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中華民族的繁延與發展得益于有豐富的安全文化 當前亟待更新的安全文化理念 結 語:確立安全文化新理念,促進安全發展
Ⅰ. 引 言
中國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歷史時期,中國的發展應堅持以人為本,造福 人民的發展觀.生命最珍貴,保障生命安全是人最基本的需求.發展應 建立在合理利用人力資源,不斷改善安全狀況的基礎上,決不能以損害 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發展.但是,近年來,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候,一些地方和部門的目光緊盯著GDP,對安全生 產和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有些企業為了 降低成本,安全設施不到位,基本的勞動保護不健全,結果造成重大傷 亡事故.總結教訓,我們認識到,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必然包括 安全發展觀.更新安全文化理念,是保證中國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力. 安全文化作為現代文化研究的重要領域,首先是從國際核工業領域發 起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后,生產安全問題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熱 點,安全文化的研究也提到了日程上來.1991年國際核安全咨詢組在
INSAG—4報告中給出的安全文化定義是:"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單位和個 人中的種種素質和態度的總和,它建立一種超出一切之上的觀念,即核 電廠的安全問題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中國,安全 文化研究的開展,是直接吸收國際經驗的結果.1992年國際核安全咨詢 組織的《安全文化》小冊子被譯成中文并出版,核安全文化模式迅速與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相結合,把企業安全文化融合于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 之中,形成了企業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一詞在中國一出現,其范疇和范 圍便得到發展,企業安全文化發展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安全文化. 中國學者對安全文化的定義也有多種,比較簡練的是:"安全價值觀和安 全行為準則的總和".當代中國安全文化新理念是對中國傳統安全文化的 繼承與超越,是對人類安全文化成果的吸收和借鑒.
Ⅱ. 中華民族的繁延與發展得益于有豐富的安全文化
人類的生存繁衍和發展,社會的進步和文明,都是以人類的安全生 產,安全生存活動為基礎的.因此,原始社會就有了安全文化的萌芽. 中國古代雖然沒有安全文化這個詞,甚至沒有安全這個詞.但安全是包 含在"安"字中的首要含義.《辭海》中"安"字的解釋,其首義即"安全; 安穩.《國策齊策六》:'今國已定,而社稷已安矣'".《現代漢語詞 典》中列有"安全"一詞,解釋有三層含義:"沒有危險;不受威脅;不出 事故."朗文英文詞典的解釋:safety / the condition of being safe; freedom from danger, harm, or risk. 意思是:處在安全的狀態;從危 險中解脫出來.Safe / out of danger; not threatened by harm; protected .沒有危險,不受傷害,得到保護的.著名的國際關系學者,安全問題專 家阿諾德沃爾弗斯(Arnold Wolfers)在其1962年出版的《沖突與合 作》中定義說:"所謂安全,從客觀意義上來講,是指所擁有的價值不存
在現實的威脅,從主觀意義上來講,是指不存在價值受到攻擊的恐懼 感".1)西方文化的culture,這個拉丁文的原意是栽培,養育,耕耘,實 際上包含了對于生命體的培育.這種文化不僅僅是物質科學的東西,也 是對生命的一種贊天地之化育的表述,與人類的安全有直接的關系.整 個人類的歷史,無時無處不面對著種種的危害,自然災害,戰爭傷害和 饑餓和疾病時時威脅著人們的安全,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自然就形成 了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并見諸于行動,由此必然產生安全文化. 中華民族能夠世代繁延,生生不息,保持五千年文明不中斷,在一定 意義上,得益于中國傳統的安全文化觀,中國傳統安全文化具有豐富的 內涵.
