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煤礦安全管理中,僅靠傳統的安全管理方法,即追事故查責任者的事后總結,簡單的物質懲罰,是被動的管理,在大力倡導弘揚企業安全文化的今天,煤礦安全文化建設面臨著機遇與挑戰,筆者對建設煤礦企業安全文化有以下幾點建議。
煤礦安全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國家對礦山安全生產工作十分重視,盡管煤礦企業瓦斯爆炸、人身死亡事故居高不下,安全生產形勢嚴峻,但不少的領導、職工并未對安全工作引起高度重視。突出表現在:⑴大量使用的輪換工、臨時工、協議工,這些職工安全知識缺乏、素質差、盲目冒險作業,遇險后手足無措,缺乏應變能力和自身防護能力;⑵煤礦生產條件不達標,領導忽視安全,片面追求產值利潤,安全勞動保護資金嚴重投入不足,生產設備隱患未能得到有效治理;⑶部分煤礦安全生產基本條件十分薄弱,部分領導忽視《礦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和生產企業規程的貫徹執行;⑷以包代管,職工文化技術素質低劣,缺乏基本安全常識;⑸在部分工人中把安全操作與提高效率對立起來,盲目追求產量和獎金而誤入危險的怪圈,有的井下采煤工習慣性違章嚴重,一味拼設備拼體力。這就是缺乏正確的安全價值觀、安全意識差;⑹基層隊(班)安全管理落后,班組長安全文化涵養差,班組人際關系,班長素質也將影響著一線安全生產。
煤礦安全文化建設的途徑
一個煤礦企業要想抓好煤炭安全本質化建設,應在企業的一切方面、一切活動、一切時空過程中,形成一個強大的安全生產氛圍。煤礦企業黨政領導應組織人力物力,制定礦區安全文化建設發展戰略規劃。動員企業內各級職工參與實施這個規劃。筆者認為:建設煤礦安全文化應著力抓好職工安全教育,從五個方面加強企業安全文化教育;⑴安全方針政策和目標教育;⑵安全法規教育;⑶安全知識教育;⑷安全措施教育;⑸事故案例教育。通過教育培訓,提高全體煤礦職工安全文化修養,形成自保互愛互救,心和人安,以廠為家,以安全生產為榮的企業形象和風貌,從而在職工心靈深處樹立起安全高效的個人和群體奮斗意識。
煤礦安全文化建設的四個關鍵
煤礦安全文化建設的起點和終點都應以預測預防事故的發生為準繩。從某煤礦大量的事故案例分析和統計分析表明:90%以上的事故發生在生產一線,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和設備隱患未能及時發現和消除等人為因素所造成;且80%以上的死亡人數發生在青工年齡階段。這些數字最充分有力地告訴我們一個問題,那就是加強煤礦安全文化建設的預測預防應把握好以下四個關鍵點:
關鍵之一,樹立正確的安全價值觀。安全價值觀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安全價值觀是人們價值觀中有關安全行為選擇、判斷、決策的觀念總和。這是職工對安全作業的價值觀與行為規范。這種觀念制約著職工在生產實踐中,對客觀事物的一切選擇、一切愿望、一切行為方法和目標。它被視為它所屬的文化系統的特質和核心,它處于文化系統的深層次結構中,是文化中最不易變更的成分。凡是違反安全操作規程的某些冒險蠻干等行為,都是由不正確的安全價值觀導致的錯誤行為。當前,普遍存在于企業中的“三違”現象,表現了職工在安全價值觀的價值取向上的混亂。企業管理人員的違章指揮,“頭頭”們的短期行為,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在生產與安全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扔下“安全”抓“生產”,這些反映在價值、行為準則方面的問題,就是安全文化方面的問題。我國當前事故高發現狀,難道不是客觀世界對我們的“安全價值觀不軌”行為的懲罰嗎?因此,在安全生產過程中,由于職工職能、職務、自身的價值觀不同,往往妨礙系統安全的可靠性。系統越大,協調活動量越大。雖然有規章制度,但是,由于個人或單位對安全規章制度的認識不一致,此時,樹立正確的安全觀念,就是唯一能促使職工,按照共同安全價值觀協調人們的行為動作,實現安全生產的共同目標。
