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李伯勇說:行業管理當前不能弱化,今后也不能取消。2005年,李毅中說:要加強基礎產業的行業管理。200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證實:造成當前安全生生產形勢嚴峻的原因之一,是行業管理弱化,安全監管體制不順。
自今年2月國家安監總局成立以來,局長李毅中針對“行業管理弱化”的現實問題,多次強調要“加強基礎產業的行業管理”。實踐證明,沒有行業管理,必有安全盲區;行業管理弱化,難求對癥之法。行業的存在與主管部門的撤銷和企業的所有權、經營權的變更無關;但處在行業中的企業的正常運行卻與懂得行業特性的安全管理有關。
這些年,人們對個別行業的安全關注是空前的,而對更多行業的放任也是沒有先例的。對一些高危的重點行業而言,如果在管理上通過其原來的主管部門從安全的角度加以強化,做出榜樣,以點帶面,促進各行各業尤其是基礎產業的安全生產,無疑是一項好舉措;但事與愿違,擺在人們面前的事實是,在行的沒做好,不在行的又做不好。有學者認為,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在于當初沒把各個行業的安監機構和專業人員整合到一塊,以致工作時捉襟見肘。加之由于以部門劃行業的思維習慣所引出的子虛烏有的“安全生產行業”構想,以及過去單一行業背景養成的行為方式等等,這些根深蒂固的因素,在人們的視線之外被帶進工作對象迥異、工作內容全非的綜合管理部門,于是便形成自我羈絆,使行業保護的慣性演化為部門自固的新弊,使橫跨各行的職能設想因體制缺陷而欲速不達。此判斷也被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在今年五六月間對《安全生產法》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時所發現的問題所證實。檢查組認為,造成安全問題相當突出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行業管理弱化,安全監管體制不順”。這是8月25日,李鐵映副委員長在向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報告檢查情況時說的。
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一般而言,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涉及到行業標準與專業技術,且大多是隔了行就看不明白的事。對此,今年3月7日,剛剛上任7天的李毅中局長在新華網與網友交談時舉了一個例子,很有說服力。他說:我到石化企業,到化工企業,或者相近的行業去檢查,可以說瞞不了我,有問題我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是,讓我到航空公司去檢查。說實話,我去檢查,真是坐飛機一樣。他們領著我看飛機的維修,飛機的制造,在調度室看運行圖,把飛行資料拿出來看……我確實挑不出毛病來,與其說是檢查,不如說是參觀。他還說:要提倡專家檢查,一種業務,如果完全不懂,去檢查,就流于形式。
說到間接原因,就更為復雜,不管事故大小,皆多因一果,且牽扯面寬。同時,隨著經濟社會條件的變化,發生在企業的事故,其誘因可能在企業之外,負面影響也可能是社會后果大于企業后果,例如中石油“12·23”井噴。因此安全管理在面上是綜合的,而內里卻有著很強的行業性及由此形成的專業性和獨立性。認識到這一點,我們的努力就將事半功倍。
當下公共安全問題頻仍,但有許多事情并不是游離于企業生產安全之外的新問題。南京石化行業6月下旬發生的兩起氨氣泄漏,前者致多人中毒,后者使多名村民和路人被熏倒,數十畝莊稼和草坪被熏枯萎。6月20日重慶開縣縣城一家食品公司氨管破裂,液氨噴出,殃及數萬群眾。7月4日,上海市區液氨鋼瓶爆炸,60多人中毒。這些都是不容忽視的存在于行業及有關企業的安全問題,若不問行業特性,或由于專業局限只能浮在面上去抓,很難走出治標的誤區。
在對行業管理的看法上,今年6月25日,李毅中在安監法制高層論壇上說,“……政府不管企業是正確的,但是在工業化初期不能不管行業。這些年行業管理沒有跟上去,行業的技術標準、產品標準、設計規范等多年沒有修訂……”這使筆者想起1995年11月13日對勞動部部長李伯勇的一次采訪,深感兩位領導對安全管理的看法是英雄所見,是跨越時空的不謀之合。李伯勇說:“弱化行業管理不大合適,將來機構改了,行業還存在,還有行業協會、公司,所以行業管理還是需要的,當前不能弱化,今后也不能取消。”他還說,你們媒體要對“企業負責、行業管理、國家監察、群眾監督、個人遵章守紀”多作些解釋。企業負責不是說只有企業才有責,不管是誰,該負什么責就得負什么責,有些甚至是法律責任,包括行使國家監察權力的勞動部門,你監察,老出事故,你勞動部門沒有責任?筆者以為,這絕非巧合,因為二位領導都曾經滄海,有切身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