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生產過程中的主觀與客觀存在,是人類在生存、繁衍和發展的歷程中,在其從事生產、生活乃至實踐的一切領域內,為保障人類身心安全并使其安全、舒適、高效地從事一切活動的安全物質財富和安全精神財富的總和。因此,安全文化伴隨人類的產生而產生、伴隨人類社會的進步而發展。但是安全工程作為一個學科提出來,是本世紀50年代的事,60年代才在少數發達國家的大學中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因此,嚴格的說安全成為一種文化是工業社會發展的產物,它是在現代工業社會特殊的社會生活和工業生產特點要求人們具有現代安全科學知識、安全價值觀、高度的安全文化素質和安全行為能力的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
一、企業安全文化的定義和范疇
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活動中逐漸形成的或有目的的人為塑造的,為企業全體員工所認同、接受和遵循的,具有企業特色的安全生產和生活的精神、觀念、行為及物態的總和。它基于“大安全觀”和“大文化觀”概念,在安全觀方面包括全民安全文化、企業安全文化、家庭安全文化等;在文化觀方面既包括精神、觀念等意識形態的內容,也包含行為、環境、物態等實踐及物質的內容。強調“以人為本”,以全面提高人的安全素質為核心,以具體的形式、制度和實體為表現載體,以對企業的安全生產系統進行全方位、綜合式協調管理為任務目標,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產事故、保障企業安全生產為目的,在內涵和外延上具有明顯的層次性和廣泛性。
二、安全文化的功能及其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制度的約束對安全工作的影響是外在的、冰冷的、立竿見影的、被動意義上的,而文化的作用則是內在的、溫和的、潛移默化的、主動意義上的,具有其他約束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具有以下功能:
1.凝聚功能。在構筑企業安全文化過程中,文化的滲透性和聯系性會以不同方式表現出來,成為凝聚職工的中間要素,直接或間接地引導員工把企業的安全形象、安全目標、安全效益同員工的個人前途、家庭利益緊密地結合起來,使之對安全的理解、追求和把握上同企業要達到的最終目標盡可能地趨向一致。
2.規范功能。安全文化有親和力,它通過點滴小事的積累和文化要素滲透,使員工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一種自主約束傾向和潛在準則,當這種約束和準則普遍被大多數人所認同的時候,就標志著企業員工自覺規范自我、約束自我的局面初步形成。
3.輻射功能。良好的安全文化不僅會使企業的安全環境長期處于相對穩定狀態,更重要的是經過安全文化建樹,能使員工的思想素質、敬業精神、專業技能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同時也會帶動與安全管理相適應的經營管理、科技創新、結構調整等中心工作的平衡發展,這對樹立企業的品牌形象和增強企業的綜合實力等都將大有裨益。
由安全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我們可以看到,它的地位是其它約束無法取代的,其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體現在它是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生存發展以及企業安全管理向深層次發展的需要。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設必須依賴于企業文化的發展,必須融于企業文化建設中,并納入企業文化的發展規劃、決策,滲透到企業文化建設各項內容中去,這樣,建設好企業安全文化會進一步推動企業文化的蓬勃發展。而處于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中,企業需要營造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來實現自己不斷完善產品結構、占領更廣闊的市場、獲取更大經濟效益的目標。這樣,企業才不會因疲于應付對事故的處理,而削弱了在生產與發展方面的職能。
當前,各行各業對安全工作可以說是空前重視,為什么還屢屢發生事故?分析事故原因,絕大部分是員工違章造成的,這有企業管理不嚴的原因,而大量違章行為則表明人的安全意識淡薄、安全素質低下。尤其是被管理者對安全規章制度的漠視或抵制,必將體現在他的不安全行為上,而不安全行為卻并不一定都會導致事故的發生,相反可能會給他帶來相應的利益或好處,例如省時、省力、方便等。這將進一步促使他的不安全行為的產生,并可能“傳染”給同事。故而,我們對于“人因”的認識還存在著深層次上的欠缺,“要他安全”沒有轉化到“我要安全”的軌跡上來,沒有正視人的觀念、態度、道德、修養等更為基本和和深層的人文因素和人文背景,而這些因素的歸總就是人的文化、人的素養。因此,要保證人的行為、設施和設計等物態和生產環境的安全性,更好地預防事故的發生,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就需要從人的基本素質出發,建立起以“人”為核心內容的企業安全文化新對策和手段,使“我要安全”成為員工從事生產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逐步規范化和科學化,從而實現安全生產長周期良性循環發展。
三、企業安全文化的構成
企業文化從其表現角度看,由決策層、管理層和操作層三個安全文化部分組成。企業決策層制定安全行為規范和準則,形成強有力的安全文化的約束機制,管理層按照決策層制定的安全文化行為規范和準則,進行具體的管理和監督,形成管理層的安全文化,操作層自覺遵章守紀、自律安全的行為和規范形成了班組員工的安全文化,三者有不同的責任和要求,互相聯系,缺一不可。
而企業安全文化依據其體現形式可分為四個基本方面的內容:
1.企業安全物質文化,它是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所使用的保護員工身心健康與安全的設施、工藝、材料、工具、儀器儀表、護品護具等安全器物。例如,我們常見的防毒器具、護頭帽盔、引爆裝置、防靜電、防輻射的材料及檢測儀器、安全型防爆器件、有堵有害氣體報警儀等。