關鍵之二,增強安全文化“預防意識”。安全文化核心是人,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預防,而事故預防又是安全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要搞好安全生產就應不斷改善勞動條件,以保護職工的安全健康。要預防事故,根本的辦法只能是提高人們的責任感和自覺性,消除潛在的危險因素和人不發生誤判斷、誤操作,這應該成為每個人的神圣職責和應盡義務。企業安全文化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防止發生“人體差錯”,從中營造一種“自動控制”機制。事故發生是由量變到質量逐步發展的,是客觀存在的一種現象,無論是環境因素、物質因素、人為因素所引起,它們事先都會出現征兆,而這些征兆是可以預測的,只要我們有意識去發現它,去認識它的危險性,在爆發事故前而采取有力措施,就能預防事故的發生。企業黨政工團各級“頭頭”,其安全文化素質是提高這種控制功能的關鍵,他們對安全管理的重視,對職工安全職責、安全技術措施、資金投入的落實是企業安全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力量在職工群眾,關鍵在領導。職工安全工作“預防意識”是否增強,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工作能否上升到一個更高層次的關鍵。當然,增強職工的安全“預防意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依賴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外界教育——主體接受——個體意識。提高職工個體的安全意識,要加強職工的行為文化建設。在現有條件下,職工總是處在某種技術環境中,這些環境,有的危險性較高,有的危險性較低。要保障職工的行為安全,就要使每個人都服從這種環境所需要的規章規程,遵守技術規范、技術標準、操作規程,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只有堅持不懈地進行行為文化建設,推進技術規范培訓,安全技術培訓,才能真正提高職工個體的安全意識,避免事故的發生。
關鍵之三,依靠安全科技保障體系,創造本質化安全環境。在生產實踐中,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財富,是非文明的積累,從人道、人權和安全文化的觀點看是野蠻、落后、殘酷的生產方式,是與人類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歷史洪流不相容的。安全科技就是保護人類安全健康的生產、生活,寧肯機器設備受損,也不能讓職工失去生命或致殘,在經濟發展和高新技術騰飛中,安全科學技術是其保護神,要建立心和人安的生產環境,安全文化的最高原則就是安全、可靠、無害,保護職工的安全與健康。
關鍵之四,營造安全文化“團隊精神”。安全工作是一門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一門邊緣科學,而不是一個單獨的問題。很多事故的發生,往往不是哪一個人,哪一個環節,在哪一個時刻出了某一個差錯,而是一連串人,在一連串環節中出了一連串差錯。因此,營造安全文化“團隊精神”,在安全生產中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營造“團隊精神”,就是要提倡團結互助的安全工作自控、互控和他控“團隊精神”。自控是基礎,他控是監督,而互控則貫穿于生產的全過程。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把對安全的投入包括設備、資金等的投入放在首位,建立良好的安全外部環境和保障機制;要通過安全團隊精神,形成“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凝聚力,向心力。走出“人盯人”管理的被動局面,通過安全文化的自動協調功能,實現“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轉變,實現“個人安全”向“整體安全”的轉變。營造安全文化“團隊精神”,要加強安全精神智能層次建設。它包括安全目標,安全精神、安全工作方針、安全經營哲學思想、安全廠風廠貌、安全態度、安全文藝、安全活動等方面的理論經驗,是安全文化的精神風貌,是思想、感情、意志的綜合體現,可看成是安全文化結構系統中的“軟件”。
總之,煤礦安全文化及安全生產管理是一項橫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涉及面廣的邊緣科學的系統工程。真正做到掌握安全文化難度較大,這也是我們長期以來反復思考的,為什么煤礦事故不能杜絕?為什么不能對安全生產實行有效控制的根本難點,同時也是進一步探索搞好煤礦安全生產的主攻方向。因此,要有效控制事故減少災害,使企業中的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處于和諧平安,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要不斷提高職工的安全文化素質。只有全民安全文化素質發生根本變化后,事故才能得以控制和大幅度降低。
上一篇:安全文化建設之初探
下一篇:安全文化宣傳教育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