2.重生全生的養生論 1)"天地之大德曰生"
中國文化重生,孔子在注釋《易經》時說——"天地之大德曰生".意 即天底下最大的德行,最重要的道理就是生存,發展,延續.中國的文 化傳統叫贊天地之化育,意即天地能夠產生生命,天地之大德就是宇宙 演化,宇宙演化最偉大的事件是物質世界中出現了生命.中國的《易 經》是人們對自身生存環境認識的成果.《易傳》在講到《周易》的起 源時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 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2).人類自誕 生以來,遇到的最大的危險就是自然環境的影響.自然現象的變化,災 害性天氣的出現,可以造成人口牲畜大量死亡,甚至造成許多物種的滅 絕.原始人類在掌握他們生死命運的大自然面前,除了畏懼崇拜,還力 圖找到躲避災難的辦法.易經八卦象征的事物天地風雷水火山澤,是對人類的生存影響最大的自然物.周易就是人們通過對天地風雷水火山澤 八大自然物的變化規律進行探究的思想,其最初的目的是重生的.
2)"惟人,萬物之靈"
人類一方面對自然現象無法理解和解釋,產生畏懼和崇拜的心理,另 一方面,又在生產和生活的實踐中,開始對自然現象有了一定的認識, 積累了同自然斗爭的經驗,使人意識到,在世界萬物中,人類與動物界 相比,人是最有靈性,最有能力的.贊天地之化育,天地能夠產生生 命,而眾多的生命中,人是最有靈性的.《尚書泰誓上》提出:"惟天 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人類可 以"構木為巢,以避群害";"鉆燧取火,以化腥臊";"播種五谷,相土地 宜"都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物支配力的增強.因此,中國古人認為," 天生 萬物,唯人為貴".3) 人為萬物之靈說,并不意味著否定人是自然之物,在中國古代哲學家 中,老子最早說明了人的地位.他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 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4)這 里的自然是指自然而然的狀態,人是自然之物,人應效法自然.
3)"保身","全生"
中國人重視生命,莊子在提倡"安時而處順"生死觀的同時,又提出了 "保身","全生"的思想:"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 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 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5).認為"知天之所為,知 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6) 人生在世,做事不要極端,順著中間的道走,就可以保全生命,免于禍 患,享盡天年.如果人們在"天年"未盡之時,不能夠保護自己不受傷 害,也同樣是不順天,不安命. 莊子認為世上處處存在危機,人們時時面臨危難.如何逃脫,躲避災 害,需要智慧.他用庖丁解牛的例子講養生之道,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刀到之處,游刃於空.文惠君贊其技蓋至此.庖丁解釋說,好的庖用刀 一般一年需要更換新刀,一般的庖一月就需要更換新刀,而他的刀已經 用了十九年,解牛已有數千頭,仍然如新刀一樣.原因在于他"依乎天 理","因其固然",善刀而藏之,避免刀受到損傷.文惠君聽后說:"善 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7)在老子看來,生命與名譽,財貨相
比,生命是最寶貴的,不能為逐名求利而喪失生命:"名與身孰親 身與 貨孰多 得與亡孰病" "生生之厚"8).老子之后的楊朱學派和戰國初期 的列子也是貴生的代表.
2.趨利避害的平安論 1)"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中國傳統安全文化觀不是孤立地看待人自身的安全,而把人放在自然 之中,把人自身的安全與自然的安全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強調只有人 與自然達到和諧,人才有安全保障.孟子曰: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9).從人與自然的和諧中尋求安全是中國傳統安全文化的一大特色.中 國古人看來,宇宙是一個大生命,生生不息.天地是萬物的父母,人是 萬物的靈物.《莊子齊物論》中說:"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為小;莫壽于殤子,而彭祖為夭. 的思想.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 "程顥講:"人與天一物也"10)等等都是天人合一
2)預測福禍,趨利避害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對此韓非子曾指出:"民之故計,皆就安利如 辟危窮".11)"人焉能去安利之道而就危害之處哉" 12)"夫安利者就之, 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13)古代大到國事,小到平常百姓生活起 居,婚喪嫁娶,都希望平安,不出事故.由此,便創造出了諸如《易 經》等古代經典文獻和陰陽學說,五行生忌,以及風水學說等,用以預 測福禍,引導國家和百姓趨利避害保平安.《易經》是中國古代最重要 的經典之一.在兩千余年中,它幾乎一直居于"六經"或"十三經"之首的 地位.人們對《易經》的研究涉及眾多學科.但《易經》最初是一部占 筮典籍.南宋哲學家朱熹反復強調,《易經》原本是供卜筮用的書. 《朱子語類》中說:"易本卜筮之書……想當初伏羲畫卦之時,只是陽為 吉,陰為兇,無文字,某不敢說,竊意如此.后文王見其不可曉,故為 之作彖辭,或占得爻處不可曉,故周公為之作爻辭……皆解當初之意." 《易經》是一部占筮之書,但并不是一部一般的迷信著作,人們之所以 去占筮,并相信占筮,乃是因為對某些事物的成敗吉兇等沒有把握,心 有疑惑.通過用《易經》占筮,對吉兇的說明,人可以首先在心理上感 到穩定與滿足,對要發生的事情有了較充分的準備.另外在發生不幸的 事情時,通過占筮也可以獲得心理安慰,或者恢復信心,或者安于命 運,幫助穩定人們的情緒.可以幫助人們安身立命.
