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隱患治理年”,隱患治理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要加大對重大危險源的監管。
我國對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監管起步相對落后于經濟發達國家,但政府及其安全生產監管部門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為了有效做好事故防范工作,有必要對重大危險源及其安全監管進行認真研究。由于安全管理的復雜性,有效地預防和控制事故需要采用系統工程的思想和方法。為進一步促進完善重大危險源管理體系的完善和落實,建議開展下述幾方面的工作:
1、提高全社會對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的認識
重大危險源是安全管理中危險程度較高的環節,對重大危險源的管理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的責任,也是全社會應該關注的焦點,應該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提高民眾的安全意識,創造一種全新的安全文化氛圍。
2、進一步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研究
重大危險源是動態的,重大危險源的種類和臨界量、存在場所均呈動態變化,重大危險源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在變動。根據現行相關國家標準、法規,進行辨識、管理,有很大的局限性。重大危險源管理理論要不斷發展,必須建立一套適應中國重大危險源特點的理論。
3、政府應盡快建立和完善各項配套管理辦法
近幾年出臺的有關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使得執行者有了初步的依據,但在具體執行中存在著各文件理解缺乏統一性的問題,對一些概念的表述不夠明確、清晰,執行的各方站在不同的立場,同一個概念,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解釋,執行時難免存在差異。建議盡快建立和完善配套文件,各地還要制訂自己的重大危險源的實施辦法,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并建立與安全法制體系相適應的安全執法監察隊伍,才能從法制上確保重大危險源的管理真正落到實處。
4、必須運用高科技手段,完善重大危險源監控體系
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測手段,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要盡量用現代化儀器、儀表,用電子計算機技術監視。在計算機網絡普及的今天,應該把傳感技術同計算機技術結合起來,建立一套測定、分析、報警、應急措施的完善系統。應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將重大危險源申報、普查、評價、監控與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和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建立基于重大危險源辨識、評價、控制和重大事故應急救援系統的全國重大事故預防控制體系。
5、建立重大危險源管理的“三同時”
對于重大危險源的管理要做好“三同時”,即重大危險源構成前進行風險評價,將重大危險源安全規劃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和土地使用規劃,在老城區改造、新城區開發和工業園區建設規劃中增加安全專項規劃內容,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切實落實到規劃、設計等源頭階段,為提高重大危險源的本質安全度和日常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6、提高人的安全技術素質,提高安全操作的標準化程度
提高危險源管理人員的安全技術素質,是預防事故發生的關鍵環節。近幾年來國內外推行的標準化作業,就是規范員工行為,保證安全的舉措之一。對于危險源的管理人員,則應遵照工藝紀律、安全技術規程、作業指導書的要求,讓員工的動作行為簡便、規范,從而避免管理失誤、指揮失控。
7、政府管理部門應監督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的經費投入
在重大危險源的監管上,安全管理經費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沒有資金的保障,各項技術手段、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的實施將無法執行。國家、地方政府和企業要共同投入資金,確保重大危險源定期檢測檢驗、安全評估、應急救援工作正常開展。
上一篇:安全理念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