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圣世達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在省國防科工辦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克服行業政策調整和分離改制帶來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以“塑造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構建本質安全型企業”為目標,著力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機制的不理順環節,創新安全管理理念,健全安全管理體系,加大安全技改投入,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實現了安全工作“六杜絕”目標,為企業生存發展提供了保障。
一、以規范“人的不安全行為”為準則,打造安全人文新環境
安全文化是對安全管理實踐的理論升華。根據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論》以及多年的安全工作實踐,使我們深刻認識到,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是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而物的不安全狀態多數也是由人為因素所導致,因此,在企業生產過程中,只有抓住了“人”這個關鍵因素,注重以“人”為主要管理對象,通過綜合提升全體員工的安全觀念、思想意識、知識技能,達到全員在安全工作中的高度自覺和自律,把“要我安全,變為我要安全”,從而提高人的本質安全性,為實現安全生產奠定堅實基礎。
(一)營造安全人文環境,濃厚安全文化氛圍。近年來,我們從企業安全工作的實際出發,精心提煉了“以人為本、自覺自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關注健康、珍愛生命”;“事故是由人造成也是靠人來預防和控制”;“生產再重重不過安全,金錢再貴貴不過生命”;“現場只有主動違章的人,沒有主動違章的機器”等富有“人情味”內容的安全理念、安全寄語、安全警句等。同時,定期印發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材料,每季度組織1次安全文化活動,每年抽調精干力量,圍繞全年安全工作,制作1個大型安全專題片,在公司上下營造起了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在此基礎上,我們投資8萬余元,在公司廠前區主要干道以及84#、85#生產廠區重點關鍵工序,制作懸掛了120余塊安全理念牌板、燈箱,使職工時時處處感受到強烈的安全文化氣息,在潛移默化中熟記、入腦、入心,自覺自律的規范自己的安全行為。
(二)強化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員工安全素質。我們每年制定落實安全教育培訓計劃。明確培訓內容、時間和人員,由安監部和勞人部牽頭組織實施,在教育培訓方面注重培訓人員、內容、形式、效果4個環節,著力提高員工的4種能力,即:自覺準確執行安全規章制度的能力;在緊急、危險、關鍵時刻能夠正確處置的能力;在各項工作中對影響安全因素的預見能力;在規章制度無明確規定的情況下,作出有利于安全生產的決策能力。一是堅持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先后編印了近幾年來民爆行業重大安全事故案例,組織討論學習,分析危害,接受教訓,引以為鑒。二是堅持班組安全活動日教育。規定每周一次、每月四次班組安全活動,嚴格做到時間、人員、內容、質量“四保證”。三是創新建立員工安全誠信檔案。對員工“三違”進行登記備案,并根據“三違”性質,進行分類剖析,設置“三違”曝光臺,對一般“三違”人員進行脫產教育,對嚴重“三違”人員調離工作崗位,加大經濟處罰,直至解除勞動合同。四是堅持對重點部位、危險工序和特種作業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今年以來,先后舉辦了6期安全培訓班,共培訓押運員、庫管員、危險品裝卸工、危險品運輸司機等300余人。
(三)優化人員、合理配置,動態管理。我們本著“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的原則,對公司80多個危險品重點工序操作人員進行合理配置,選擇綜合素質相對較高、有一定文化知識、細心穩重、責任心較強的員工從事重點危險崗位工作,并堅持每年經過考核視情況進行調整。以我公司85#生產區起爆藥制造工序為例,通過合理優化人員,重新選配的10名操作工全部具備了技術素質過硬、心理素質較高、工作經驗豐富、安全責任心強的特點,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該工序的安全保障系數。同時,我們把安全管理責任最大限度的落實到現場、工段、班組,把一批安全意識強、精于操作、管理有方的優秀青年職工選拔到工段長、班組長崗位上來,對公司現有工段長、班組長全部聘為公司兼職安監員,特別是公司實行主輔分離改制轉為民營企業后,針對股權設置的實際,我們又對工段長、班組長入股比例進行了傾斜,并進一步提高工段長、班組長的工資待遇,利用經濟杠桿調動工段長、班組長參與安全管理的積極性。
二、以理順“安全管理機制”為目的,健全完善安全管理體系
只有把安全生產的管理過程變成責任落實過程,才能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筑牢安全基礎。在安全管理實踐中,我們從安全“管理體系、管理制度、獎懲考核”抓起,嚴格安全操作標準,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健全完善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規定,為安全生產提供了切實保障。