從這個角度來看,《易經》文化是中國人趨利避害,自我保護意識的 文化成果.更是人們為適應生存環境和保障自身平安最原始的安全文化 學說.《易經》中充滿了憂患意識.要求人們小心翼翼,謹慎警惕.在 很多情況下,《易經》之所以具有預測功能,從根源上講,是對世界上 的對立現象以及對立物之間互相轉化有了一定的認識. 老子辯證的禍福論對中國人趨利避害思想的影響也非常大.老子認 為,人的吉兇禍福不是上天決定的,更不是鬼神決定的,而是事物自身 發展的必然現象.世界上的事情,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都有其存在的 理由,相互之間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因此他說:"禍兮,福 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 "14)以此告誡人們要辯證地看待 禍福,出了問題,要坦然面對,積極解決.
3."敬德保民"的政績觀
中國古代重集體安全的傳統,造就了敬德保民的特色.無論國家還是 民眾,都必須在符合道德規范的條件下才能保證安全.周朝杰出的政治 家周公曾明確提出"敬德保民".孔子提出了"修己安人",雖然他認為"修 己以安百姓"這種大愛,堯舜尚且做不到,但他"修己安人"的思想,仍然 體現出了他的社會責任感.孟子講,要讓天下百姓都能夠"養生喪死無 憾",可以"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 亡".15)并批評"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 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 其為民父母也"16). 荀子說:"人莫貴乎生,莫樂乎安;所以養生安樂者,莫大乎禮義. 人知貴生樂安而棄禮義,辟之是猶欲壽而刎頸也,愚莫大焉.故君人者,愛民而安,好士而榮,兩者無一焉而亡."17)人沒有比生命更寶貴 的了,沒有比平安更快樂的了.而保全生命和安全快樂,沒有比禮義更 大的了.人懂得珍視生命,卻因為平安快樂丟棄禮義,就好比想長壽卻 自殺,沒有比這更愚蠢的了.所以君王,愛護人民就會使國家平安,喜 歡有理想有學識的人就會使國家繁榮,這兩者缺少一個,國家就會滅 亡.把貴生,樂生提到了道德的層面來認識.
