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化企業是易燃、易爆企業,被稱為工業企業中最危險的企業,安全生產直接關系到每一位員工的生命健康。同時,石化行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其發展關系著國民經濟的命脈,安全生產至關重要。安全生產是石化企業的企業文化和發展生存的永恒主題,只有加強安全文化建設,落實安全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實現安全生產。
關鍵詞:石油石化行業,安全,文化
石化企業生產過程危險性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溫、高壓、易腐蝕等潛在危險,面對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安全文化更加重要,安全文化內涵更加豐富:對于一個員工,意味著健康和生命;對于一個家庭,意味著和睦幸福;對于一個企業,意味著穩定發展;對于一個國家,意味著和諧發展!罢\信是基石,業績是目標,和諧是保障,安全是前提”,這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對自身安全文化的一個總結。[1]
一、 安全文化的理論基礎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于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一書中提出需求層次理論,人類的需求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前兩個需求為人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和健康為人們的基本生理需求;安全是指人身安全、物質保障,包括不受盜竊和威脅、預防危險事故、職業有保障、有社會保險和退休金等。[2]
安全是人類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人的生命與健康的基本保證,一切生活、生產活動都源于生命的存在。如果人失去了生命,生存就無從談起,生活也就失去了意義。如果人因為事故而殘疾,因為職業危害而身患職業病,他(她)的生活質量肯定就會大大的降低。因此,安全生產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基礎和根本,只有做到安全生產,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減少或杜絕事故的發生,做到以人為本、珍愛生命。只有做到安全生產,才能實現在企業發展中員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才有可能做到個人的物質文化需求滿足和社會進步的同步。
安全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要求,生命的存在原則首先是安全,人類處在其生存環境中,只有在安全條件下才能生存發展得好。在人類的生存活動中,安全防范無處不在,形成了自己的安全文化。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在1000—5000美元時,高速的經濟發展很難避免工業事故的增加和大范圍波動,這是一種安全生產困境。當前,我國正處在這種安全生產困境中,如不特別注意防范,傷亡事故就會特別巨大。而另一方面,人們還沒有真正樹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價值觀,企業內缺乏以人為本的安全生產觀念。這就需要加強安全文化建設,以有助于解決當前的安全生產困境。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把安全發展作為一個重要理念納入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戰略。這是我們對科學發展觀認識的深化。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在經濟社會生活中,安全是人民群眾的基本需要,“以人為本”首要的是關愛生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社會的共同責任、社會進步的必要條件。堅持安全發展,在生產中獲得安全保障,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也是保持社會和諧與穩定的必然要求。
二、安全文化的實現途徑
1.樹立科學的以人為本的安全觀
“以人為本”必須尊重人的生命價值,以人的生命為本。生命至高無上,安全需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職工的生命財產安全必須得到保護。企業發展必須以安全為基礎、前提和保障,要建立在職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切實保障、安全狀況不斷改善的基礎上,保證安全生產與企業共同協調發展。
企業管理者有什么樣的安全觀,就會有什么樣的工作方式與決策。企業管理者的安全觀不僅影響其行為,而且通過言傳身教影響每一個員工,使企業上下形成統一的安全觀與行為準則。企業堅持“以人為本”,突出“為我、為人、為企”的“三為”思想。要在管理中發揮員工的作用,體現人性化管理;要牢固樹立服務觀念,設身處地為現場著想,為生產一線員工著想,盡力解決實際問題。堅持以人為本能夠極大地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主人翁責任感,能夠使安全工作從被動變成主動,從“要我安全”變為“我要安全”,從而提高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員工的工作質量。
安全生產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管理的實施者是人,被管理者是人、物、環境。物與環境都是人創造與使用的,安全生產是否能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決定著安全生產管理的成敗。發。當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目標一致,可以形成共識,和諧相處。因而,企業要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落到實處,必須樹立強烈的安全意識,采用先進的安全科學技術,提高安全防護能力。深入實際,實事求是地抓好安全工作,從根本上改善安全狀況,大幅度減少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對職工、企業及社會造成的創傷和振蕩,讓安全生產與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2.以制度建設落實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在追求人類安全生存發展中所形成的安全理念以及安全行為標準的總程。強調安全生產的人性化管理,絕不是說弱化管理,更不是說各種制度可有可無,形同虛設。安全生產過程中的遵章守紀和人性化管理完全是一致的,安全行為標準的落實要“嚴格”,嚴是愛,松是害,制度建設是安全文化的最終落腳點。
與提倡安全文化相反,有些領導口頭上重視安全,實際上忽視安全的傾向,出現“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在企業生產中“三違”現象,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情況屢見不鮮!叭`”不僅傷害自己、而且傷害別人,嚴重影響著安全生產的順利進行。究其原因,人們常常將其概括為“圖省事、闖大膽、碰僥幸”。歸根結底,來自于企業生產中沒有嚴格遵守各項管理制度,重任務、輕安全,更有甚者,對于出現的質量和安全問題欺上瞞下,最后直接危及廣大職工的生命安全。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在落實安全文化中,強化制度建設與規范執行相統一,提出安全生產是“天字號”工程。落實“安全生產十大禁令”,杜絕“三違”,把安全措施真正落實到位。提出抓班組建設,營造良好的抓安全行為的氛圍,是對所有員工最大的福利,確保實現安全生產“等級事故為零”的目標:
一是嚴格落實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全面增強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做好各項安全基礎工作,完善各項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加強“三標”管理,加強安全培訓,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抓好QHSE體系的運行工作,不斷完善安全制度與措施,切實減少和杜絕各類事故和安全隱患的發生;二是積極探索建立一套科學的安全生產責任量化管理辦法,把責任層層量化落實到每一個員工。全員參與,搞好安全生產,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責”的共識。按照集團公司《關于創建“學習型、安全型、清潔型、節約型、和諧型”班組的實施意見》要求,健全完善標準,加強基層班組建設,全面量化落實安全環保責任制,嚴肅責任追究和考核制度,提高了員工的風險識別能力,培養照章辦事和按規程操作的良好習慣;三是進一步加大投入,重在防范。加強設備的運行管理和維護,及時消除安全隱患,使設備始終處于良好運行狀態,奠定安全發展的制度和物質基礎。進一步增強了員工風險控制的意識,切實實現了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會安全”的轉變;四是強化安全意識,推動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立足于提前謀劃、盡早預防、及時部署安全生產,從監管體制上、工作機制上、管理制度上找差距、找漏洞,不斷改進管理方法,完善管理制度,創新工作機制,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技術和水平。
總之,安全文化建設是石化行業加強管理創新的有益探索,也是搞好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根本途徑。只有營造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提高安全生產及管理水平,從根本上走出安全生產困境,實現和諧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劉偉謙.淺談石化企業的HSE方針目標管理.安全、健康和環境[J].2004年4卷第3期
[2]彭運石.走向生命的巔峰—馬斯洛的人本心理學[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上一篇:中小機場安全文化建設探討
下一篇:班組安全文化建設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