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贛州市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通知
贛市府發[2003]26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
《贛州市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2003年十月十六日
贛州市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危險化學品因其易燃、易爆、有毒的性質,在生產、經營、使用、貯存、運輸、廢棄過程中,可能發生造成眾多人員傷亡或形成社會災害性的事故。為了預防和應急處理危險化學品可能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危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國務院《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的要求,制定本應急救援預案。
一、指導思想
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講政治、保穩定、促發展,“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的高度來做好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真正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落到實處,確保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實現救災減災的目的,維護社會安全和穩定。
二、目的
。ㄒ唬┦谷魏慰赡芤鸬木o急情況不擴大,并盡可能地排除險情。
。ǘp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以及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
。ㄈ┦钩袚鷵岆U、救援的人員和隊伍分工明確,各項工作有程序、有步驟,使應急處理工作有條不紊地迅速展開,達到迅速控制危險源,及時搶救受害人員、指導群眾防護和疏散的目的。
三、本市的基本情況及危險源分布狀況
贛州市位于贛江上游,江西省南部。“南撫百越,北望中洲”,處于東南沿海的腹地,東鄰福建,南接廣東,西界湖南,北連本省吉安和撫州市。其縱距295公里,橫距219公里。有11個縣與閩粵湘接壤,近靠南方特區與港澳及海外東南亞市場,具有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全市面積39379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23.6%。其中山林面積占77.30%,水域面積占4.83%,公路房屋建筑面積占8.87%。我市礦產資源豐富,鎢、稀有、放射性礦產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之譽。這些礦種在開采后的洗選、冶煉加工過程中,大多數使用或伴生許多危險化學品。非金屬礦產中,鹽礦、石灰石、煤及伴生硫礦都是主要的化工原料。目前,我市危險化學品生產以章貢區為中心的農藥、氯堿、乙炔碳黑、電石化工基地以及會昌氫氟酸、鹽化工基地等。在它們的原材料、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中,存在著不少的危險源。
根據《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0)規定的危險化學品的臨界量標定,以及《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的規定,重大危險源是指生產、運輸、使用、貯存危險物品或者處置危險化學品,且危險化學品的數量等于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一般分為四類:
。ㄒ唬┮兹肌⒁妆⒂卸疚镔|的貯存區;
。ǘ┚哂幸兹肌⒈、有毒危險的生產、使用場所;
。ㄈ┚哂幸兹、易爆、劇毒物質的運輸工具;
。ㄋ模┚哂幸兹肌⒁妆、有毒物質的廢棄處理場所。
根據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等部門對全市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普查情況,我市重大危險源重點分布情況詳見危險化學品危險源的分布圖、表(見附件一、三)。今后應根據情況變化及時組織補充、修定包括危險化學品的種類、最大數量、危險特性、現場的安全、消防設施和防護器材,作業區域生產、操作人員及周邊環境和人員分布等情況。并對每個已確定的危險源必須做出潛在危險性的評估。即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可能對周圍環境帶來的危害及范圍,提出廢棄物的處理辦法;預測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途徑,如誤操作、設備失修、腐蝕、工藝失控、物料不純、泄漏等;以及加強預防措施。
四、事故應急救援的原則
事故應急救援遵循單位自救、社會支援和政府指導相結合的原則。事故單位自身組織的應急處理是最基本、最熟練、最快捷的有效處理。存在重大危險源的單位應該組織配備專業搶險、救援隊伍及救護設備設施,承擔本單位危險源發生事故時的搶險、救援工作;組織專業人員對危險源進行普查、識別、整理、確認、列出危險源;編制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報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五、危險性概述
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的大量泄漏,其氣體(蒸氣)可能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氣團,飄散到較遠的地方,遇到著火源引爆并迅速回火到泄漏處,引起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
