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采油三廠三礦召開的安全環保分析會上,安全副礦長指名道姓地對在近期查出的6個典型安全隱患進行深入剖析,并要求以后凡是安全講評及考核都要“對號入座”。既要讓問題現形,也要讓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現身,不能因有所顧忌或照顧人情面子,而“只聞其聲不見其人”,起不到懲戒和警示作用。
安全檢查“對號入座”,這話到位,講得深刻。毋庸諱言,現在確有些人習慣在安全管理上當老好人,總覺得“問題不說透,能做好朋友”、“人情留一線,日后好相見”。處理問題時,或多或少存在“下不為例”、“心太軟”的現象。
“對號入座”,就是要把責任對號。對查出的問題,必須對照責任一一落座,該誰承擔就誰承擔,釘就是釘,鉚就是鉚。點名道姓的目的就是要讓當事人腦門子出汗,坐不住板凳。下次再不敢犯同樣的錯誤,使處罰達到切膚之痛。比如,某個中轉站當班工人在一次倒泵運行后,一時疏忽忘記翻牌,造成配電盤“運行”或“備用”指示牌與生產實際不符的現象。礦安全部門檢查發現后,對當班工人本人批評教育,監督其立即整改,并給與相應處罰。
“對號入座“,就是要在反思中對號。學習安全案例不能只當熱鬧看,要設身處地想一想:假如我是當事人,會怎么辦?我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思想隱患?如今很多單位推廣的“安全經驗分享”活動的好處就在于要從別人血的代價中警示自己,舉一反三,查找隱患,整改提高;更要杜絕“看熱鬧”心理、僥幸心理、無所謂心理,否則,小隱患必將釀大禍。
糊涂人出了事故手忙腳亂,“亡羊”之后才“補牢”;聰明人把別人的事故當教訓,不吃“塹”也能“長智”。要做安全生產中的聰明人,善于通過“對號入座”來“長記性”,從他人的事故中吸取教訓,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加以杜絕,才能確保安全生產。
上一篇:面對安全 珍愛生命
下一篇:安全要有盲人提燈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