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及員工在生產經營和變革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風、價值規律和行為準則,是一種具有企業個性的信念和行為方式,是企業倡導的、被員工群眾認可的群體意識和行為準則。
創建企業安全文化,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一種手段。創建優秀的企業安全文化是保障企業安全生產、保護員工安全與健康、提高廣大員工安全生活質量和水平的最根本途徑。
一大要素:以人為本
創建企業文化要以人為核心,樹立人本觀念。在安全生產系統中,人的素質(心理與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質)是占主導地位的,人的行為貫穿生產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因此,在創建企業安全文化中,安全管理必須重視人的因素,必須強化群體的安全意識,必須提高企業全員安全文化水平,要尊重人,關心人,以人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個人的利益,使大家找到歸屬感,最終形成安全管理“命運共同體”,推動企業安全文化的改善和提高。另外,行為科學的理論認為,影響行為的心理因素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據資料表明,在現代化的大企業中,綜合素質低的群體事故容易多發。提高操作者的安全文化素質,是控制其不安全行為很有效的途徑。
提高員工綜合素質,尤其是安全文化素質,就一定要抓好各級的培訓工作,把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員工的安全技能培訓結合起來,從生產實際出發。例如,以每周一題或安全日活動主題的形式,讓員工思考和學習,使其在思考和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安全意識和增長安全知識,規范自己在生產中的作業行為,從而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對于重工業企業,安全企業文化在管理上的重點是“三種人”,即班組安全員,檢修清理作業人員和轉崗、復崗、新員工。班組安全員是做好最基層監督、檢查工作的人員,是企業安全文化的傳播者,是員工和企業安全管理人員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他們是最容易發現問題和最容易解決問題的人員,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推動企業安全文化的創建。檢修、清理作業人員工作在檢修、清理作業的前沿,是企業內最易出現事故的人員。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就要確立“三方確認”制度,即從崗位方、電工方、清理檢修方3個方面進行聯絡、確認、掛牌的方法,使“安全工作四制”得以充分的落實。作業前,要以明確“三方確認”職責為基礎,嚴格做好“一處、一檢、一措施”(每一處檢修點都必須進行一次詳細的檢查,針對檢查出的問題,制訂 “危險預知、事故預案”等防范措施)。針對新工人、轉崗、復崗人員對業務不熟、專業知識欠缺、對生產節奏不適應的特點,要對他們進行安全、生產、設備等方面的知識培訓,對于重點崗位、重點人員要列入車間重點控制范圍重點管理,增加對他們的教育與檢查力度,利用日查、周檢、知識培訓,使他們走入正規化。
二大要素:形式多樣
要創建優秀的企業安全文化,首先要真正把安全教育擺到重點位置。在教育途徑上要多管齊下,既要通過安全培訓、“安全日”進行常規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發揮安全會議、廠報、有線電視、黑板報等多種途徑的作用,強化宣傳效果。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內容上要力求豐富多彩,推陳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寓教于樂,廣大職工在參與活動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安全意識。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逐步形成“人人講安全,事事講安全,時時講安全”的氛圍,使廣大職工逐步實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意識轉變,進而達到“我會安全”的境界。
上一篇:航空安全文化評估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