可燃危險化學品的燃燒熱值一般較高,發生火災后火勢迅速擴大,溫度高,熱福射強,使消防人員難以靠近,增大了滅火的難度;同時,附近的設備、容器因受熱而內壓升高,可能造成容器破裂或爆炸,擴大事故的危害。爆炸產生的碎片和沖擊波能使附近的人員傷亡,建筑物和設備受到損壞,引起連鎖反應。另外,大多數危險化學品,在燃燒、爆炸過程中產生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毒煙氣,威脅附近人員的安全。
有毒物質的大量泄漏,尤其是在常溫常壓下為氣態和易揮發的物質,其產生的有毒氣體能迅速擴散到生產區域以外的場所,造成人畜中毒、植物枯死等社會災害性事故。某些有毒物質泄漏到水、土壤中,會造成環境污染,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大多數危險化學品同時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的性質,因此,在救援工作中必須綜合考慮。
六、事故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一)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市安全生產委員會主任任領導小組組長。市經貿委、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市公安局等單位的領導以及各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
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市消防支隊、市衛生局、市環保局、市交通局、市質監局、市氣象局、民政局等各行業主管機構的相關人員以及各縣(市、區)政府分管負責人為領導小組成員。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負責日常工作。
辦公室設立事故報警電話:8391176,并以火警電話119為24小時值班接警電話。配備必要的防爆型現場通訊設備。
。ǘ┦鹿尸F場指揮部
發生重特大事故時,在事故現場設立現場指揮部,事故現場應急總指揮由領導小組指定人員擔任。指揮部負責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匯報和通報事故有關情況,必要時向省或國家救援中心發出救援請求;組織事故現場取證調查,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
(三)事故應急救援專業隊伍
事故應急救援專業隊伍按其工作職能劃分為九個小組:
1、危險源控制組:負責在緊急狀態下的現場搶險作業,及時控制危險源。一般由事故單位人員組成,并根據危險化學品的性質準備好專用的防護用品、用具及專用工具等。
參與危險源的控制一般由專業防護隊伍和消防隊伍組成。該組人員應只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并配備專業的防護和急救器材。
根據目前贛州市的實際情況,全市各縣(市、區)公安消防隊伍和設在信豐縣的贛州煤礦礦山救護隊以及設在吉安縣天河煤礦救護隊為指定救援隊伍,以備一旦發生事故時相互指導救護,提供器材或就近趕赴現場參與救援。
2、醫療救護組:負責在現場附近的安全區域內設立臨時醫療救護點,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治并護送重傷人員至醫院進一步治療。由指定的具有相應能力的醫院和事故縣(市)人民醫院共同組成。該醫療救護組應根據傷害和中毒的特點制定搶救預案。
3、消防組:負責現場滅火、設備容器的冷卻、噴水隔爆、搜救傷員及事故后對被污染區域的洗消工作。由企業專職、義務消防人員和當地公安消防隊伍組成。
4、安全疏散組:負責對現場及周圍人員進行防護指導、疏散人員、現場周圍物資的轉移。一般由事故單位安全保衛人員和當地政府人員組成。
5、安全警戒組:負責布置安全警戒、禁止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危險區域、在人員疏散區域進行治安巡邏。由公安、交警部門負責。
6、物資供應組:負責組織搶險物資和工、器具的供應,組織車輛運送搶險物資和人員。由市經貿委、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當地政府部門共同負責。
7、環境監測組:負責對大氣、水體土壤等進行環境即時監測,確定危險區域范圍和危險物質的成份及其濃度,對事故造成的環境影響做出正確評估,為指揮人員決策和消除事故污染提供依據。負責對事故現場危險物質的處置。由市環保局負責組織。
8、專家咨詢組:負責對事故應急救援提出應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現場指導救援工作,參與事故的調查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由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組織各方面的專家。
七、應急救援實施機構及職責
。ㄒ唬╊I導小組職責:負責全市“預案”的制定、修訂;統一安排、組織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實施;指定應急總指揮;指揮參與應急救援的機構或開展工作;組織重特大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習工作;檢查督促做好特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二)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檢查督促存在重大危險源的單位制定應急處理預案并評價其有效性;檢查配備的安全、消防、電氣設施是否符合相關規定;組織學習和檢查落實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模擬演習工作。
