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企業安全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企業文化的一方面。通過管理提高企業職工的安全文化素質,規范職工的安全行為,不僅是安全的需要,也是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 安全文化;安全意識;控制機制;企業管理
現代企業采取社會化大生產的形式,具有機械化、自動化、連續化的特點。生產中如果某個環節出了問題,特別是一旦發生了燃燒爆炸事故, 小則停產,造成經濟損失,大則人員傷亡,廠房設備遭到破壞。事故多發的原因,有機制問題,有管理問題,也有技術問題,但歸根結底是人員的安全素質問題。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從提高職工的安全素質入手,即推行安全文化,從根本上提高企業人員的安全要求和價值觀念。
一、安全文化的發展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基礎
安全文化不僅是安全行為本身構成的安全行為和理解安全行為的知識體系,同時又是習得信念、傳統以及安全行為的指導。這種“習得”是通過觀察、模仿或在社會的其他成員的指導下獲得的。人的安全需要和物質需要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基礎。安全文化雖然不能像經濟關系那樣直接給人們經濟效益,但必然為追求經濟效益的人們所需要。正是安全文化為人們的經濟活動提供了穩固、持續的秩序約束和安全道德, 并使人與人之間保持著與獨立性相適應的廣泛而又平等的社會聯系,從而促進了人類文化的整體性進步。市場經濟和安全文化正是由于其在培養和造就獨立的、普遍的和歷史發展的人類素質方面反映了個性與共性、競爭和協調的獨特的社會功能,因此,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從深層次講是呼喚安全文化的。它們的關系是一致的。但安全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實踐對于人類有機體來說并不是“自然”的程序。在安全意識沒有完全被社會接受的今天,還必須通過引導和要求,使安全文化的意義加之于事務和行為上面,最終滲透到我們的時間和空間的觀念中。
二、安全文化是企業安全管理的靈魂
所謂安全文化,就是保護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實現人的價值的文化。安全價值觀和安全行為準則的總和構成了安全文化。企業安全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企業文化的一方面。有人說,企業文化對企業來說就像人的“服飾”一樣重要。人的“服飾”雖然是外在的,但卻是人的興趣愛好、審美觀念和價值觀念的反映,企業安全文化則是人的安全意識、安全信仰、安全習慣、職業道德和安全價值觀念的反映。這里的“安全文化”不僅是指職業安全知識的提高,更是指人們對待安全科學技術的態度;不單是指企業安全管理活動產生的成果,還包括造成那種管理方式的原因和所體現出來的安全行為準則;不單指事故率及損失率的下降值,更是指對待這種下降的態度,總之,企業安全文化是滲透在安全管理一切活動中的靈魂所在。
安全管理是一門科學技術,也是一種安全文化,因為它不單有自己的管理技術和方法,更有著自己的安全價值觀、信仰、知識、習慣禮儀、道德和語言模式。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安全價值觀,企業安全文化就是要把實現生產價值與人的價值統一起來。就生產而言,經濟效益是為了提高職工的生活,安全是為了保障職工的生命,在生產領域里,人的安全高于一切。有些企業管理人員把生產的目的理解為僅僅是為了追求直接經濟效益,忽視了生產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社會和本企業每一個職工的幸福生活。在企業中,也有人把安全操作與提高效益對立起來,盲目追求產量和獎金,對珍惜生命缺乏自覺性, 所謂“生死由命,富貴在天”,就是這種想法典型外漏。安全文化為職工提供了安全生產的思維框架、價值體系和行為準則,使人們自覺自律中舒暢地按正確的方式行事,規范人們生產中的安全行為。
三、企業職工應具備的安全素質
事故致因原理和實踐證明,絕大多數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與“機器或物質的不安全狀態”在同一時空相遇而發生的。例如:未戴安全帽的工人走在建筑工地上,不提防被上面掉下來的磚頭砸傷。少數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遇到“環境的不安全條件”才發生的。例如:冒冒失失的工人在黑暗的路燈下,不慎跌入未蓋蓋的污水井中。更少數事故是由于“機物的不安全狀態”在“環境的不安全條件下”才被引發。例如:較干燥的硝化棉在氣溫高的倉庫里自燃引起火災。構成事故的三大因素:人員- 機物- 環境中,“機物”、“環境”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只有“人”是最活躍的因素,是操作機物、改變環境的主體,因而,緊緊抓住“人”這個活的因素,提高他們的安全素質,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關鍵。