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際核工業領域不斷推進安全文化系統化發展之路
眾所周知,安全文化的系統化發展,起源于國際核能工業。由于核能工業安全問題的重要性,該行業仍然是當前國際安全文化研究和應用最活躍的領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漸向其他領域滲透。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1986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以后,包括其下屬的國際核安全咨詢組(INSAG)在內,為使核能領域安全文化不斷向系統化發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導文件,如表1所示。
表1 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的安全文化指導文件
序號 |
發布 年代 |
文號 |
標題 |
簡介 |
1 |
1991 |
75-INSAG-4 |
Safety Culture |
對安全文化進行了詳細的論述,首次對安全文化的概念進行了定義,引起全世界對安全文化的關注 |
2 |
1994 |
TECDOC 743 |
ASCOT Guidelines — Guidelines for Organiza- tional Selfassessment of Safety Culture and for Reviews by the Assess- ment of Safety Culture in Organizations Team |
用于組織內部評估和審核安全文化的指南,明確提出在對安全文化進行評價時,應該考慮到所有對安全文化產生影響的組織機構(政府機構、研究和設計單位)的作用。基于這種認識,該指南給出了若干有關安全文化的評價指標和企業自我回答的問題,可用來自行對安全文化的狀況進行評價與審核 |
3 |
1997 |
SAFETY REPORTS 1 |
Examples of Safety Culture Practices |
給出了若干安全文化建設的實例 |
4 |
1998 |
SAFETY REPORTS 11 |
Developing Safety Culture in Nuclear Activities, Practical Suggestions to Assist Progress |
指出企業發展和強化安全文化要經過三個典型的階段: 第一階段,安全是被動的,并且主要基于法律法規的約束。在這一階段,安全被認為是技術問題,因此主要是服從外部施加的法律法規。 第二階段,好的安全績效成為組織的目標,并且從根本上以安全策略或安全目標的形式給出組織的目標。 第三階段,安全被認為是一個人人都有責任的不斷改進的過程 |
5 |
2002 |
INSAG-15 |
Key Practical Issues in Strengthening Safety Culture |
在該報告中,INSAG給出了關于安全文化的23個關鍵問題,共分為7個方面,即: 1)(安全)承諾(含3個問題); 2)程序的使用(含3個問題); 3)穩健(避險)決策的制定(含3個問題); 4)一種(事件)報告性的文化(含3個問題); 5)反對不安全行為和條件(含3個問題); 6)一個(安全)自學習的組織(含4個問題); 7)基礎性的問題:交流、明確的優先性事務和組織(含4個問題)。 組織機構可以根據這些問題進行自我測試,以明確自己在安全文化發展上所處的位置,為進一步發展找準方向。 |
2.國際勞工組織對安全文化的重視
國際勞工組織在第91屆(2003年)國際勞工大會上提出了一種“國家預防性安全與衛生文化”的概念,并給出其定義為:“預防性國家安全與衛生文化是使享有安全與健康的工作環境在所有級別受到尊重的文化,政府、雇主和工人可通過一種界定權利、責任和義務的制度積極地參與確保一種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環境,而且預防原則被賦予了最高的優先權。建立并保持一種預防性安全與衛生文化要求利用所有可能的手段,以提高對危害和危險概念的普遍認識、知曉和理解以及如何才能對它們加以預防或控制。”關于這一概念,ILO又給出一個簡短定義:“組織和個人的信念、價值觀、態度和行為方式的集合,預防據之被給予最高的優先權”。
國際勞工組織認為,預防性安全與衛生文化的推廣將會在以下三個方面帶來好處:
① 強有力的安全領導和對高標準的職業安全與衛生的明顯承諾。職業安全與衛生在實踐以及理論上需要具有真正的優先權,以便使此類標準不會由于互相競爭的需要而受到損害。
② 普遍的安全意識。應當認識和意識到,職業安全與衛生是一個共享的(或共同的)責任,而且職業安全與衛生責任不應從職能上被局限于或歸屬于某個具體的單位。
③ 當事故確實發生時,整個企業應具有一種以吸取經驗為主要目的的坦率態度。個人負責還應伴隨有考慮更廣泛的責任問題的意愿。
ILO 還認為,“安全文化”這一概念是在企業環境下發展起來的,而且它在企業一級似乎已根深蒂固。但是它也是一種可被加以轉移并被應用于整個社會中。國際勞工組織近年來一直在提倡這一概念的普遍實施。例如,2003年4月“安全與衛生世界日”的主題就是“工作中的安全文化”。
2004年以來,國際勞工組織正在討論制定關于《促進職業安全與衛生框架》的政策性文件,其中將促進安全文化作為重要的內容之一。ILO認為:“雇主和工人的安全與衛生認識水平或意識水平,是確保工作場所的安全與衛生的一個關鍵因素。因而,創立并促進作為一種企業文化、家庭文化或社區文化的安全文化是重要的”。
3.各國各行業安全文化發展已成燎原之勢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提供的資料,許多國家已經開始重視并促進安全文化的發展。例如:
在澳大利亞的職業安全衛生戰略中,工作場所各方承認將安全與衛生作為其正常經營的一個組成部分結合進來,承認安全文化是組織文化的組成部分,將被視為戰略成功的一個指標。
歐盟在其共同體戰略中直接提到了加強并鞏固危險預防文化。
匈牙利將職業安全與衛生理解為要求廣泛地考慮人的因素,這是一種與作為一個整體的社會的利益相一致的哲理。
日本的5年計劃的一個基本政策是促進安全文化,使公司和個人重視安全并就促進職業安全與衛生措施建立自我保持機制。
在韓國的戰略計劃中,一個優先事項是在雇主和工人當中提高安全意識,部分是通過將學校、家庭和社會聯系在一起的終身培訓制度。
馬來西亞在追求變成一個工業化國家的過程中,將在全國開展創造安全文化的持續努力。尋求將安全文化的促進作為所有職業安全與衛生活動和優先事項的重要基礎,以發展各種類別的認識提高計劃。它還將尋求促進自覺遵守。
新西蘭在整個社會而不僅僅是在工作中促進安全文化,這是其傷害預防戰略中所固有的內容。
南非正在尋求使職業安全與衛生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在英國,最近發起的“恢復衛生與安全”的舉措,旨在在工作場所文化面帶來一種真正的變化,衛生與安全委員會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在日益變化的經濟中為建立并維持一種有效的安全文化發展新的方法。在已經實現了這一點的企業中,將審議監察是否有必要。
美國在其5年計劃中尋求在朝著創造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方面取得更大的進展,受參與自我管理計劃(VPP)的企業的顯著成功的鼓舞,該文化重視并鼓勵安全和衛生的企業。
從各行業開展安全文化工作來看,目前安全文化已經從核能工業擴展到許多行業,其中比較典型的行業有:民用航空業、海上運輸業、大型車輛運輸業、冶金工業、化學工業、建筑業、采油業、礦山業以及醫療機構,等等。為此,英國電氣工程師協會特別強調:“近些年來,談論安全文化已經成為一種流行趨勢”。
上一篇:我國安全文化發展的現狀及思路
下一篇:淺論電力安全文化建設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