2.安全制度文化,它是指企業為了保障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人、物和環境的安全而形成的較為穩定和完善的各種安全規章制度、操作規程、防范措施、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安全管理責任制以及涉及安全的廠規廠紀,當然也包括與安全生產相關的法律、法規、條例及有關的安全技術衛生標準。它是企業安全生產的運作保障機制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安全精神文化物化的結果,體現在國家有關勞動安全衛生法規的貫徹執行、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及其自身安全制度和標準化體系建設等方面。
3.安全精神文化,它包括企業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的思維方式、安全生產經營活動心理素質、心態與環境、企業安全形象、風貌、企業安全科技水平、管理理論等。從本質上看,企業安全精神文化是企業員工安全文明生產、經營活動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的綜合體現,是員工對安全認知能力與辨識結果的真實體現,是員工長期實踐所形成的心理和思維的產物。它反映在企業對“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的貫徹,對安全法規和企業安全規章制度執行的態度和自覺性上,反映在企業的安全形象的塑造、安全目標的追求和企業員工的安全意識、安全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上,反映在安全生產的全過程中,反映在自覺學習安全技能、對自救互救應急演練的熱情、對企業安全承諾以及維護安全的義務和行動上。
4.安全價值及行為規范文化,企業安全價值觀是一種明確或隱含的觀念,是對事故的真假、好壞、善惡、美丑等方面所做出的傾向性表現,以及對其實質問題在內心上所形成的習慣性主觀判斷。這種潛在觀念制約著人在安全生產實踐活動中的一切愿望、選擇、目標以及行為方式。安全價值觀反映在人的外在行為上,形成公認的安全價值愿望,并逐步形成社會化的安全行為標準和原則,進一步演化為社會及大眾公認的安全行為規范和安全價值標準。安全行為規范表現為安全理論觀念、安全行為準則、職業道德標準、科學的習俗和風貌,甚至包括企業安全生產對社會所應負擔的道德責任等,它是企業安全精神長期作用于員工的結果。
四、企業安全文化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
企業安全文化是指人們為了安全生活和安全生產所創造的文化,是安全價值觀和安全行為準則的總合。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建立在企業核心資源的基礎之上,企業的智力、技術、產品、管理、文化的綜合優勢在市場上的反映,是企業組織中的積累性知識,尤其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生產技能和整合多種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并據此獲得超越競爭對手的獨特能力。企業安全文化滲透于企業技術、企業產品、企業管理、企業文化等反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各個方面,對形成和加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企業核心競爭力反作用于企業安全文化,不斷提升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會要求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所以,企業在加強核心競爭力建設的同時,一定要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將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協調發展。
實踐證明,要使生產進入安全高效的良性狀態,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單純靠改善生產設施、設備并不能保證企業安全、高效、有序地運行,還需有高水平的管理和高素質的職工。不論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還是提高職工的安全素質,安全文化都是最根本的基礎。講安全文化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安全管理干部的管理水平,提高職工的安全素質。
結束語
從上面的論述,安全文化的建設對企業來講,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從企業發展的長遠來看,只有根據自身情況大力建設和推進企業安全制度的建設,才能適應現代經濟的發展,實現與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法制環境的和諧,有效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增強企業的生命力,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不單企業,任何單位都是如此。不論是企業,還是事業單位,高速公路行業作為集服務和生產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唯有時刻把安全文化生產的觀念提到思想的高度,才能減少安全事故的同時,為人民提供最好的公共服務。
上一篇:煤礦基層工會構建安全文化的思考
下一篇:推進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措施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