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企業管理中關鍵的組成部分,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第一要務,不同企業在開展安全管理工作過程也具有其特定的共性與差異性。作為以公路客運為主業的交通運輸單位,在加大設備硬件投入,提高裝備科技含量及其運用水平的同時,該如何通過建設安全文化,有效地抓好以人文本的安全生產管理呢?本人認為,在注重理念文化建設的同時,虛功實做,通過環境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和行為文化建設,讓安全理念根植于現場,固化于職工的精神內核,讓愛崗敬業、遵章守紀成為干部職工的自覺行動。
一、安全理念文化建設要雙向互動
安全文化作為一個全新的安全理念被提出后,雖通過不斷地探索與實踐,很快得到認可和飛速發展。但其存在形態屬于意識范疇,不像有的工作那樣可以信手拈來。因此安全理念文化建設決不應該是一種單向的空洞說教,而是一種上下互動,在互動中相互受到啟發和教育,在互動中得到深化和升華。
一是組織開展全員性安全理念大討論。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應與“爭創學習型組織”、“二爭一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等活動相結合,以班組為單位,實行交流互動信息共享,通過開展“人人生產安全、人人享受安全”等安全價值理念大討論,聯系家庭生活、個人發展對安全價值觀進行重新認識,同時結合安全管理理念、行為理念、學習理念等進行討論,完善安全理念的內涵,加深對安全文化的理解。
二是廣泛開展參與面廣的安全活動。我們要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活動讓廣大員工從安全生產的實踐中自我總結、自我提煉、自我教育,不斷升華理念,并成為干部員工確保安全的自覺行動。如公司開展的“我為安全獻一計”、“我當一天安全員”等活動,雖有的員工文化程度并不高,但因為來自于一線,來自于員工真實的體驗和思想,體現了群體參與性,從中提煉出的警句、提示語再回到現場和員工中,就會產生自然的親近感、認同感。前不久,站務分公司開展了一次全員性的隱患排查,每位員工從自身角度出發,指出分公司現存在的安全隱患,同時召開專題會議,逐條落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安全文化建設活動走出了空對空的誤區,形成生動活潑的局面
三是集中開展以案例為主的安全教育。我們應著重從案例教育入手,可通過舉辦事故案例漫畫展、開展以“學習《安全生產法》、講解事故案例、落實作業標準”為內容的“學法、講例、落標”演講比賽以及“理念警悟、案例警醒、法規警覺、環境警示”為內容的“四警”教育等活動,使安全理念教育有形化、具體化。在引用案例時,應注意實用性、可操作性,在學習培訓時要發動員工一起積極主動參與,對案例進行分析,給其診斷,找出病因,結合所學理論,再結合單位實際做出正確的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我們要學會舉一反三,善于總結他人及自身的事故教訓,既要做到亡羊補牢,又要做到延伸預防。
二、安全環境文化建設要生動具體
安全文化雖經常表現為一種抽象理念和思想活動,但又絕不是虛無飄渺的空中樓閣,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處處會留下安全文化的印跡。由此可認為員工的工作環境、學習環境、宣傳輿論環境等都屬于安全文化環境范疇,建設好這些環境將有利于員工的身心健康,使員工對企業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因此說安全環境文化建設是生動的、具體的。
一是加大投入購置“硬件”設施。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要更多的采用科技手段為安全生產服務,如車站的危檢儀要及時升級、安裝電子監控系統對車站的各個角落實現實時監控、設置電子巡更點強化夜間管理等。同時要大力推進5S管理、充分利用員工之家和員工書屋等為員工的工作、學習、生活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是營造和諧向上的宣傳氛圍。在做宣傳時我們應注意方法不能千篇一律,無聲的板報、有聲的廣播、圖文并茂的展板形式要多樣,如在工作現場醒目處設置安全宣傳欄,張貼懸掛員工自己創作的安全警句、格言,既體現健康向上、寬松和諧、緊張有序的宣傳輿論氛圍,又能起到良好的警示效果。我們還可通過開展各類的群眾性安全文化活動,如安全演講、安全知識競賽、安全展覽等,創新安全文化形式、豐富安全文化內容,建立起無時不在的、切實有效的企業安全文化場。
三是活躍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在緊張的工作之余開展各類有益的活動不僅能使員工放松心情展示自我,增進團結,還能促進安全生產。如在無錫汽車站舉辦的第三屆職工趣味運動會上,員工根據安檢工作中發生事例自編自演的小品,讓大家在笑聲中增長了知識。在員工書畫攝影展中,員工用畫筆記錄下了去年冰雪春運的場景讓人難忘。
三、安全制度文化建設要以人為本
