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業是安全生產監管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安全監管部門的主要服務和監管對象,只有加大中小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督和管理才能實現安全生產形勢的好轉。
關鍵詞:中小企業 安全生產
0 引言
中小企業是支撐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經濟發展的希望,也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中小企業是安全生產監管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安全監管部門的主要服務和監管對象,只有加大中小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督和管理才能實現安全生產形勢的好轉。
1 我國中小企業安全生產的現狀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4300多萬家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9.3%,占GDP的55.6%,占工業新增產值的74.7%,占社會銷售額的58.9%,占稅收的46.2%,占出口額的62.3%,占就業崗位的75%以上。中小企業的數量多、地位重、貢獻大,但與一些國有大型企業相比,安全生產狀態還有一定的差距,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生產條件簡陋,工藝裝備水平低和技術水平差,安全生產事故時有發生。 分析事故的原因,多為違章操作、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等造成的,所以,當前加強中小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非常重要,強化監管是重中之重。
2 我國中小企業存在的主要安全問題
2.1 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到位。中小企業行業內部競爭激烈,企業利潤空間相對緊縮,對安全隱患整改的投入不夠,生產條件簡陋,作業環境差、加之企業個別負責人安全生產意識淡薄,只追求利潤忽視安全,增大了安全事故發生的風險。
2.2 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較差。從業人員大多以農民工為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再加上沒有經過嚴格安全培訓,就匆匆上崗,因此他們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識,不具備起碼的安全意識,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的問題仍然存在,因此而造成的事故時有發生。
2.3 個別企業法人法制意識淡薄。有的企業法人不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不按國家及行業安全技術規范規程進行管理,他們對待安全生產問題存在著麻痹、馬虎、漫不經心的僥幸心理,致使產生惡性循環,更有甚者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導致企業安全隱患整改不力、險象橫生,終而鑄成大禍。
3 對我國中小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對策和措施
3.1 認真貫徹和落實國家法律法規。通過進一步貫徹和落實《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為契機,突出“安全發展”這一主題,立足于增強企業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法制觀念,推動安全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安全氛圍,使“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在社會上形成“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氛圍,最終達到提高企業法人的安全素質,把安全生產事故將到最低點,保證我國中小企業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3.2 有針對性的開展安全培訓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教育培訓計劃,開展安全知識、法律法規、安全技能等教育培訓活動。對企業新錄用的員工必須執行先培訓后上崗,企業內部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員安全培訓考核,力爭培訓人員達到100%。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企業主要負責人的安全素質和重視安全生產工作的程度;進一步提高企業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達到兩個提高。
3.3 完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制訂和完善安全檢查、隱患排查、設備管理、勞動防護、教育培訓和應急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同時,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制訂詳細的操作規章,營造企業安全文化,切實保障廣大員工的安全和健康,防止事故的發生。
3.4 加大安全投入力度。中小企業在不斷發展中應增大經費投入,逐步更換和改造舊工藝、舊技術,增加安全裝置和設施;增加對特殊高風險崗位職工的個人防護措施;增加安全警示標志,從本質上消除企業的不安全因素。
3.5 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檔案。各級安全監管機構要摸清本區域中小企業的底數,建立安全生產信息資料檔案,隨時掌握中小企業的安全生產情況。健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產檔案。安全生產檔案應包括中小企業的基本概況、安全生產主要負責人和有關安全管理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管理規章制度、生產工藝操作規程、主要危險危害因素、重大危險源隱患情況、事故應急處置方法和預案、安全檢查和隱患整改、安全技術資金投入、員工安全教育情況、安全生產活動記錄、事故發生原因及處理情況等內容。
上一篇:努力構建以人為本的安全管理體系
下一篇:淺談安全生產綜合監管的手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