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生產事故,分析原因不外乎兩類:安全意識低下,只重經濟效益,不顧安全;從業人員自救、互救知識缺乏。前者是意識、態度問題,后者是技能問題。安全意識不高和安全技能低下的問題得不到根本轉變,除去國民“人力資源”含金量不高、利益驅使等社會因素外,忽視培訓教育也是重要原因。重形式和證件,輕能力和效果,重疊(不是重復)培訓教育、針對性不強,是目前安全生產培訓教育的通病。
表現形式
《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明確要求企業必須進行安全生產培訓教育,但對培訓權限的規定模糊不清,致使各部門各層次互爭培訓權,重疊培訓的事時有發生,甚至到由上級部門劃分范圍的程度。所舉辦的培訓班,不分行業、工種、層次,人數眾多,時間較短,講授內容繁多而雷同,針對性無法體現。有些培訓目的不明確,主題不突出,是解決意識問題還是技能問題不清楚,很難滿足需求。
在安全檢查時經常會發現,一些企業員工可以拿出少則幾個,多則十幾個的培訓證件,從行業到政府,從主管部門到企業內部,可謂五花八門。但詢問其具體安全知識和自我防范技能時,能回答正確者為數不多。有些企業參加培訓者湊數頂名,一年數次,號稱“應試專業戶”;有的幾年抽不出人來,與培訓數年無緣。這與培訓機構管理不嚴,重考試輕講授,取證容易不無關系。
原因分析
概念模糊,不能因人施教。培訓、教育廣義上講都是“授之以理,傳之以技”。從這一點理解,培訓、教育沒有明顯區別,但從狹義上講或者具體到安全生產培訓教育上來,不同的階段、人群、行業,其內涵和適應范圍就有較大區別:
“教育”主要是提高受教育者安全生產意識,多采用各種講座、會議綜合講授,畫龍點睛。其特點是解決對錯是非問題,明確利害關系,經常性施加深刻影響,涉及專業兼顧深度。
“培訓”則是以掌握技能、增加知識為目的,須采用專題或重點講授,使受訓人員不僅“知其然”,而且還“知其所以然”。其特點是針對性強,力求深度理解,須集中一定時間分行業或專業分層施教。在安全生產的培訓教育中,混淆這些概念,不因人施教,分階段分層施教就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權限不清,培訓內容不規范。培訓教育是安全管理的一項基礎工作,責任權限不清,勢必會形成以營利為目的,誰都想辦,一哄而上,相互爭權的局面,使受訓單位不知所從,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經費和時間搞好培訓教育;內容不規范,勢必會引起培訓內容的繁簡和時間長短的隨意性,不能保證培訓教育的質量。
證書含金量低,監察力度不足。在實際工作中,培訓教育證書的含金量很低,有些企業從業人員上崗時僅考核專業技能,安全操作上崗證僅為應付檢查之用,從業人員有無安全操作合格證無關大局。特別是各級領導的任用,未能將安全培訓合格證作為聘用的條件。再者,安全檢查和監察力度不足,對忽視培訓教育的責任領導、責任人不予追究,助長了輕視培訓教育的歪風邪氣。
費用較高,時間不保證。培訓教育是一項半公益性事業,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費用,但目前培訓教育的費用較高,多者上千,少者幾百,有些企業每年支付培訓教育的經費人均已達30元左右,除去物價漲落因素,已超過90年代初期人均2-3元的10倍以上,制約培訓教育的順利進行。另外,一些企業以經濟效益不好、生產任務繁忙為借口,不提供培訓經費和時間,使培訓教育欠賬較多,從而阻礙了從業人員安全意識的持續提高。
重數輕質,證件泡沫成分較大。有些培訓教育機構和企業基層培訓,把開展培訓教育活動看作是例行公事,敷衍了事,不考慮培訓教育效果,只統計培訓教育數量;不考核質量,培訓合格證泡沫成分較大,辦證容易,受訓者的學習缺乏壓力。
對策建議
1.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頒布的《關于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及其他從業人員安全生產培訓考核工作的意見》,對各級各類人員的培訓責任、內容和課時做出明確規定。各級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和企業應該嚴格按文件精神制定相應的規定和辦法,規范培訓教育機制、培訓內容,實行統一規劃、分類指導、分級實施、因人施教、突出重點的培訓教育模式,避免互爭培訓權限的現象,集中人、財、物,理順各自責任范圍內的培訓教育工作,力爭在落實培訓教育實際效果上有一個較大改觀。
2.在考核、監察培訓教育績效方式上,從單純管培訓教育過程向既管過程又管實踐應用,既管數量又管質量轉變。提倡逆向管理模式,加大培訓部門的責任,在發生違章事故后不僅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也要追查培訓部門的培訓責任。引入競爭機制,推出培訓教育機構(部門)的名牌,淘汰不合格的培訓教育機構(部門),盡快形成自我約束、自我完善的長效發展格局。
3.提升安全培訓教育證件的權重,除目前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直接監管特種作業人員外,要逐步擴大統一監管的工種范圍,有選擇地開展培訓教育社會化、中介化改革試點,強化訓后違章記分、吊銷證件的監管力度,使安全培訓教育證件真正成為領導任職、員工上崗的必要條件。
4.建議國家宏觀調控培訓教育經費的收支平衡體系,必要時召開培訓教育收費聽證會,抑制物價部門、培訓機構一錘定價的不合理現象,促進服務企業、就近辦學、節資高效方式的形成。行業部門和大中型企業可以嘗試籌建安全生產培訓教育基金,探索基金統籌使用的可能性,以降低培訓教育經費受企業階段性經營效益升降影響的風險,保證培訓教育經費及時到位。
5.安全生產培訓教育應該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工作,不能單純依靠生產過程來完成,各級學校特別是大中專和職業教育學校應該開設安全生產教育課程,或將安全生產技術滲透到各專業課程中,使人力資源進入社會前就具備一定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為企業生產過程的安全生產培訓教育奠定基礎。
下一篇:安全培訓方法與效果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