4.保障安全的科學文化
中國安全文化促生了科學技術和中醫學的發展.歷史上,早在公元前 6000年,半坡氏族的村落周圍已經開挖多種溝壕來抵御野獸的襲擊,中 國古城建筑都有護城河,以保障城市的安全,這種建筑思維可謂是最原 始的安全文化觀.公元前兩千多年的大禹治水是中華民族順應自然規 律,合理改造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典范.中國遠古帝堯之 時,"鴻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禹吸取了父親治水的教 訓,采用了相反的方法,帶領"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 山大川."18)改堵為疏,"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 道,陂九澤,度九山"開山辟嶺,引水入海.禹治理了水害,變害為利, 為民造福.公元前兩百多年的都江堰工程改變了自然環境的侵襲,保障 了人類生存,生活,生產的安全.到了東漢時期,張衡發明地動儀,為 人類認識地震,為避免地震的傷害,保障生命和財產安全做出了積極的 探索和研究.明末宋應星編著的《天工開物》一書中,詳盡記載了處理 煤礦內瓦斯和頂板的"安全技術",也是對人類安全文化的杰出貢獻. 中國的中醫具體地體現了中國特色的安全文化觀.中國中醫基礎理論 著名學者陸廣莘先生在講到中醫的特點時說:中醫學對醫生的理解,什 么叫醫生啊 醫生的對象是"生",因此中醫的診斷,陰陽五行,它不是實體論,不是病醫學,不是病理學,不是解剖學,是更高層次的,信息 層次上,調節層次上,穩態的層次上去理解生命,健康和疾病.他認 為,一般物質思維的人不理解,僅僅是在物質層次上根本不懂生命.指 導中醫診療思想的理論基礎,第一是以人為本,這里頭中間是生,沒有 生就沒有人.第二是和諧社會,和諧,這個社會從哪里來的,就是天地 之大德曰生,這個生有兩個現象,第一叫做萬物并育而不相害,《禮記 中庸》:"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第二,與萬物沉浮 于生長之門,這是多大的氣度,人類要活,也要讓細菌病毒都得活,細 菌病毒你殺得完嗎 某種意義上,細菌病毒比你壽命長,比你來到地球 上還要早,幾十億年就來了,你才幾百萬年,你現在把它趕走,不狂妄 嗎,殺得完嗎 你身體里的細菌數是你的細胞數的十倍,細胞數如果是 十的十三次方,細菌數是十四次方,你殺得完嗎 你不是狂妄嗎 你越 殺,生態破壞.說得再透徹一點.這個人類啊,實際上是細菌,病毒的 寄生體,如此而已,你的百年,你牛氣什么,你才二三百萬年的歷史, 所以如果這樣,我們有這樣的氣度,那么我們就跟萬物并育而不相害, 與萬物沉浮生長在這個環境,你活我也活.所以中醫是一門生態醫學, 是一門健康醫學,是一門穩態醫學,是一門動員醫學,中醫的傳統是個 生命的問題,是以人為本與和諧社會.筆者認為,陸廣莘先生的概括, 不僅揭示了中醫學的生命觀,而且揭示了中國文化的精髓.
Ⅲ. 當前亟待更新的安全文化理念
中國目前正在經歷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過程,傳統農業社會的生存環境 正面臨巨大的改變,工業化從客觀上講,對環境會造成更多的危害,工 業化帶來社會財富的同時,也造成了很多的不安全因素,威脅人們的生 命和安全,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把對環境和人類的損害限制在最低的程度.但在現實中,卻出現了在商品經濟利益驅動下,社會的安全觀念 下降,致使危害人民的傷亡事故和公共安全突發事件不斷發生的現象. 以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歷史教訓表明,安全文化理念落后不僅反映在群眾 的觀念上,當前,政府管理者的安全文化理念落后更為突出,這些落后 的安全文化理念,對保障人民的安全構成了思想障礙,亟等更新.
1.重經濟發展,輕人身安全
科學發展觀是以人為本,造福人民的發展觀.生命最珍貴,保障生命 安全是人最基本的需求.發展應建立在合理利用人力資源,不斷改善安 全狀況的基礎上,決不能以損害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代價來 換取經濟發展.如果人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的話,那 么一切經濟增長的成果都沒有意義,有可能我們的經濟發展速度越快, 我們的安全事故就會越多,人民的損失也就越大.因此,貫徹落實科學 發展觀,必須高度重視,切實抓好安全生產,抓好人民群眾的健康與生 命安全工作.但是,近年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候,一些地方和部門 把安全生產和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看作花錢不出效率的事,沒 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有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安全設施不到位,基本的 勞動保護不健全,結果造成重大傷亡事故.實際上,勞動者的安全與健 康也是提高經濟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只有生命安全得到切實保 障,才能調動和激發人們的創造活力與生活熱情;只有使重特大事故得 到遏制,大幅減少事故造成的創傷和震蕩,經濟才能安定有序地發展. 加強安全生產,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經濟才能平衡,低成本 的發展.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只是指 的經濟的量的增長,還包括經濟結構的優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 安全生產和人民人身安全的保障.
