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安全是人們在長期從事生產、勞動過程中,不斷總結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而形成的一種防止危害肌體健康、杜絕財物損失、避免影響勞動效益效率的行為總和。“安全”是一種職業習慣,只有這種職業習慣的養成,才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安全素養”。
每個人都渴望事業的成功,渴望成功的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有一個職場生涯規劃,每個完善的職場生涯規劃都會有一個起點,我們把這個起點定為:安全素養的養成。“安全素養”作為衡量一個人整體素質的標準之一,在職業評價中占重要地位。因為安全關系到勞動者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關系到用人單位的生產效益與效率、生產文明程度以及可持續發展,關系到國家和社會的長治久安、文明進步等等。所以說“安全為本,安全為天”!在“天”字號的大事面前,馬馬虎虎、是非不分、責權不明,豈不是害己害人?缺乏“安全素養”就是缺乏責任心與責任感,不論其他方面多么優秀,對其“整體素質”的職業評價亦是“較差”,這是毋庸置疑的。試想,哪家用人單位敢錄用、提拔一個沒有安全素養的“人才”?換句話說,事故頻發誰又賠得起呢?更何況國家有明文規定:發生安全事故,執行職務人員監管不力,責任要追究;各級負責人管理不到位,連帶責任也要追究。一個人因缺乏“安全素養”而不能被錄用、不能被提拔,豈不是自身職業生涯設計的重大失敗?如此看來,養成“安全”的職業習慣,形成自身的一種“素養”,是職業生涯成功的關鍵和先決條件。
那么,安全素養如何養成呢?一是把“安全”意識、行為融入到生產、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從點滴小事做起,堅持不懈,細微觀察,摒棄僥幸心理,形成習慣;二是參加全方位的安全培訓,“學三程、反三違”;三是遵守勞動安全衛生法規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準,防止勞動過程中的事故,減少職業危害;四是用安全這把“標尺”來衡量自身的職責履行和工作業績,有如對鏡自省,善莫大焉;五是參與安全管理,并視為職責和義務的履行,在實踐工作中及時發現、消除安全隱患,防范不安全因素,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安全素養”成為自身整體素質構成要素的時候,將成為你職場生涯進步的階梯。
上一篇:安全管理以人為本破解難題
下一篇:安全生產理論創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