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介紹] 1989年9月5日,某港一裝卸公司接卸“臺航8268”和“臺航8261”輪所載的農藥呋喃丹。該批貨物包裝質量極差。艙底撒落的粉末有3~5公分的厚度。作業途中下了一場大雨,工人們蓋好船蓬后便休息、吃飯。雨停之后繼續開工。此時船艙內悶熱潮濕,空氣混濁。作業完畢后,先后有13人出現頭痛、胸悶、嘔吐等癥狀,后經送醫院診治,確診為呋喃丹農藥中毒。幸虧救治及時,13名工人不日恢復健康。
[事故原因分析] 呋喃丹,又名克百威,聯合國編號為2757,屬第六類•毒害品。呋喃丹系農用殺蟲劑,劇毒。人與動物經口腔進入消化道則嚴重中毒。若空氣中有呋喃丹微粒經人體吸入時也會引起中毒。
本案中的作業人員在呋喃丹大量撒漏的環境中工作,不可避免地會吸入或口腔內沾上該物品的微粒。據事故發生后調查得知,工人們沒有戴口罩、手套。中途因雨停工休息,也沒有作洗手、漱口等個人衛生,就抽煙、喝水、吃飯。繼續開工后艙內空氣混濁,呋喃丹的微粒彌漫,也沒有作防塵處理。
[案例評議] 對于毒害品作業,尤其是包裝質量差、內裝貨物撒落時,特別要注意對人體可能造成的危害。這時首先要給裝卸工人配備全套防護設施,防護服、隔絕式呼吸器,或特制的口罩、手套等。作業人員進入船艙作業應采取定時輪換的措施,現場有醫務人員監察。作業人員離開作業現場后應立即更換衣服,對眼睛、鼻子、口腔等要用大量清水洗凈。在這些措施落實之前不得進食,不得吸煙。本案顯然在這方面存在問題,致使工人出現中毒癥狀。由于消化道中毒一般比呼吸道中毒表現癥狀要緩慢,所以中毒反應出現在作業完畢之后。由于本案這些作業工人都是外來的打工者,住的是集體宿舍,發現上述中毒癥狀后容易及時引起警覺。如果是本地分散居住的職工,出現中毒癥狀后可能會延誤診治,則中毒程度會加大,后果則不堪設想。
下一篇:一起硫酸二甲脂中毒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