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最一般的含義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許多情況下,制度也是某一領域的制度體系,如我們通常所說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制度等。毋庸置疑,制度是人們經過無數次的實踐,將經驗積累歸納而得來的。用它來規范人的行為,可以起到維護社會公平、保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社會效果。它的特殊屬性在于共性和剛性,其實質是通過約束個體行為的隨意性來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優化。安全制度也是如此,只有通過嚴格的貫徹執行才能實現效用,需要剛性文化的支撐和必要的外力監督。人情化、非理性和主觀隨意性的監督是對安全制度貫徹執行的破壞與發揮效用的削減。
安全生產領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阻礙或削弱制度在基層貫徹執行的問題:一是隨意執法。關系執法、選擇執法,不拿法律作標尺,想處罰隨便找理由處罰,不想罰款有隱患也不查,法定必罰也不罰,或是拿法律(公權)買人情。二是在處罰過程中,說情風重,特別是不講法的非理性的說情,給基層安全監察執法工作帶來困惑,并與隨意執法、關系執法相互交織,給法規制度在基層的貫徹執行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三是企業對隱患和“三違”的盲視,對安全風險的無知,對不安全行為的失控,工作抓不實,不實抓搞表面文章和形式主義,使企業安全生產“三項制度”的效用大打折扣。
強化制度在基層的貫徹執行,促進人人按制度行事的安全文化的形成,實現長治久安,是安全生產監察執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筆者認為,當前基層安監執法亟需抓好三個方面:
(一)創新監察機制。實現法的嚴肅、公正是機制創新的標的。從基層安全監察執法實際出發,結合地區和行業實際建立檢查、處罰、執行三權分立機制,建立企業安全監察執法電子檔案和推行比較執法的處罰機制,通過創新機制,傳遞壓力,激發活力,增強安全生產的各項法律法規和制度在基層的貫徹執行力。
(二)推行理念服務。思想的偏差是最大的偏差,認識不到位就是最大的隱患。盲視隱患,無視風險,是企業不安全問題根結,也是通病。一些企業根本沒有安全制度和安全作業標準,或是有制度和標準,但執行不力,要求不嚴,作風不實,職工安全培訓走形式,合格不合格都上崗,造成“三違”現象突出,屢禁不止。安監執法要堅持剛性執法與理念服務相結合,與釋法、宣法相結合,推行法治理念,傳承剛性文化,做到隱患整改不達標不放過,企業安全管理機制及手段得不到改進不放過,企業領導層以及安全管理人員心存錯誤認識不放過,通過理念服務糾正思想偏差,培植企業層面良性行為習慣。
(三)實現外力內化。安監執法根本目的在于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當前,一些企業還處于降低成本求生存階段,這些企業社會責任、安全意識相對還很薄弱。根據發達國家工業化發展模式來看,安全管理模式分為四個主要階段:自然本能——法制監督——自我管理——團隊意識。從被動地依賴政府的強制監督,到依法管理,再到企業把安全生產作為一種社會責任,一種企業文化。實現著這個轉變,就要通過安全監察執法和理念服務,將外力內化,促使企業自覺執行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各項制度,落實行業標準,使安全真正深入人心。
上一篇:怎樣抓好電力企業安全文化建設
下一篇:科學發展首先是安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