。ㄈ┛傊笓]職責:指揮協調參與應急救援的組織和人員按預案規定的職責、任務展開工作;需要社會支援時,迅速組織有能力救援和消除事故危害的組織和單位進行處置;迅速確定應急救援的實施方案、警戒區域,并組織隊伍實施。
。ㄋ模┦鹿蕟挝宦氊煟悍e極快速全力組織自救,配合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做好應急救援工作,提供事故現場情況、對周邊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和事故可能產生的后果等,同時提供必要的救援設備工具。
。ㄎ澹┕膊块T職責:負責交通和運輸的管理,控制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危險區域;負責保護人員和財產的安全,對事故可能危及區域內的人員疏散撤離,對人員撤離區域進行治安巡邏,確定傷亡人員情況。
(六)消防部門職責:負責控制和撲滅火災,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質泄漏的事故現場,事故得到控制后負責洗消工作:參與遇災和被困人員的搜救工作。
(七)衛生部門職責:負責制定重大危險目標存在的物質對人體傷害的搶救預案;負責組織醫務人員和藥品搶救受傷人員;指導現場救護工作。負責貯備重點藥物。
(八)環保部門職責:負責及時測定危險物質的品質成份及可能影響區域的濃度;對可能存在較長時間環境影響的區域發出警告并定期定點進行監測控制;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導現場遺留危險物質的消除和治理,控制其對周邊環境進一步污染。負責事故現場危險物的處置。
(九)氣象部門職責:負責氣象保障為事故現場提供風向、溫度、氣壓、溫度、雨量等氣象因素;預測火勢蔓延的方向,速度和范圍,有毒氣體擴散的方向和范圍以及空氣污染潛能預報等。
(十)民政部門職責:負責傷亡人員的撫恤、救濟發放。
(十一)經貿委部門職責:負責組織搶險物資供應和輸送,參與組織事故調查,組織恢復生產。
(十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職責:組織重大危險源的普查,為應急救援提供詳細情況;組織供應必要的個人防護用品、用具和協助提供救援搶險必要的物質、材料,以及調集有關設備、器材、人員等。組織專家為應急救援的具體實施制定方案;組織事故后現場的保護和事故調查救援工作。
八、應急救援程序
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一般包括報警與接警、應急救援隊伍的出動、救援后備隊的預備、實施應急救援(緊急疏散、現場急救),溢出或泄漏救援和火災控制幾個方面,其過程詳見附件六。
。ㄒ唬┦鹿蕡缶
發生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或有可能發展成為重特大事故和可能危及周邊區域安全的事故時,應及時向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市安監局)報告或119報警。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企業名稱、交通路線、聯絡電話、聯絡人姓名、危險化學品的種類、數量、事故類型(火災、爆炸、有毒物質的大量泄漏等)、周邊情況、需要支援的人員、設備、器材等。
(二)救援程序
1、接到報告或報警后,迅速向領導小組成員匯報,指派應急總指揮,調集車輛和各專業隊伍、設施迅速趕赴事故現場。
2、事故發生單位應指派專人負責引導指揮人員及各專業隊伍進入事故救援現場。
3、指揮人員到達現場后,立即了解現場情況及事故的性質,確定警戒區域和事故控制具體實施方案,布置各專業救援隊伍任務。
4、專家咨詢人員到達現場后,迅速對事故情況作出判斷,提出處置實施辦法和防范措施。事故得到控制后,參與事故調查及提出防范措施。
5、各專業救援隊伍到達現場后,服從現場指揮人員的指揮,采取必要的個人防護,按各自的分工展開處置和救援工作。
6、事故得到控制后,由專家組成員和環保部門指導、消防部門進行現場洗消工作。
7、事故得到控制后,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決定應妥善保護的區域,組織相關機構和人員對事故開展調查和救援工作。
。ㄈ┮
l、現場指揮和各專業救援隊伍之間應保持良好的通訊聯系。
2、車輛應服從現場指揮人員的安排行駛和停放。
3、對具有易燃、易爆危險物質大量泄漏的事故救援,應使用防爆型器材和工具,應急救援人員不得穿帶釘的鞋和化纖衣物,手機應關閉。
4、對具有有毒物質的泄漏事故救援,必須使用正壓自給式防毒面具,對于對皮膚有危害的物質,必須穿全封閉化學防護服、戴防護手套等。
5、事故污染區域應有明顯警戒標志。
九、特大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的演習
定期組織針對特大事故危險目標可能發生的特大事故進行模擬演習。
。ㄒ唬┌l生火災、爆炸事故的模擬演習
主要演習火災控制,周圍容器的隔熱降溫保護,受傷人員的搜救,及安全警戒區的設立等。
。ǘ┌l生火災、爆炸事故且存在大量有毒危險化學品泄漏的模擬演習
主要演習專業救援隊伍防護器材的使用,火災控制,現場環境狀況測定,周圍容器的隔熱降溫保護,受傷人員的搜救和現場急救救援,人員疏散、撤離及安全警戒區的設立等。
。ㄈ┌l生同時具有火災、爆炸、有毒危險化學品大量泄漏事故的模擬演習
主要演習專業救援隊伍防護器材的使用,點火源的控制,現場環境狀況的測定,泄漏區域防爆隔爆保護,泄漏點堵漏,中毒人員的搜救和現場急救救援,人員疏散、撤離及安全警戒區的設立等。
模擬演習必須與企業的應急救援預案一起演習,演習前要制定周密的演習計劃和程序,檢查演習所需的器材、工具,落實安全防范措施,對參與演習的人員進行安全教育等。
附件:
一、全市重點危險源分布情況圖
二、全市社會救援中心分布情況圖
三、全市重點危險源分布情況一覽表
四、全市社會救援中心情況一覽表
五、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名單及聯系方式
六、應急求援程序
上一篇:大連XX有限公司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