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天津市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

2014-05-21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1 總則

  1.1 制定目的

  有效預防和及時處置本市特種設備事故,及時有效地控制事故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破壞,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1.2 制定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令第549號)、《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城鎮燃氣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83號)、《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國務院令第302號)、《特種設備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國家質檢總局令第115號)、《特種設備特大事故應急預案》(國質檢特〔2005〕206號)、《天津市關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津政發〔2001〕)60號)、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明確和規范安全生產工作職責的意見》(津政發〔2010〕56號)、《天津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津政發〔2013〕3號)等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1.3 事故分級

  按照特種設備事故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特種設備事故一般分為四級: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

  1.3.1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Ⅰ級(特別重大)特種設備事故:

  (1)特種設備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

  (2)600兆瓦以上鍋爐爆炸的;

  (3)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有毒介質泄漏,造成15萬人以上轉移的;

  (4)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高空滯留100人以上并且時間在48小時以上的。

  1.3.2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Ⅱ級(重大)特種設備事故:

  (1)特種設備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

  (2)600兆瓦以上鍋爐因安全故障中斷運行240小時以上的;

  (3)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有毒介質泄漏,造成5萬人以上15萬人以下轉移的;

  (4)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高空滯留100人以上并且時間在24小時以上48小時以下的。

  1.3.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Ⅲ級(較大)特種設備事故:

  (1)特種設備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

  (2)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爆炸的;

  (3)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有毒介質泄漏,造成1萬人以上5萬人以下轉移的;

  (4)起重機械整體傾覆的;

  (5)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高空滯留人員12小時以上的。

  1.3.4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Ⅳ級(一般)特種設備事故:

  (1)特種設備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

  (2)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有毒介質泄漏,造成500人以上1萬人以下轉移的;

  (3)電梯轎廂滯留人員2小時以上的;

  (4)起重機械主要受力結構件折斷或者起升機構墜落的;

  (5)客運索道高空滯留人員3.5小時以上12小時以下的;

  (6)大型游樂設施高空滯留人員1小時以上12小時以下的。

  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按其規定執行。本預案所稱“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1.4 適用范圍

  本預案是本市處置特種設備事故的專項應急預案,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發生的特種設備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特種設備明細以國務院批準發布的《特種設備目錄》現行版本為準。本預案所指的特種設備事故包括:鍋爐、壓力容器(含固定、移動式壓力容器、氣瓶)、壓力管道泄漏、爆炸事故;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機動車輛的墜落、倒塌、碰撞、困人事故等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況。

  1.5 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預防為主。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人員傷亡,同時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做好特種設備事故的預警和預防工作。

  (2)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在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下,各有關部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按照職責權限,負責相應級別的特種設備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

  (3)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特種設備事故先期應急救援以屬地區縣人民政府為主,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專家參與。發生特種設備事故的企業是應急救援的第一響應者。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各級人民政府及時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響應。

  (4)整合資源,平戰結合。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和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合理組建救援隊伍,做好物資儲備、裝備管理、人員培訓和應急預案演練。

  2 組織體系

  2.1 領導機構

  2.1.1 設立天津市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市指揮部),作為市人民政府特種設備事故應急的專業指揮機構。總指揮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副市長擔任,副總指揮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市質監局局長擔任。

  2.1.2 市指揮部的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特種設備事故應對工作的決策部署;組織領導本市行政區域內發生的特別重大、重大特種設備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指導區縣開展較大、一般特種設備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確定和調整市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響應級別,協調指揮;針對危害程度、搶險救援和善后處理狀況,協調調度各類必要應急資源。

  2.2 辦事機構

  2.2.1 市指揮部下設天津市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以下簡稱市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質監局。辦公室主任由市質監局分管副局長擔任。

