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我剛從大學畢業,分到會同縣氮肥廠當見習技術員。
10月的一天,氨合成塔電爐檢修,需要拆卸塔小蓋。塔頂的平臺上機修班長帶著3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已經做好了拆卸的準備。這時機修班長叫我:“小江,現在系統在放空,你負責看好合成塔出口壓力表。指針到零時,就通知我們。”
班長如此鄭重的交待,這里面的重要性,我當然明白:氨合成塔工作壓力為180個大氣壓,小蓋也重達一百多公斤。如果塔內氣體壓力沒放干凈,他們拆卸小蓋就有危險,要么小蓋一沖而起,砸死人;要么就是里面氫氣噴出著火,燒傷人。我當然不敢馬虎,兩眼一直死盯著那壓力表,等著指針慢慢下落。一直到零位,我便通知了塔上的班長。班長說“小江,你再去看一次。核對一下壓力表沒看錯吧?”我又跑回去看了一遍,再次告訴他們:“的確沒有錯!”這時機修班長把手一揮:“拆!”3個小伙子一齊 動手忙開了。
誰知我離開不到一刻鐘,傳來了不幸的消息:塔頂出事了,4個人的臉和頭部全燒傷了。
廠長、生產科長首先追問我是怎么看壓力表的。我無數次地重復,無數遍地發誓:“那壓力表指針真的到了零。”連我最親密的女朋友都不相信,他們萬眾一心地反問我,“既然壓力表指針都到了零,為何塔內還有那么多氫氣噴出來燒傷人?”大家都說我,要么看錯了表,要么看花了眼,要么……
地區化工局一位工程師聞訊趕來了,他們要求廠里重復一次高壓系統的卸壓放空過程。當系統壓力表指針到零時,他們更換了系統壓力表,即把原來最大量程為300個大氣壓的表換成最大量程為24個大氣壓的,這里大家吃驚地發現,新壓力表竟指示為17個大氣壓。繼續放空,到這只壓力表指針為零。又換上U型水銀汞柱壓力計,結果指示系統還有三百多毫米汞柱壓力。
他們告訴大家,我們現在常用的是彈簧管式壓力表,它的工作量程范圍通常是在它的最大量程1/3~2/3的區間內。因此壓力表兩頭(1/3~2/3區域之外部分)指示誤差是較大的。按照化工系統安全卸壓的操作規程,必須采取上面演示的換表操作。單以系統工作壓力表指針為零來判斷卸壓入空結束,是完全錯誤的。
他們進一步指出了卸工人的錯誤。拆卸壓力容器,無論里面有沒有氣(液)壓,都應當先把它當“有壓”對待,絕不能一下子把螺栓緊固件全卸光。而應先把周圍螺栓都旋松二、三個圈,然后用鐵桿等工具把法蘭接口處翹開一條細縫,仔細分辨這里容器內泄漏出來的介質的聲音、氣(液)流速,判斷容器內現存壓力大小,然后再決定繼續拆卸的下一步。
他們的講解,大家聽得心服口服。本來準備處分我的,后來也沒人再提了。別人講這次幸運了我。我想不光我一個人,而且還有大家,包括了后來者。
這次也真正成為我努力學習安全知識的新起點。
下一篇:領導違章闖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