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企業和環境”共同框架下的企業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為維護安全而創造的各種物質產品以及形成的觀念的總和;是人類在生產活動中所創造的安全生產、安全生活的精神、觀念、行為與物態的總和;是安全價值觀和安全行為準則的總和;是保護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文化。安全文化的功能表明安全文化對安全生產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安全生產是企業永恒的主題,是企業綜合管理水平和發展水平的體現。本文提出人文文化、科技文化、生態文化三位一體的安全文化構建體系,為企業進行安全文化建設明確了方向,同時也為安全生產打下了基礎。
人是企業的人、企業是社會的企業,是環境的企業。企業不存在了,人的安全自然就沒有什么意義了,環境無以承載企業了,企業又怎么能健康、持續地發展呢?而這樣的企業又談何有安全文化建設呢?所以我們研究企業的安全文化不能僅僅局限于企業的人,人的安全固然非常重要,但更應該把人、企業和環境視為企業安全文化這個體的三個面,將三者同盤考慮,否則就會出現“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局面。
企業的員工應該如何進行安全生產,企業如何進行安全制度建設這些都是建立在一個基本假設基礎之上的,那就是企業是長久不衰的,企業可以無限地從環境中獲得物質、能量和信息來促進自身的健康、持續發展。可是這樣的假定又是如何能保證實現的呢?沒有人論證過,至少沒有人將人、企業和環境這三者綜合起來論述過。如果這樣的假定已經開始動搖了,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將目光轉移過來,探討這種假定又是如何得以成立的呢?本文就嘗試將人、企業和環境三者綜合起來進行研究,筆者認為只有這樣的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才是有根有據的。
2企業安全文化的基本維度
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其自身的層次結構,有有形的部分也有無形的部分。例如談起中國的五千年文化,可以找到大量的出土文物以及書籍的記載,也有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企業安全文化也不例外,縱向來說,有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分,橫向而言,有人文文化、科技文化和生態文化之別,縱橫交錯,便編織了一張安全網。《莊子》中有一段話,大意是有人問莊子,“道在哪里?”莊子回答,“在螻蟻、在瓦壁、在屎溺。”言下之意是說:“道無處不在。”如果將企業安全文化理念比作是“道”,它應該也是無所不在的。在企業的環境、標志、制度、產品、服務、行為等各個方面都有企業安全文化的身影。
2.1企業安全文化的縱向之維
器物文化是企業安全文化的表層部分,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或者可以感受到的行為,它可以分為靜態的物質文化和動態的行為文化,如安全設施、工藝布置以及使人處于安全、衛生、舒適乃至享受的工作環境都是看得見的物質文化。除此以外,還有在安全觀念的指導下,人們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的安全行為準則、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等一些行為文化。現代工業化社會需要的行為文化是,進行科學的安全思維、強化高質量的安全學習、執行嚴格的安全規范、進行合理的安全操作、掌握應急自救技能、進行科學的安全領導和指揮等等。古人云:“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物質文化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倫理和道德的基礎,是形成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前提和條件。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安全法律法規、條例,各種安全管理體系、安全教育、安全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等等。安全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安全思想意識、安全理念、安全價值標準,在安全生產上,觀念形態的價值觀、信念、行為規范是企業安全文化的核心,它的外在表現形式體現在企業生產宗旨、方針、目標、體制等方面。
2.2企業安全文化的橫向之度