  2.2.2 市指揮部辦公室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市指揮部日常工作,起草市指揮部有關文件,組織落實市指揮部各項工作部署;組織修訂市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及編制應急保障預案,并組織宣傳教育、培訓和應急演練;組織指導全市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指導和檢查各區縣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工作;收集特種設備事故信息、事故應急救援信息,并進行分析,提出預測和預警建議;建立和維護全市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機構、隊伍、專家、預案、技術裝備等信息庫;做好應急救援聯動組織網絡的聯系、協調工作,定期與相關部門和單位交換信息;匯集、上報事故情況和救援情況;承辦市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2.3 成員單位

  市質監局:具體負責指導、協調全市特種設備事故的應急處理工作;指揮本系統開展應急處理工作;組織開展特種設備事故調查工作;向市人民政府和上級機關報告事故及其應急處理情況;負責制定特種設備事故應急管理文件,組織制定有關應急救援專業指導書;組織或督導各類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的演練;組織專業的應急救援隊伍。

  市安全監管局:綜合管理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工作,在特種設備事故中涉及危險化學品的情況,由市安全監管局啟動市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提出危險化學品的處置措施建議;負責指導、協調和監督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和善后處置工作;參與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市政府新聞辦:負責指導有關部門發布特種設備事故信息,及時引導輿論;加強對網絡的監控和管理;協調相關新聞單位做好對外宣傳工作。

  市公安局(含消防部門):負責組織、協調、指揮特種設備事故引發火災事故的滅火救援工作,負責消防力量、資源的統一調配;組織、協調、指導地方公安機關做好相關事故的應急準備工作,指導事故應急響應時的治安保衛、消防、交通管制等工作。

  市建設交通委:按有關法律法規組織制定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起重機械、場(廠)內機動車輛事故和城市燃氣(管道)事故的應急工作預案;指導、協調區縣人民政府建立完善相應的應急組織和救援預案;指揮協調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特種設備事故和城市燃氣(管道)事故的應急處置行動;與市質監局建立應急聯系機制,做到信息共享。

  市交通港口局:參與指揮協調交通系統特種設備(汽車罐車、罐式集裝箱、車用氣瓶、港口起重機械等)事故應急和善后處理等工作;與市質監局建立應急聯系機制,做到信息共享。市衛生局:負責受傷人員的現場醫療救治、轉運、院內救治和現場衛生防疫等工作;及時向市指揮部報告傷員數量及醫療救治情況。

  市發展改革委:負責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體系基本建設項目的審批、核準和備案,對符合要求的基本建設項目給予資金支持;負責應急物資儲備管理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健全應急物資監測網絡、生產儲備調撥及緊急配送體系,保障應急救援物資供給。

  市財政局:負責按照市指揮部意見,為特種設備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提供資金保障。

  市環保局:應急響應時,負責組織實施環境監測,并對危險化學品的泄漏提出處理建議,提出劃定危險化學品的泄漏事故現場安全區的建議。

  市氣象局:應急響應時,負責協助環保部門實施現場氣象監測,并為危險化學品泄漏處理提供氣象保障。

  市通信管理局:負責保障事故應急現場通信工作。

  市電力公司:負責保障事故應急現場的臨時供電,滿足應急處置需要。

  市民政局:負責組織、指導地方民政部門對事故傷亡人員、家屬以及受災群眾的救助工作。

  市總工會:參與特種設備事故調查處理,保障職工權益。

  2.4 工作組

  根據應急處置工作需要,市指揮部設立1個或多個應急工作組:

  (1)現場搶險救援組:由質監、安全監管、公安(含消防、武警部隊)等部門組成,組織專業搶險和現場救援力量,開展現場處置。根據需要,隨時調遣后續處置和增援隊伍。根據情況可下設3個小組:

  人員搶救小組:市公安局為組長單位。由市公安局(消防、武警部隊)、市人防辦(涉及危險化學品事故時)和市衛生局組成,負責事故現場傷員搶救和醫療救護工作。

  消防消毒小組:市公安消防局為組長單位。負責事故現場的消防滅火、噴淋降溫和噴淋消毒。

  隱患處置小組:市質監局為組長單位。由質監、安全監管、公安、消防部門和事故發生單位、應急救援專業搶險隊伍組成,負責查明事故的性質、類別、影響范圍,查清存在的其他危害,在技術專家組的指導下,消除和處置可能造成次生危害的隱患。