在現代化生產中,特別是在石油化工生產中,操作的可靠和安全性與操作者的安全意識、文化素質、技術水平、個性特征和心理狀態等有關,因此,企業的職工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安全文化素質:一是對安全有較高的個人需求,珍惜生命、愛護健康,能主動離開非常危險和有毒嚴重的場所;二是具有較強的安全生產意識,擁護“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從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工作,能謹慎操作,不麻痹大意;三是有較全面的安全技術知識,特別是能夠掌握與自己工作有關的安全技術知識和安全操作規程;四是有較熟練的安全操作技能,并能通過刻苦訓練,不斷提高可靠率;五是能自覺遵守有關的安全生產法規制度和勞動紀律;六是應急能力強,若遇到異常情況,不驚慌,能及時果斷地采取應急措施,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或杜絕事故擴大。培養和造就以上安全文化素質,需要不斷地進行卓有成效的安全教育反事故演練,在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中潛移默化,逐步形成。
四、企業安全文化的基本功能是控制生產中的安全行
為生產中的安全行為是企業安全文化的基本功能,它突出體現在對企業安全目標的控制作用,企業領導與職工的安全價值觀及行為準則達到一致認同,為同一個安全目標奮斗,在企業中形成“自控”機制。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安全生產是第一位的,沒有安全就沒有企業的一切, 企業黨政工團領導層對安全工作應達成齊抓共管的共識。從橫向上講,安全生產不是哪一個人、哪一個部門的事,而是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大事;從縱向上看,一個企業從廠長、書記到班組崗位都應明確安全生產責任制。“企業負責”的重要內涵是企業的法人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者,安全工作要執行廠長負責制。
安全生產是一個國家、一個企業“雙文明”程度的反映,是企業效應的反映, 安全管理應遵循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四和”管理原則, 而“全方位”管理就包括了企業的方方面面,首先就是企業的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社會主義企業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和創業性一方面來自他們的主人翁精神,另一方面依賴企業物質條件和勞動條件的逐步改善。勞動群眾在生產過程中如果沒有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膽,控制不了安全行為,就難免出事故,也不可能創造出很高的勞動生產率。因此,調動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在生產過程中無后顧之憂,為他們創造一個安全、衛生、舒適的勞動條件和生產環境,不斷提高他們的物質條件和勞動條件,這無疑是企業黨政工團共同的責任。黨政工團對此的認識程度,反映了企業管理層的安全文化素質水平。黨政工團各級領導的安全文化素質是提高這種控制能力的關鍵。
總之,從目前國有企業的安全生產發展狀況來看,要搞好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必須有一個健全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和組織機構。企業有了安全管理組織,有了專門的安全管理人員,才能夠認真有效地督促各項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措施方法在企業的貫徹落實。對于企業內部如何建立起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和組織機構,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鼓勵探索,尋找一條適合本企業特點的安全管理途徑。我們認為,安全文化建設必須是教育和管理雙管齊下,因此,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企業文化是職工整體意識的體現,具有潛移性和超穩定性,一旦形成就有了生命力,成為左右人們行為的潛在因素。而安全文化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中創造出來的精神成果,它能使企業領導與工人都納入安全環境中,產生有約束力的安全控制機制,使企業由相互利用組成的松散群體轉化為有共同價值觀的、有共同追求的、有凝聚力的集體。正因為企業安全文化的特性,我們才說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成功的“秘密武器”。提高企業的安全文化素質,加強安全文化教育必將成為指導社會實踐安全行為的重要方法。
下一篇:安全文化建設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