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發(fā)展、預防為主”是今年全國安全生產月的活動主題。安全要發(fā)展,群眾是基礎。抓安全,說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為此,中嶺公司對怎樣建設有“中嶺特色”的群眾安全文化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充分認識群眾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安全是煤礦永恒的主題。群眾安全文化工作是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員工的思想意識和文化素質,直接決定著安全文化建設對安全生產工作的能動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動安全生產工作。群眾安全文化所涵蓋的安全意識、安全心理、安全行為、安全觀念、安全水平等,體現了廣大員工的安全文化素質。由于經濟基礎、物質條件、文化程度、綜合素質等方面的局限性,往往造成員工安全意識淡薄,以及對事故和風險分析判斷上的偏差,給安全生產造成威脅。所以說,開展好群眾安全文化建設工作,提高員工的自我防范意識和防范能力,是安全生產工作的當務之急,也是促進安全狀況穩(wěn)定好轉的基礎和前提。
加強群眾安全文化建設,有助于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通過大量安全文化的宣傳和教育,可以培養(yǎng)員工逐漸樹立正確的安全意識、人生態(tài)度、安全道德、理想目標、行為準則,可以給企業(yè)的生產經營活動和員工的安康生活提供正確的指導。
加強群眾安全文化建設,有助于更新員工的安全觀念。安全文化的培育和創(chuàng)新,可以給員工提供適應改革發(fā)展、促進安全生產的安全新觀念,加深對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和理解,用新的安全理念指導安全活動,規(guī)范安全行為。
加強群眾安全文化建設,有助于凝聚員工的思想。群眾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尊重人格,關愛生命的大眾安全文化。通過安全文化知識的傳播、教育、宣傳,形成人人“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新風尚。在安全文化的影響下,使員工的思想感情和行為規(guī)范潛移默化地發(fā)生趨同性。
加強群眾安全文化建設,有助于約束員工的行為。安全文化的宣傳和教育,可以使員工加深對安全法規(guī)、質量標準、安全規(guī)程、規(guī)章制度的學習和理解,增強安全意識,約束工作行為,促進安全生產。
二、剖析“三違”心理,尋找事故根源
“三違”是事故的根源,“三違”不除,礦無寧日。“三違”的產生和存在,主要有以下心理原因。
一是僥幸心理。“三違”是安全的大敵,事故的禍根,但并不是每一次“三違”都會出事,這就很容易在一些員工中產生僥幸心理。并因此認為偶爾“三違”不會出事;或者認為只要注意,不會出事。殊不知,許多事故正是在這種僥幸心理支配下發(fā)生的。一時的“三違”也許能幸免于難,屢屢“三違”,最終會釀成事故。
二是麻痹心理。有人認為,井下作業(yè),“三違難免”,對“三違”看慣了,干慣了,也就習慣了。甚至認為煤礦生產,不違章不能干,“三違”反得緊,反而礙手礙腳,不利于生產。操作者不知道違了章,違章后卻心安理得。
三是懶惰心理。井下生產環(huán)境艱苦,需要付出繁重的體力勞動。有的人怕苦怕累,貪圖省事,該支的棚不支,該打的柱不打。省時、省事、省力、省料本是好事,但是以“三違”來省,為自己偷懶去省,不要規(guī)章制度去省,最終只能付出血的代價和損失,害了國家、企業(yè),坑了家庭、工友,更是作踐了自己。
四是逞能心理。這種心理在青年員工中表現突出。多次違章的人,膽子越來越大,置公司、區(qū)隊、班組反“三違”活動于不顧,我行我素,明知故犯,名目張膽。等到突遭橫禍才意識到“違章作業(yè)等于自殺”,但悔之晚矣。
五是放縱心理。“三違”之害,人所共知,但真正站出來反“三違”的員工并不多。不少人對“三違”現象視而不見,不加以制止;有的人視“三違”為樂事,加以炫耀,把“三違”當成經驗加以傳授;有的人認為遵章作業(yè)是做給領導看的,有人監(jiān)督能遵章,無人制約就違章。
從剖析“三違”心理原因來看,反“三違”是一項既艱巨而又必須常抓不懈的工作。反“三違”的難點,不在“三違”本身,而在人們思想認識的障礙。反“三違”要靠公司帶頭反,區(qū)隊主動反,員工自己反,才能使“三違”現象逐漸減少。
三、完善五大體系,促進齊抓共管
一是輿論引導體系。公司不斷建立和完善以廣播、牌板、櫥窗、標語為基本渠道的輿論體系,充分發(fā)揮宣傳陣地的積極作用,在增強人情、親情、感情和針對性、實效性上下功夫。大力營造安全生產、遵章作業(yè)的氛圍,努力形成安全生產的輿論環(huán)境。收集整理了“聚員工智慧,創(chuàng)中嶺輝煌”、“質量驗收要認真,安全生產才放心”、“細節(jié)決定成敗,行為主導安全”、“生命無價,平安是福”、“我們明天怎樣做得比今天更好”等200余條安全文化理念,制作宣傳牌板,分別安設在礦區(qū)主要路段。今年以來,工會、團委、宣傳聯合開辟“安全專題廣播”,采寫、播發(fā)稿件200余篇;廣播安全知識30期;更換宣傳櫥窗9期。經過周密策劃,政工科、工會、人力資源科,從3月份開始,歷時一個月時間,深入四戶工傷員工家中拍攝一部40分鐘左右的《前車之鑒,平安是福》安全教育紀錄片。紀錄片圍繞發(fā)生工傷后,給員工身體、家庭、企業(yè)、社會帶來的危害等方面,進行真實反映。并將紀錄片刻錄成光碟發(fā)到區(qū)隊,利用班前會、安全學習日組織員工進行觀看,以達到用身邊的事故教育員工,用血的教訓震撼員工,用家人的期盼提醒員工的目的。
