工素質和營造“大安全”氛圍,從而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確保實現鐵路運輸有序可控基本穩定的目標。
鐵路安全文化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內容,是安全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綜合,為鐵路安全生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安全文化作為安全管理的“母體”,是統帥安全管理工作的靈魂,代表了當代鐵路安全管理的發展方向。建設安全文化作為一個時代的命題,在安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
以安全價值趨向、安全倫理道德、安全行為規范、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文化知識、安全文化氛圍為主要內容的安全文化的提出,是將安全問題由自然科學向人文科學的轉化和深化,是對安全管理思想和理論的一種新知識。我們認為,倡導和建設鐵路安全文化,是實現運輸生產長治久安的治本之策,是樹立鐵路安全形象,提高企業效益,實現企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一、站在安全文化高度,提升安全管理理念 我們常講“安全在于管理,管理在于干部”,安全管理工作者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應該樹立什么樣的安全管理理念,對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十分重要。就當前鐵路安全管理的層次和水平,無論從它的科學嚴密度和方法適應性,都形成了一套較為科學完整的管理體系,但隨著社會進步的大環境和鐵路自身的發展,安全管理理念也需要進一步提升。
一是提升“以人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文化是以人生、人權、人文、人性為核心的文化,是體現了時代前進方向的人本文化。安全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維護人的生命權、健康權。鐵路安全文化建設應順應社會進步的要求,將人作為文化服務的對象,強調人是最寶貴的,人命關天,安全為大,人的安全高于一切。怎樣以人為本,最重要的是充分認識人的安全價值。當今時代的職工,不僅是社會 人,更是經濟人,這種特性對安全生產的取向和價值將產生深刻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通過安全文化的引導,使職工把安全生產的價值與自身的勞動價值、人生價值統一起來,建立起嶄新的安全倫理道德和行為規范。在管理理念上要從以生產過程、生產工藝和運輸質量為管理的主體轉變為以人為管理的主體,重視人的因素,實現人的價值最大化。
二是提升“法情并重”的安全管理理念。依法管理和以情管理是一架馬車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法”與“情”都有著其本質的文化特征,以“法”為重心的管理,體現人與人之間是平等基礎上的契約關系:而以“情”為特征的管理,則是以道德精神為背景,講究群體氛圍和群體關系,重視個體在群體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個體對群體的義務和奉獻。我們既要強調法治對安全的規范作用,又應重視“情”對于協調人際關系和在安全中的引導性、感化性作用。法規可能是管一管二的,而“情”的作用則會事半功倍。我們應借鑒戰國時期“吳起巡營”①的典故來啟發管理者,通過情感交流的效應,使職工主動接受安全法規、條例,真正認識到“法”有“情”的體現,“情”在“法”治之中的道理,以此提高遵章守紀的自覺性。
三是提升“無為而治”的安全管理理念。一位現代管理學者提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沒有管理的管理”,這個提法反映了古代道家老子“無為而治”的管理思想。“無為”思想的核心是尊重和順應客觀規律,強調自我管理,主張人在法規條文的規范下,盡情地、主動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干。安全問題無人不有、無事不有、無處不有、無時不有,存在于全人員、全事物、全時空之中。安全管理如果單靠管理人員去管理,是管不過來的,也是管不好的。目前,我們正在開展創建的“自控型班組”活動,就是貫徹了“無為”的管理思想,他反映了安全工作的客觀規律,在安全管理中要克服“人盯人”的管理弊端,把關注點聚焦在管理行為的“無為”化上,在把精力放在研究制定安全法規、制度、措施的同時,為職工能夠實現“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調節”創造適宜的管理環境。