  (2)治安警戒組:市公安局為組長單位。由公安等部門組成,負責設立警戒區并實施警戒工作,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事故現場,負責事故發生地的交通管制工作,確保搶險、救援、救護、物資運輸通暢。

  (3)技術專家組:由市指揮部辦公室組織有關技術專家,負責對事故原因、可能造成的危害進行分析評估,提出處置建議,指導開展隱患處置工作。

  (4)動員疏散安置組:事發地區縣人民政府為組長單位。由事發地區縣人民政府和工會、民政、公安部門組成,負責緊急狀況下人員的疏散安置和火源消除工作,負責組織實施社會救濟,負責動員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會志愿人員參與應急處置工作。

  (5)環境監測組:市環保局為組長單位。由環保、氣象部門組成,市環保局負責對事故現場環境實施監測,市氣象局負責提供事故現場氣象觀測與預報資料(風向、氣溫等)。

  (6)通訊報道組:市政府新聞辦為組長單位。由市政府新聞辦和相關宣傳部門組成,負責事故應急處置期間工作記錄和新聞發布工作,統一對外宣傳報道和信息工作,并負責事故處置全過程錄像工作。

  (7)綜合保障組:由事發地區縣人民政府組織事故發生單位及有關部門組成,負責事故應急過程中現場指揮部指令傳達,以及事務協調、信息收集傳遞、會務、文印等工作;負責救援物資調撥和事故應急期間全體參加人員后勤保障工作;負責事故救援現場的臨時電力供應和通信信息保障工作。

  2.5 現場指揮部

  2.5.1 根據市人民政府部署和工作需要,由市指揮部辦公室牽頭組建現場指揮部,由總指揮、副總指揮和各工作組組長組成,實行現場總指揮負責制。

  2.5.2 現場指揮部的工作職責是:全力組織傷員救治、人員疏散轉移和群眾安置工作,維護現場治安和交通秩序;調動應急救援隊伍,調集應急救援物資裝備,開展應急處置工作;隨時向市應急指揮中心報告處置進展情況。

  2.5.3 事發地質監、安全監管、公安(含消防)、衛生、環保等相關部門應在現場指揮部的領導下,按照各自職責積極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2.6 專家組

  2.6.1 市指揮部辦公室根據特種設備的分布特點,建立相應的專家組。專家組由當地的檢驗檢測機構、特種設備生產和使用單位、大專院校、科研單位、行業協會和相關成員單位的專家組成。專家組每半年召開1次會議,對近期發生的事故案例進行研究、分析。

  2.6.2 專家組的主要職責是:對特別重大特種設備事故的處置工作提出建議;根據不同類型和有可能發生特別重大、重大事故的特種設備,制定專項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指導書,指導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參與市和區縣人民政府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與應急救援專業指導書的制訂、修訂工作;對特種設備事故應急處置進行技術指導;為公眾提供有關特種設備事故安全防護知識的技術咨詢;承辦市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2.7 區縣應急機構

各區縣人民政府成立相應的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指揮機構,負責本行政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义市| 清徐县| 临清市| 新沂市| 天柱县| 安达市| 新津县| 马公市| 仙游县| 湘乡市| 志丹县| 锡林郭勒盟| 辽阳县| 金乡县| 德格县| 泾源县| 台北市| 博客| 历史| 民乐县| 连山| 大同县| 阿勒泰市| 台湾省| 姚安县| 石渠县| 临邑县| 化德县| 宝坻区| 高台县| 确山县| 泗水县| 沧源| 丰都县| 潜江市| 高青县| 海安县| 邯郸县| 平昌县| 如皋市| 凯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