二是現場教育體系。建立和完善以班前會、群監(jiān)員座談會、現場指導培訓為基本載體的現場適時教育體系。及時傳達有關安全指示、指令;分析當前安全生產中存在的隱患和員工思想動態(tài);提出加強安全質量管理的針對性措施;結合工作面質量標準化和員工安全生產行為,進行現場培訓和幫教,使上級安全生產指示、指令能夠迅速貫徹,當前安全生產重點和措施讓員工明了,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和操作技能不斷提高。組織、編排、印制了2300本《員工安全技能操作手冊》發(fā)到員工手中進行學習。政工科、工會、團委每月深入井下工作現場利用生產間隙開展“送安全,到井下”有獎答題活動。至今,已組織活動60余次,發(fā)放現金8000余元;班前會發(fā)放小獎品6500余件。每季組織員工開展一次安全警示教育活動,用血的事實教育員工在工作中遵章作業(yè),文明生產。
三是業(yè)余幫教體系。結合中嶺公司單身員工多的實際,建立和完善以宿舍、區(qū)科、班組為陣地,以區(qū)科長、班組長、群監(jiān)員、協管員為主要成員的業(yè)余幫教體系。定期深入員工中開展安全宣傳教育活動,簽訂師徒合同,組織“三違”人員現身說法,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幫教模式。
四是技能培訓體系。有側重地建立和完善以崗前培訓、技能培訓、專業(yè)知識培訓、崗位技術練兵、技術比武為主的培訓教育體系。定期組織實施全員培訓計劃,舉辦反“三違”培訓班,進行系統(tǒng)知識的教育培訓。職教部門結合實際制定了中嶺公司《職教培訓考核獎懲辦法》、《教育培訓計劃》、《職教經費管理及使用辦法》、《赴外培訓考核管理辦法》、《自主培訓管理辦法》、《實際操作培訓考核辦法》等職教管理制度及考核辦法。
五是干部示范體系。圍繞“黨員干部樹旗幟,多做貢獻當模范”主題,在全體黨員干部中開展“學查創(chuàng)爭促生產,規(guī)范行為保安全”活動。“學”,就是黨員干部要帶頭學習安全技術業(yè)務知識,做學習的模范;“查”,就是黨員干部要協助班組長排查安全隱患,做排查隱患的模范;“創(chuàng)”,就是創(chuàng)建質量信得過工程,創(chuàng)質量標準化工程,做素質提升的模范;“爭”,就是爭當踐行理念帶頭人,爭當規(guī)范操作示范人,爭當安全管理執(zhí)行人,做遵章守紀的模范。通過開展“學查創(chuàng)爭促生產,規(guī)范行為保安全”活動,進一步夯實基層黨組織建設,著力構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確保企業(yè)實現又好又快發(fā)展。
在群眾安全文化建設過程中,因為規(guī)范了“五大體系”,從而實現了“六大轉變”。一是從事后查處的被動管理向事前預防的主動性管理轉變;二是由經驗管理向技術性、專業(yè)化管理轉變;三是安全監(jiān)管由分散橫向管理向集中、垂直管理轉變;四是從少數部門注重安全向黨政工團紀齊抓共管、全員參與安全管理轉變;五是安全管理由低標準向高標準轉變;六是由粗放型管理向科學化、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精細化管理轉變。
四、明確努力方向,實現長治久安
一是創(chuàng)新機制,建立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借鑒先進企業(yè)的典型做法,建立以思想教育為先導的安全管理新機制,形成安檢、紀檢、工會、團委、宣傳及員工群眾廣泛參與的安全宣傳教育模式,開展好安全宣傳教育“八法”工作,即:媒體宣傳、主題宣傳、重點日宣傳、典型教育、案例教育、“三違”幫教、身心調適、安全學習日活動。通過實施安全“八法”,使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到區(qū)隊、進班組、入崗位、進家庭。
二是創(chuàng)新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宣傳教育活動。以往的安全宣傳教育工作,一般只是宣傳安全法規(guī)和安全生產知識,報道安全典型事跡。如今的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更主要的是將安全思想教育、員工身心調試納入安全管理工作,把對員工安全理念的培育、思想行為的引導,直接融合到安全生產過程中。安檢、工會、團委、宣傳一起形成合力,多方調控員工的安全意識和行為,不斷增強員工的安全自律意識、安全自保互保意識,使員工在思想上牢固樹立安全防線,自覺遵章守紀,按規(guī)程作業(yè),從而達到人人講安全,事事講安全,不安全不生產,一切為安全讓路的狀態(tài)和環(huán)境。把安全管理從靜態(tài)管理變?yōu)閯討B(tài)管理,由以制度為本的管理,變?yōu)橐匀藶楸镜墓芾恚瑥亩鴮崿F由被動安全到主動安全的轉變。
上一篇:安全文化的本質維度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