2.重精神價值輕生命價值
中華民族能夠保持幾千年文明不中斷,與中華文明生生不息,自強不 息的優秀傳統密切相關.中華文化重生與重義并存,重生使中國自古就 有發達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趨利避害保平安的安全文化理念和養生的 科學體系.中國人重視生命,講究養生之道.《易經》等古代經典文獻 和陰陽學說,五行說以及風水學說等都是用以引導國家和百姓趨利避 害,保平安的思想. 同時,中華民族又是非常重視精神價值的民族,重義,重奉獻精神. 傳統儒家文化倡導舍生取義,殺身成仁,"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 殺身以成仁",重為國家民族的犧牲精神.在革命戰爭年代,全國人民努 力奮斗,不怕犧牲,前赴后繼,建立了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 民正是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改變了國家一窮二白的面貌.在 建設時期我們仍然不能丟掉這一優秀傳統.但是,這種奉獻精神在一段 時間被"左"的思想推向了極端,所謂"小車不倒只管推","活著干,死了 算"的思想導向,影響了人們對生命價值的科學評價,至今仍然留有痕 跡.提倡不怕犧牲的精神是好的,但不能搞無謂的犧牲,一定要看生命 的付出是否值得,一定要珍惜生命.一個沒有安全文化的民族,將如何 實現生產安全,生活安康,社會安定,如何建成祥和安樂的小康社會. 人命關天,應是我國安全文化的主旨,要堅持"以人為本",突出生命價 值這個核心,不斷營造"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風尚.
3.重物質財產價值輕生命價值
在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下,財富都屬國家所有,是人民共有的財 產,保護國家財產是每一個國民應盡的責任.因此,長期以來全社會大 力倡導保護國家財產的意識和觀念.在這樣的思想引導下,新中國曾涌 現出了向秀麗,劉文學等許多英雄模范,他們為了不讓國家和集體財產
遭受損失,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這種犧牲精神是不受時空限制,永 遠值得人們敬仰的.但是,另一方面,這種導向又造成了以物為本而不 是以人為本的思想傾向.在我們幾代人的心中形成了這樣一種觀念:似 乎生命是個人的,因此在國家財產與個人生命之間選擇,自然是舍己為 公.在上述觀念的影響下,寶貴的人力資源得不到應有的珍視,一些地 方忽視安全,漠視勞動者的生命和健康.更有甚者,一些非法業主損害 職工合法權益,甚至犧牲從業人員的生命和健康追逐利潤,造成傷亡事 故頻發.實際上,國家最寶貴的財富是人.物質財富是人創造的,只要 有了人,損失掉的財富還可以再創造,如果人自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不可能有國家的發展.西方國家安全文化堅持的是生命第一原則,當人 與財產遇險的情況下,保人第一,其次才是物,這種理念值得我們推 廣.
4.重政治輕民生
在政治掛帥的年代,一切都要服從政治需要.現在雖然這種"左"的東 西早已成為過去,但在一些管理者的思想深處仍然留有烙印.有些地方 的領導部門和領導者在人民群眾生命受到危害的時候,首先考慮的不是 盡一切努力保護人民群眾的人身和生命安全,而是把所謂的政治影響放 在第一位,甚至以維護政治穩定為理由,封鎖消息,欺上瞞下,以犧牲 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為代價保護所謂的政治影響.上世紀50年代末發生 的信陽事件和前幾年非典發生初期,某些地區和部門領導的做法都反映 出了這一問題.講政治并沒有錯,我們今天不是不要講政治,問題在于 什么是政治 今天中國最大的政治是執政黨和政府如何全心全意為人民 服務,為人民群眾謀利益,而不是以犧牲人民群眾的利益甚至生命安全 來維護政治的穩定,重政治輕民生的做法本身就違背了講政治的目的, 講政治,歸根到底,是為了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推動社會與人的 全面發展.那種把人民的生命和安全放在一邊的人,恰恰是犯了最嚴重的政治錯誤,因為他們丟掉了黨和政府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是最失 民心的行為.