二、以安全文化為指導,創新安全管理機制 有了先進科學的管理理念,還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機制和具體的管理方法作保證。鐵路安全文化注重分析人的行為誘因、機具狀態誘因、環境誘因等和安全事故的關系,這為我們安全管理機制的創新提供了理性思維定勢。實踐分析證明,絕大多數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為”、“機具的不安全狀態”和“控制環境不到位”在同一時空遭遇而發生的,少數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或“機具的不安全狀態”在不良環境下造成的,人員、機具、環境等就構成了引發事故的要素。安全管理機制的建設也要建立在對三者正確分析的基礎上,形成更加科學、嚴謹的安全管理機制。例如,規章制度在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能夠得到較好的履行,那么在單獨作業、無人監視時如何保證其安全?安全文化告訴我們,人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如果職工充分認識到了作業中存在的危險性,相應地提高了安全意識,就能夠提高自我約束、自我防范的能力。我們受“扁擔效應”②和“跳蚤現象”③的啟發,就要在安全上主動施壓,給予職工適當的激勵,設法激發職工安全自保的本能意識,增強在無人監控的情況下的自我安全保障能力。
安全管理機制的管理對象是人和物,而對物的管理歸根結底也是對人的管理。對人的管理不外乎激勵和約束兩個方面,激勵是安全管理的“高線”,它的作用是明確努力的方向和達到目標的途徑,其目的是激發職工樹立正確的安全價值觀,實施符合安全要求的行為,把確保安全的價值和實現自身價值統一起來,互融互動、相調統一;約束是管理的“基線”,其目的是規范職工的基本行為,使職工在規章制度允許的范圍內從事安全生產。建立符合安全文化要求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要從人的行為特性出發,利用現代管理理念,如契約理念、層級理念、安效理念,使職工明確在崗位上干什么、怎樣干、干好了怎樣辦、干不好又怎樣辦,逐步把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轉變為契約關系、責任關系、效益關系,形成一個獎罰公開、標準公平、考核公正、彼此雙贏的氛圍。
三、加強安全文化教育,提高職工安全素質 在上述引發事故的諸多因素中,人是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操作機具、環境的主題,避免事故的關鍵在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質。從某種意義上說,鐵路安全文化建設就是鐵路職工安全文化素質的建設。提高職工安全文化素質有多種途徑,包括專業技術培訓、安全案例啟發、現實實作演示、參觀訪問研討、文化宣傳娛樂等,不斷提高職工的安全文化水平。
職工安全文化素質的提高,必然促進鐵路安全科學技術的繁榮。科技是文化的進一步提煉和升華,是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安全科學技術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包括安全哲學、安全法學、安全心理學、安全經濟學等20余個分支。鐵路安全科學技術要轉換為確保鐵路運輸安全的第一生產力,就要利用安全科學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鐵路技術裝備水平的安全管理水平。惟有不斷提高鐵路安全科技水平(如開發計算機控制系統、研發新型的運輸裝備、攻關勞動保護科技產品、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指揮手段等),才能不斷提高鐵路運輸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務質量。
四、運用安全文化手段,營造“大安全”的氛圍 要在鐵路企業內部營造人人講安全、事事講安全的環境和氛圍,建立起職工共同的安全需求和價值取向,使每名職工都在這個“安全文化場”中工作,都受到“場”力的吸引,將自己的行為自然地用安全文化進行規范。營造濃厚的宣傳教育氛圍,使職工倡導安全文化、學習安全知識、尊重安全科學、推行文明生產的氛圍熏陶中不斷提高安全文化素質;營造濃厚的安全科技攻關氛圍,樹立安全科技的基礎意識,圍繞安全科技開展群眾性的攻關活動,不斷提高安全科技的保障水平;營造濃厚的自我激勵氛圍,為職工實現自我激勵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使職工在實現安全目標的過程中施展自己的才干;營造濃厚的管理創新氛圍,使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崗位能夠按照安全文化的思維不斷創新安全管理方法,并取得成功經驗,用創新的動力對安全行為實施強有力的驅動。通過營造“大安全”的氛圍,加大安全文化的滲透力度和建設力度。
營造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要注重抓好三個環節:一是日常性的安全文化活動要以班組為單位開展。班組是企業的細胞,班組的安全文化活動搞得好,才能增強企業整體的安全文化活力。二是安全文化建設要與鐵路企業的日常工作相結合。安全文化是一門藝術,生產勞動也是一門藝術,生產的過程就是保安全的過程,就是藝術創造的過程,明白了這個道理,日常的生產生活就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充滿挑戰、充滿樂趣的。三是安全文化建設要用發展的眼光,面向未來,著眼持久。
營造一種氛圍是短期的,而保持并發展這種氛圍則是長期的,安全文化建設要克服短期行為和功利主義的影響,我們應該堅信,鐵路安全文化建設將貫穿鐵路安全 工作的始終,是大有可為的,因此在工作中要引導和教育職工,把鐵路安全文化建設作為一項事業和一種需要,扎扎實實地做好,這樣“大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圍才能不斷深化,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