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業安全健康法規的概念
職業安全健康法規是指調整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同勞動者或生產人員的安全與健康,以及與生產資料和社會財富安全保障有關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職業安全健康法規是國家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通常說的職業安全健康法規是對有關生產過程中的法律、規程、條例、規范的總稱,例如,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及有關部委、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頒發的有關安全生產、職業安全健康、勞動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規程、決定、條例、規定、規則及標準等,均屬于職業安全健康法規范疇。
職業安全健康法規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職業安全健康法規是指我困保護勞動者、生產者和保障生產資料及財產安全的全部法律規范,這些法律規范都是為了保護國家、社會利益和勞動者、生產者的利益而制定的。例如:關于安全生產技術、安全工程、工業衛生工程、生產合同、工傷保險、職業技術培訓、工會組織和民主管理等方面的法規。狹義的職業安全健康法規是指國家為了改善勞動條件,保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以及保障安全生產所采取的各種措施的法律規范。例如,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對女工和未成年工勞動保護的特別規定,關于工作時間、休息時間和休假制度的規定,關于勞動保護的組織和管理制度的規定等。職業安全健康法規的表現形式是國家制定的關于職業安全健康的各種規范性文件,它可以表現為享有國家立法權的機關制定的法律,也可以表現為國務院及其所屬的部、委員會發布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指示、規章以及地方性法規、規章等,還可表現為各種勞動安全衛生技術規程、規范和標準。
職業安全健康法規是黨和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的集中表現,是上升為國家和政府意志的一種行為準則。它以法律、法規的形式規定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行為準則,規定什么是合法的,可以去做;什么是非法的,禁止去做;在什么情況下必須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等,用國家強制性的權力來維護企業安全生產的正常秩序。因此,有了各種職業安全健康法規,就可以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一旦違反了法規,無論是單位或個人,都要負法律責任。
二、職業安全健康法規的特征
職業安全健康法規是國家法律法規體系的一部分,因此它具有法的一般特征。
我國職業安全健康法律制度的建立與完善,與黨的安全生產政策有密切的關系。政策是法規的依據,法規是政策的定型化、條文化。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我國的法制很不完備,在沒有安全生產法規的場合,只能依照國家的安全生產政策指導安全生產工作。這時,國家的安全生產政策,實際上已經起到了法規的作用,已被賦予一種新的屬性,這種屬性是國家所賦予的,而不是政策本身所具有的。
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發展,有關職業安全健康方面的法律、法規已逐步完善,用法制的手段來維護企業的安全生產秩序,保障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已成為現實,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我國職業安全健康法規具有以下特點:
1.保護的對象是勞動者、生產經營人員、生產資料和國家財產;
2.職業安全健康法規具有強制性的特征;
3.職業安全健康法規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具有政策性特點,又有科學技術性特點。
上一篇:職業安全健康法規的本質及其作用
下一篇:OHSMS文件的結構·標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