5.重處罰輕預防
近年來,國家對安全生產,突發性災害和流行性疾病的預防與處理的 法律和機制逐步完善,但從目前發生的問題來看,重處罰輕預防,輕宣 傳教育的現象比較普遍.加大處罰力度,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和官員責 任追究制度是有效的手段.但采取預防措施,防范于未然更為重要.一 些地方和單位往往是事前忽視安全,管理松懈,監管不扎實,執法不嚴 格,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事故出現以后才去抓.近年來,雖然實 行責任追究制度,但事故仍不斷.原因在于事前的防范機制不健全,事 前無防范事后再追究,已經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損失.同樣,保障人民群 眾的健康也應把預防疾病的工作放在首位,解決看病難看不起病是一個 方面,解決預防疾病,少生病是更重要的.新中國成立后,我們有一些 比較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如建立社會公共衛生體系,農村中的合作醫療 制度等,然而這些好的做法卻在體制轉軌過程流失掉了.
6.重政績輕民本
黨和政府牢記執政為民的宗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高度重視關系人 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問題,采取一切措施抓緊解決危害安全生產和生命健 康等問題,并把這一問題提高到執政為民的高度來認識.但是,在現實 中,仍然有個別領導干部,為了個人的名利和所謂的"政績",不惜勞民 傷財,置民眾的安危于不顧,搞所謂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更有甚 者,個別人無視法律,與地方黑心礦主勾結,私采濫挖,造成重大礦難 事故,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損失.針對一些政府工作人員重政績輕 民生的現象,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對"什么是科學的政績"做出了新的詮釋.2004年,國家把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完成情況列 入干部考核,國際通行的綠色GDP概念開始進入政績考核.抓經濟發展 是政績,抓安全生產也是政績.不搞好安全生產,就是沒有全面履行職 責,每一個領導干部都要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安全 工作,"安全高于一切".
Ⅳ. 結 語:確立安全文化新理念,促進安全發展
安全文化靠人民世代傳播,優化和繁榮,與人類生存發展同生共存. 安全文化是人類文明和文化寶庫中最珍貴的部分.倡導安全文化新理 念,要大力弘揚傳統安全文化中的優秀成果,還要吸收借鑒當今世界各 國的科學理念,確立新的安全文化觀,是企業安全文化,社會安全文 化,預防安全文化,大眾安全文化的基礎,是推動安全科技文化進步, 構建安全,少災,無害和諧社會的強大動力和牢固基礎.
1. 立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新理念
確立安全文化新理念,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保障公民的人權放在首 位.人的生存權,勞動權,屬于人權的基本內容,保護人民的身心安全 與健康就是維護人權的具體表現.安全文化是尊重人,愛護人,保護人 的文化,安全文化體現了維護人的尊嚴和滿足人對自由的基本要求.一 九九九年十月二十二日,江澤民在英國劍橋大學的演講中說:中華民族 歷來尊重人的尊嚴和價值.還在遙遠的古代,我們的先人就已提出"民為 貴"的思想,認為"天生萬物,唯人為貴",一切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都取 決于人的發展和進步,取決于人的尊嚴的維護和價值的發揮.中國共產 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就是要實現全中國人民廣泛的自 由,民主和人權.今天中國所煥發出來的巨大活力,是中國人民擁有廣泛自由,民主的生動寫照.中國在公元一世紀人口就已達到過六千萬左 右,眾多人口的衣食住行,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歷代政府所要解決的首 要人權問題.今天的中國是一個有十二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仍然必 須首先保障最廣大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不然一切其他權利都無從談 起.中國確保十二億多人的生存權和發展權,這是對世界人權進步事業 的重大貢獻.胡錦濤主席曾多次指出:"盡管我們中國有十三億人口,但 我們珍惜每一個同胞的生命",溫家寶總理強調:"中國政府始終把人民 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生命最珍貴,保障生命安全是人最基本的需求. 從這個意義上說,以人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為本,和諧社會首先要民 眾安全,要人民生命安全.科學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人的生 命放在第一位.經濟發展必須建立在安全生產的基礎上,絕不能以損害 人民群眾利益甚至犧牲職工生命為代價.安全生產關系到各行各業,關 系到千家萬戶.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是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舉 措,是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基礎.
