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國務院強調要“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切實加強監督管理,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如何把握機遇,既擔負起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歷史重任又實現進一步的發展,是擺在我們每個安全生產監管干部面前的大課題。通過實踐我們感到,盡快實現信息網絡化建設是推動安全生產監管全面發展的當務之急。
信息化促進安全生產監管
近年來,信息化工作正在由局部的技術輔助性工作發展成為全局性工作,特別是在工作職能拓展,提高安全生產監管的管理水平,以及安全監管人員隊伍建設上,信息網絡化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全生產的管理模式將有很大的轉變,技術保證——實現信息網絡化,將起到統帥全局的作用。我們可以用技術上的首先突破,帶動全局職能的擴張。這種職能擴張,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強化監管力度。信息網絡技術可以對每個企業的管理完全網絡化,將來任何獲得授權的人只要能夠在網上輸入這個企業注冊號,和這個企業有關的各種記錄就能夠一目了然。
(二)增加監管手段。我們可以針對安全生產數據信息急劇增加,管理工作日益復雜的特點,研究和開發《重大危險源安全監控管理系統》。實現企業安全生產信息的全面動態的點對點管理,就是信息化工作對管理的深入促進。
(三)擴大服務范圍。審批部門均實行“一網式服務”即“互聯審批”辦法。這樣可以讓企業足不出戶地申請、辦理有關審批手續和其他政務工作。其次,還可以推進安全培訓信息化和教學手段現代化建設。采用現代化培訓設施、計算機等多媒體甚至網絡開展安全生產培訓和教學,提高培訓對象的參與程度和培訓效果。
信息網絡化的主要任務
信息網絡化工作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各級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本著“先易后難、先簡后繁”的原則逐步推進信息網絡化工作。這項工作包括:辦公自動化、內部辦公系統、電子政務、網絡監管四個方面。
(一)辦公自動化。在每一個業務系統之間盡可能地實現信息共享,使網絡的整體效率和每個使用者的收益提高。除了明確規定不能夠公開的信息外,其他內容都要互連共享。
(二)內部辦公系統。內部辦公系統主要是提供辦公支持、決策支持、公文流轉等服務。應用有以知識管理為核心的政務辦公系統,電子公文交換系統,這是政府互連互通最重要的應用。政務信息發布系統,包括信息的采集、編輯、審批和發布流程,網上刊物的編輯和發布,政府部門間的政務信息交換。安全生產決策支持系統,為領導決策提供一個很好的支持。
(三)電子政務。電子政務主要包括網上行政審批和統計系統。行政審批是政府機關的重要職能,網上審批系統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并增加政府辦公的透明度。網上審批系統的最終對象是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
(四)網絡監管。網上監管是通過高科技利用網絡實現對管理對象的自動管理。在這方面可以進行兩個方面的嘗試:一是通過《安全生產監控及電子臺賬軟件》對生產經營單位進行電子管理,統計報表、資料及時進行網上傳輸;二是利用網絡程序和現場監視設備對重大危險源和事故隱患實現網絡跟蹤、監測和控制。
為監管創新提高干部素質
要實現對網絡經濟的有效管理,最根本的還在于人的素質。當務之急是加強對有關人員網絡應用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更新知識結構,掌握與新的崗位相適應的信息技術,并學會利用這些新技術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協作和信息處理能力。同時安全監管部門應該重點培養一批既精通業務、懂管理又掌握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重視知識,尊重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網絡化已經在不知不覺之中滲透到安全生產管理的方方面面,我們必須抓住有利時機,用信息技術推動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的發展和創新。
上一篇:關于重大危險源的監督與管理
下一篇:安全需要固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