制度文化也就是規則文化,是在制度建立、制度執行、制度監督過程實施中所形成的規矩,是企業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也是構成企業安全文化的基礎平臺。安全文化建設的基礎也就是一切從規則入手,依制度管人,按程序辦事,使大量的常規性工作實現有序管理,使不確定的工作做到量化和規范,最終實現“常規性工作程序化”的目的。
一是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我們要堅持“管理貴在到位”的思想,不留制度空檔。要以《安全生產法》、《道路交通法》和公司的《安全管理新機制》為基礎,制定出各級生產責任制,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安全教育、檢查、獎懲等制度,并不斷進行調整、創新、充實、完善,為規范員工的行為提供依據。同時對各線、各崗位層層分解目標,簽定安全責任狀,將各個層次中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責任和義務進行明確、細化,從而使每位員工在作業過程中都清楚什么該做,該怎樣做,如果不按規程將承擔什么樣的責任。
二是加強事故的防范預警機制。由于某些因素有時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面對突發情況,如何避免或減少事故和災害的損失,這要求我們在探索和掌握安全生產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把安管工作的立足點始終放在防范事故上,制訂出詳細的各類應急預案,堅持打主動仗,把握主動權。在預案的制訂中要注重實際可操作性,不能紙上談兵,同時要結合崗位經常組織演練,確保在事故發生時員工們能快速反應,有條不紊克,及時投入救援。
三是不斷改進實際工作流程。環境、旅客需求的不斷變化給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課題,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把先進的安全文化、多年積累的經驗應用到安全管理中,精心組織,另一方面也要審視工作流程,能否予以改進。通過流程的改進實現對每個人、每件事安全運行的控制。如站務分公司在無錫汽車站地塊實施的提前20分鐘進站上客,為安全有序創造了條件,將原由售票員自己解款改為收款員上門收款,并派專人陪同,確保了票款的安全等,流程的改進使企業在成本、質量、服務等方面獲得進一步的改善,同時也促進安全生產。
四、安全行為文化建設要多管齊下
內化于心的理念最終都要表現為固化于形的行為,員工的行為是否規范直接影響管理效果。而人是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特點,因此行為文化建設應將制度約束的剛性管理和人性化引導的柔性教育相結合。
一是多種形式,提高綜合素質。在培訓中我們要把握好對象、內容、形式、效果四個環節,要注意教育方法的靈活性、實效性,既不能死搬硬套、墨守成規,也不能流于形式、走過場。要注意培訓對象的層次性和內容的針對性,管理人員側重于安全法律法規、操作技能和安全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他們對事故的處理能力和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不斷增強他們一絲不茍抓安全生產措施落實的自覺性,普通員工側重于崗位技能的應知應會培訓,突出自我保安與互助保安,其中還必須考慮到部分年齡大、文化層次低職工的實際接受和理解能力,對安全不放心人要有重點有步驟地進行培訓和幫教。
二是強化考核,重視班組管理。員工良好行為的養成僅靠教育引導還不夠,外力推動也是一個必要的環節。我們要切實加強平時的安全巡檢查,既要注意“靜態”設備的完好、動態過程的安全,還要及時糾正員工的不良作業行為,安管人員要加強現場的監控,及時將不安全因素扼止在萌芽狀態。同時要加強班組管理,實現“安全管理重心下移”,通過推行“安全責任連帶制”,使員工們在作業時相互關心、相互提醒、相互監督,實現隱患早發現、事故先預防。同時把職工安全知識、業務能力與職工個人業績相結合,與激勵機制相結合,按月考核,按月兌現,重獎重罰,做到“三個到位”,制度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一下聊城汽車站的班組管理。
三是注重特點,關心員工生活。從生理學角度講,一個人如果對某項工作或某個事物有感情,那么他就會自覺把精力用到他有感情的工作和事物上,就會對所從事的工作產生責任感,就能敏銳地發掘自身的潛能,發現不易察覺的問題。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抓好三個“更多”,一是工作上更多關心,二是學習上更多幫助,三是生活上更多關愛。及時地掌握員工的心理和變化,及時地做好心理輔導和心理調試,盡量地關心員工、理解員工,幫助員工解決實際困難,這樣才能充分調動起每個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時代在不斷的變化,新時期客運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要勇于創新,與時俱進,通過不斷地探索,創建出具有前瞻性、延續性和較強沖擊力、親和力的安全文化,我們一定能夠實現企業安全生產長周期的良性循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