2. 立"安全第一"原則
國際原子能機構提出的"安全文化"就是把安全放在第一,放在超越一 切的位置.核電工業的安全文化應該成為工業安全生產和安全,無害, 持續發展的典范.在科學技術進步,文化繁榮和知識經濟時代,"安全第 一","安全為大","安全至上","安全超越一切"的理念,體現了21世紀 人類發展和經濟建設中的大安全觀.安全第一的原則要求在一切經濟建 設活動中,在一切思想政治及組織工作中,必須遵循上述原則,"安全第 一"原則的實質就是安全高于一切,其目的就是,把關愛生命,珍惜人 生,保護人類從事一切活動的安全與健康放在首位,放在超越一切的位 置."安全第一"原則不僅應成為人們的共識,而且應成為安全實踐的基 本原則.
3.培養全民安全文化意識
人的安全知識,安全意識,安全行為,安全倫理道德要靠教育,培養 才能形成,解決人的身心安全問題,要靠倡導和弘揚,宣傳與學習安全 文化,不斷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質,才能使大眾自律安全.中國公民十 分重視生命和安全,關心自己的安全,但另一方面又存在著不顧及自身 安全的心理和行為.這一矛盾十分普遍地存在著.例如,有些群眾為了 自身的生命健康,甚至相信非科學的迷信.但在生活中卻普遍存在諸如 闖紅燈等不顧自身安全的行為.還有一些工人甚至為了一萬元錢,就可 以跟小煤窯簽生死合同,這除了跟目前一部分人沒有脫貧致富有關外, 更深層的問題是許多人存在僥幸和麻痹心理.安全意識從"要我安全"到 "我要安全"需要通過政府,社會,家庭的安全教育.無論何時,政府, 社會和家庭均有義務為保護人民的生產,生活,生存活動的安全與健康 而承擔責任. 安全文化是人民的文化,大眾的文化.應用公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 傳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宣傳國家關于安全生產的一系列方針,政策, 傳播安全知識,提高民眾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在全社會積極倡導珍 惜生命,保護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命的質量,是安全文 化發展的源泉.
4.發揮媒 的宣傳 監督作用
搞好安全生產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支持,社會公眾關注安全,是社 會文明進步的表現.在信息化社會,社會管理公開透明,輿論監督可以 發揮重要的作用.社會輿論監督具有雙重作用:一方面通過曝光,鞭撻 安全生產領域的違法違規現象,通過揭露矛盾,反映問題,可以使我們 看到差距,促使我們改進監管監察工作;另一方面,通過宣傳黨和政府 為安全生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宣傳企業安全生產經驗和典型,可以為安全生產創造有利的社會氛圍.各行各業都要自覺接受社會監 督,善于借助公眾對安全的關注和全社會的廣泛支持,變壓力為動力, 推動各項的工作.媒體是安全文化重要的載體.擔負著安全文化的宣傳 引導和監督的職能.人的安全意識,安全思維,安全行為,安全價值觀 等,依賴于安全科技文化知識的宣傳和教育,依賴于安全文化的傳播和 影響.媒體要發揮倡導和弘揚,宣傳和學習安全文化的重要作用,使民 眾受益于安全文化的薰陶,在全社會營造珍惜生命,善待人生的安全文 化氛圍,形成科學的安全習俗與安全行為.媒體通過安全文化的傳播和 教育,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質,學會消災避難,應急救護的方法預防 和減少意外傷亡事故的發生. 對于發生的安全事故,媒體應及時準確地加以報道,在信息化的社會 中,及時的報道可以起到滿足人民的知情權,減少心理恐慌,防止謠言 惑眾的積極效果.開誠布公的告訴大眾,對于事故的處理起著積極監督 作用.