(一)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實現安全無縫隙管理。公司成立了由董事長、總工程師、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和各職能部門、基層單位負責人組成的安全管理委員會,設立了安全監察部和群眾安全監督委員會等安全組織機構,配備了8名專職安監員,44名兼職安監員,75名群監網員,分層次健全完善了4個安全責任體系,其中公司專兼職安監人員比例達到了公司全員總數的6%。特別是建立了專兼職安監員動態管理機制,實行積分制考核,每半年進行一次末位淘汰,每月召開一次工作會議,每月組織一次專業安全知識學習,不定期開展各類安全活動。并建立了員工安全信息獎勵機制,對員工匯報、舉報、查出各類安全信息進行表彰和獎勵。同時,堅持公司安全大檢查、專業安全大檢查、小分隊安全檢查、季節性安全檢查、特殊敏感時期安全檢查等檢查制度,強化安全檢查的頻次和力度,確保了安全檢查橫到邊、縱到底。今年以來,公司共組織各類安全大檢查30余次,查出問題636余條,整改率達到99%以上。
(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規范安全管理。一是根據行業法規及安全標準規范要求,對公司部門以及400多個工種崗位的安全責任制重新進行了修訂,編制了12萬字的《安全責任制度匯編》。特別是修訂完善了《作業許可證審批管理制度》,規定員工在從事高空作業、動火作業、危險設備拆除和檢修等非日常性、具有潛在風險的工作之前,必須嚴格按照程序辦理許可證審批,明確了批準人對作業過程的安全監管責任、現場安監人員的監護責任和操作人員的安全防范和應急處理責任。同時,根據標準及新規定修訂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新設備試用投產管理制度》、《定員定量管理制度》、《廢舊設備設施管理制度》等10余種安全管理制度。二是完善應急救援體系,修訂了《公司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對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機構和具體措施作出了明確規定,針對炸藥、雷管生產過程中不同事故致因機理及后果,重點突出應急救援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每年組織一次應急救援演練,提高了應急處理和應急保障能力。三是建立了《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和控制制度》,對公司179個生產單元或生產工序分別進行了危險因素辨識和風險評估,按照GB18218-2000《重大危險源辨識標準》,確定了黑索金造粒、DDNP制造等10個重大危險源,制定了危險源監控規定、管理方案和應急預案,使危險源始終處于受控狀態,把潛在風險降至最低。四是建立安全隱患閉環管理制度,每月召開一次隱患排查會,對排查出的安全隱患逐一登記建檔,按專業、分系統對隱患實行掛牌銷號制度、監控制度、調度追蹤制度,制定治理監控措施,明確責任和整改時限,堅持“誰排查、誰負責;誰督查,誰考核”,實現安全隱患的閉環管理。
(三)加大安全獎懲力度,發揮安全激勵效能。為保證各項安全責任的落實,我們每年初研究制定年度安全工作目標任務措施,并與基層單位分別簽訂安全目標責任書,制定考核細則。實行“安全風險抵押”和“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 制度,把安全工作與管理人員的薪酬和考核任免直接掛鉤。實行“季度遞進”全員安全獎勵辦法,實現安全生產的單位,第一季度人均獎勵100元,第二季度人均獎勵150元,第三季度人均獎勵225元,第四季度人均獎勵330元,未實現安全生產的單位罰沒當季安全獎,今年公司已兌現各類安全獎勵35萬元,安全罰款2萬余元。同時,針對安全獎勵中存在的“大鍋飯”問題,近期研究制定了《安全獎懲考核辦法補充規定》,按照“上不封頂、下不保底”的原則,以查出安全問題、隱患、三違數量作為獎勵依據,從而進一步調動全員抓安全、保安全的積極性,今年1-10月份職工共計查出各類安全問題、安全隱患216條,安全獎勵5000余元。
三、以“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為重點,加大安全技改投入
我們始終堅持“經營再難不難安全,資金再缺不缺安全投入”的原則,千方百計的保證安全投入足額到位。為保證安全技改資金投入,我們在經營困難,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嚴格按照上級關于《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財務管理辦法》的規定,足額提取投入安全技措資金,2007年以來,累計提取投入安全技措資金400余萬元,為抓好安全工作提供了強有力資金保障。
(一)引進先進生產設備、工藝,提高本質安全水平。近年來,我們先后投資50萬元更新安全性能及自動化程度高的水膠炸藥裝藥機1臺;投資45萬元更新安全系數大、效率高、耗能低、自動化程度高的新型空壓機2臺;投資38萬元新購2臺裝備先進、安全性能優良的爆炸物品專用運輸車。針對雷管引火元件工藝落后、安全系數低、勞動強度大、頸椎和腰椎職業病危害大的情況,我們投資150萬元對單發生產線進行了整體技術改造,生產工藝由間斷式彈性元件生產逐步過渡到連續化剛性元件生產方式,減少人員30余人,極大改善了生產工藝,提高了勞動效率,杜絕了職業病,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本質安全水平。同時,根據委爆字[2007]47號文件要求,投資1500萬元在淄博老區新建一條12000噸乳化炸藥生產線,目前正處于建設階段,預計09年6月底前通過驗收。
(二)大力推行定置管理,提高安全標準化管理水平。制定了《生產現場定置管理考核標準》,通過以物在場所的科學定置為前提,以完整的信息系統為媒介,以實現人和物的有效結合為目的,按照人的生理、心理、效率、安全的需求和物流運動的規律性,科學地研究分析生產現場中人、物、場所的關系,對生產現場進行整理、整頓,使人、物、場所達到最佳結合狀態,實現文明、科學、高效、安全的生產現場管理。通過對生產工藝、生產現場環境的綜合分析和整頓,制定了定置圖、標準信息標識牌以及定置管理檢查考核辦法,從而使生產現場逐步達到了人員操作規范、物品擺放整齊、設備清潔衛生,實現人、物、現場三者的最佳結合,最大限度地消除和控制物的不安全狀態以及人的不安全行為。
(三)完善安全防護設施,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投資15萬元修繕了起爆藥制造工房、水膠炸藥制造工房防護土堤。先后投資30余萬元改造消防管路,增設消防器材,提高了公司整體消防保障能力。投資40余萬元對總公司庫區、生產廠區、嘉祥分公司生產區及庫區避雷系統進行了改造。投資20萬元對“雨季三防”設施進行了改造。投資50余萬元對安全評價提出的問題和“四超”檢查查出的安全問題全部進行了整改及時消除了安全隱患,為實現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