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和50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別給他們去信,請他們談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其中有兩封回信談的都是一件事:分蘋果。
一個監獄的犯人寫到: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大小不同,弟弟搶先說非常想要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不料,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于是我靈機一動,立即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把最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聽了非常高興,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了我。從此,我學會了說謊。
另一封信是一位來自白宮的著名人士寫的: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出幾個蘋果分給我們兄弟。我們都爭著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紅最大的蘋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誰都想得到它。很好!那么,讓我們來做個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干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利得到它。”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了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
一個中國人看到這兩個故事后,也講了一個分蘋果的故事,前半部分與后一個故事相同。媽媽確定了分蘋果的原則后,老大立即拿起工具在烈日下干了起來。等到老大干完活,汗流滿面地來到媽媽面前時,桌上只剩那個最小的蘋果。兩個弟弟正在媽媽身邊乖順地啃著又紅又大的蘋果。老大哭叫著說:“說好的,誰干得好,誰吃大蘋果。”媽媽怒斥道:“你的動機就不對,你干活只想得到你想得到的東西。”老大爭辯說:“可弟弟他并沒有干活呀?”媽媽怒火沖天:“既然你這么會干,你為什么不替他們干了?”老大嗚咽著無奈地離開,身后傳來媽媽和弟弟的歡笑聲。
三個媽媽分蘋果的方式,反映了三種不同的家庭“文化”,將極大影響孩子們日后的思想和行為,而母親在其中扮演著“領導角色”。任何企業,在安全文化形成之初及建設過程中,都是由決策層推動著,老板決定建設什么樣的安全文化、投入多大力度、基本建設方針和政策等等,他們就是那個“分蘋果的人”。
決策層關注經濟走勢、市場變化、政策變化、企業發展、員工利益等重要問題,對這些利害得失的取舍,決定著“安全”在他們心目中位置。正如“船老大”在指揮航船劈風斬浪所發揮的關鍵作用那樣,世界上每一個獲得卓越績效、得以持續成功發展的企業中,都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或領導團隊。在推動安全文化建設方面,決策層的作用表現為:
安全文化的倡導者。決策層決定建設什么樣的安全文化及企業的核心安全理念。一個具有科學發展觀、安全觀并遠見卓識的企業家或領導團隊,會造就一個優秀的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的推動者。安全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不斷投入,及各部門之間多層次、全方位的協調與配合,更需要全體員工的共同參與。領導的態度和行為,可以調動每個部門每個員工的積極性,同時,在人力、物力、財力給予大力支持。沒有領導的推動,安全文化建設基本上是紙上談兵。
安全文化的標桿。行軍打仗,將軍必須一馬當前,“御駕親征”帶來的示范和鼓舞效應,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對員工起著重要的示范作用。企業領導只有自覺地融入到企業安全文化中,才能帶動大家不斷努力去實現愿景。如果領導隨地吐痰,怎么說服手下的員工們搞好“5S”管理呢?
因此,“決策層行為”作為《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評價準則》的重要一級指標,其評價結果可以表明企業領導層對于安全工作的重視程度、對安全文化建設的推動作用等,評價的重點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公開進行安全承諾
首先,決策層需要親自參與建立安全責任制和重大決策。參與的方式和深度都是對這個指標進行評價的重點,領導參與不但可以表明高層對安全工作的一種態度,更可以讓領導深入了解這些制度、決策內容的價值和意義,從而推動安全文化的建設。其次,決策層要在通過比較權威的途徑,親自將這些重要的內容公布出來,比如專題會議、年終會議、紅頭文件等,一定要避免讓員工感覺是在“作秀”。
第二、履行安全責任
決策層必須利用自己的權威和資源調動能力,履行三項重要的安全責任,包括:將“安全”列為高層人事變動考核的重要指標;對安全工作進行必要的、足夠的投入;親自檢查安全工作并對員工進行安全培訓。
第三、進行“自我完善”
現代社會知識與技術高速更迭,互聯網的興起,更使這些信息能夠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一個既不了解內部安全工作的特點,也不知道外部安全環境、技術與政策的變化的決策層,怎么可能做出正確的安全決策?除了個人的性格特征外,知識就是構成“領導力”的重要因素。“農民總理”的情況只能出現在特殊年代,要想創造一個優秀的安全文化,決策層必須要不斷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