5.發揮科學技術保障安全的作用
安全科學技術涉及多種科學領域,應把保障安全的理念滲透到所有的 科學技術研究和開發的過程中.每一項科學技術成果,都應建立它對環 境和人類生存影響程度的評估制度.同時,爭取建立安全科學技術學科 體系.20世紀80年代,中國勞動保護界的學者,專家,提出了勞動保護 科學體系的構想,經過10余年完善和奮斗,1992年安全科學技術學科體 系建立,在中國成為一級學科.20世紀末,一批學者提出了安全,減 災,環境科學的交叉融合的大安全科學技術學科體系構想,系統地提出 了安全工程技術手段和方法.這是對安全科學技術學科建設的完善和拓 展,為安全科技進步奠定了理論基礎.
6.健全法律法規,完善管理制度
中國政府已經把安全發展作為一個重要理念,納入國現代化建設的總 體戰略.提出要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為 促進安全生產,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政府應強化監管力度,依 法管理.
1)正確把握政府作為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和監管主體的職責
政府是安全生產的監管主體.對安全生產實施監督管理,是政府履行 市場監管,社會管理職能的重要內容.政府安全監管主體又可以分為地 方政府及其安全監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國務院 安全生產綜合監管部門.在政府安全監管主體的把握上,要堅持"分級負 責,屬地管理"原則,上級政府及其監管機構不能代替下級政府和機構. 堅持行業管理原則,綜合監管部門不能代替行業管理部門,而應當履行 監督職責. 企業是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法人實體,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安全 與生產具有"一體化"特征,生產必須安全,安全才能生產.企業要保證 生產活動的正常進行,就必須抓好安全生產.企業法定代表人是本單位 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者,按照《安全生產法》的規定,要做好六件事 情.一是要在"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指導下,確立具有本單位特色 的安全生產方針,原則,明晰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思路.二是要建立企業 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層層落實責任制.三是要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規章制 度.規章制度是法律法規的延伸,要通過建章立制,遵章守紀,把企業 安全工作納入法律化,制度化的軌道.四是對重大隱患要胸中有數,加 大投入進行治理.五是要嚴格執行企業新建和改擴建項目安全生產制 度,防止發生新的欠賬.企業發展規劃要有安全篇,做到同步規劃,同 步實施,同步實現.六是要掌握應急預案,一旦發生重大事故,第一責任者要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組織搶險救災. 大力發展安全生產中介機構,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 需要.中介機構為企業安全工作和政府安全監管提供雙重服務,要進一 步加大政事分開力度,把評估評價,監測檢驗,科學研究,宣傳教育, 信息咨詢等的服務工作,交由中介機構來做.政府部門對中介機構的資 質和行為進行監管,對違法違規,弄虛作假,失信于政府和企業的中介 機構,要予以懲罰直至取消其資質.
2)進一步明確國家和地方安全生產綜合監管部門的職能.
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是國務院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直屬機構, 主要是對全國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性監管,督促地方政府,行業主管 部門和出資人機構落實安全生產監管責任.此外還承擔著監察煤礦安 全,監管無主管部門行業及其相關中央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地方安全 監管機構的職能定位,地方各級安全監管機構是同級政府安全生產工作 綜合監督管理的職能部門.主要是研究地方性安全生產法規規章,協 調,指導和督促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安全生產監管的職責.全國各省區市 都建立安全監管機構.同時,確立"國家監察,地方監管,企業負責"的 安全責任體系.縣級以上地方政府都要依法建立健全能夠獨立履行《安 全生產法》執法主體責任的安全監管機構.理順地方監管與國家監察的 關系,落實"地方監管"責任.
3)堅持"依法治安",切實解決執法不嚴問題
安全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抓安全法制建設,用法律來約束規范各級政 府,企業,從業人員和全社會的安全行為.經過近年來的努力,具有中 國特色的安全生產法律體系基本形成.目前中國有一部主體法即《安全 生產法》,還有《煤炭法》,《礦山安全法》,《海上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十余部專門法律;有《國務院關于 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等50多個行政法規, 有上百個部門規章.此外,各省區也都制定出臺了一批地方性法規和規 章.目前在安全生產法制建設上,一方面要繼續加快《安全生產法》配 套立法進度,健全完善法律法規體系,使各方面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 可循;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大安全生產執法力度,切實做 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維護法律的尊嚴,維護政府的權 威,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上一篇:加強建筑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