企業安全是行為安全、科技安全、生態安全的統一體。在一個企業里,人文文化、科技文化、生態文化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三者共同表征著一個企業的安全水平,而企業的安全水平則是企業安全文化的物質表現。企業安全文化表現在方方面面,除了通常所說的注意安全,不要傷害到人,延伸到對科學技術的認識以及對環境的保護。這其中既有我們最直觀的安全文化,也有內涵深刻的安全文化,總之都反映著企業安全文化的核心內涵。一方面,安全文化是尊重人的生命的文化,我們經常強調“安全第一,責任重于泰山”這樣的口號,無非就是突出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對人的生命的重要性。生命只有一次,我們只能預防、避免事故的發生,從而保全我們的生命,由此可見,安全文化體現著強烈的人文關懷。此外,安全文化通過器物層向我們直觀地傳遞信息,在科技視野中是以企業科技安全和企業安全科技來體現的。企業科技安全考察企業是否能夠抵御國內外同行企業以科技手段損害企業利益的行為或企圖,考察企業科技系統是否不受重大破壞和危害,企業科技安全表示在一定的社會環境條件下由科學技術因素以及科學技術與企業安全因素相關性所構成的企業安全的一種態勢,這種態勢描述了企業利益免受國內外同行企業科技優勢威脅的能力。企業安全科技考察科技能否發揮對企業安全的保障作用。企業安全科技是確保安全生產的基本手段和實用方法,是安全管理和科技進步的綜合體現。此外,企業安全科技也是解放生產力、保護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重要途徑,是保護從業人員安全地進行生產的根本保障。再一方面,安全文化是企業社會責任在文化領域的延伸。一個不愿意承擔社會責任,一個對社會沒有貢獻的企業是一個沒有前途的企業,而一個事故頻發的企業的社會價值和貢獻只能是負數,要想可持續發展,就要把社會責任納入到企業生存發展戰略中去。尤其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在創造第一生產力的同時,也可能釋放出巨大的破壞力,這就要求企業不能唯利是圖,必須高瞻遠矚,將經濟利益、社會利益和環境利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唯有如此,企業才能健康持續地發展。我們也不難發現,人文文化、科技文化、生態文化在企業安全文化中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彼此作用、相互滲透的,三者作為整體共同反映了企業安全文化的水平。
3企業安全文化的核心功能
3.1文化和經濟的關系
文化與經濟是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的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了文化觀念,文化觀念也反作用于經濟建設。優秀的文化對經濟建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低劣的文化則抑制了經濟的發展。美國的文化人類學家萊斯利•懷特曾經提出:“行為是文化的函數”。行為是個體心理素質和環境外力相互作用的結果,個體的心理因素包括知覺、思維、情感、意志、動機、價值觀、態度、能力、氣質、性格等,這些心理因素無一例外地受到文化的影響,尤其以思維、意志、價值觀、態度受文化的影響較大。而經濟活動本身就是由若干的行為所組成,由此,文化必然影響著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了,又可以更多地投入到文化建設中去,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不可能獨立存在。
3.2企業安全文化的作用
企業安全文化是全體員工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企業安全文化有一種慣性力量,它支配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規范著人們的行為習俗,約束著人們的情感抒發,左右著人們的審美趣味,規定著人們的價值取向,體現出強烈的終極關懷。首先,企業安全文化對企業安全生產工作起凝聚、協調和控制作用。集體力量的大小取決于該組織的凝聚力,取決于該組織內部的協調狀況和控制能力。文化是一個組織對外適應和對內整合的機制,一個組織具有良好的文化,管理者和員工就能形成積極向上的共同價值觀、信念、行為準則,進而產生更強的組織承諾,運行更有效率,也會產生更好的效益。其次,企業安全文化可以使生產進入高效的良性狀態。企業安全生產決策是在一定觀念的指導和文化氛圍下進行的,它不僅取決于企業領導及領導層的觀念和作風,而且還取決于整個企業的精神風貌和文化氛圍。積極向上的企業安全文化可以為企業安全生產決策提高正確的指導思想和健康的精神氛圍。再次,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準則,可以形成強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內驅力。積極向上的企業安全生產精神就是一把員工自我激勵的標尺,員工用此來對照自己的行為,找出差距,可以產生規范工作行為的驅動力;同時,企業內共同的價值觀、信念、行為準則等等又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它能使員工產生認同感、歸屬感、安全感,起到相互激勵的作用。最后,企業安全文化對企業每個員工的思想和行為具有約束和規范作用,這種作用與傳統的管理理論所強調的制度約束不同,它雖然也有成文的制度約束,但更強調不成文的軟約束,它通過文化的功能使信念在員工的心里形成一種定勢,構造出一種響應機制,只要有誘導信號發生,即可得到積極響應,并迅速轉化為現實行為,從而能夠有效地緩解員工的緊張心理和削弱由此形成的心理抵抗力,從而產生更強大、更深刻、更持久的約束效果。
4結語
企業安全文化是一種優秀的文化,它關乎人的生命、關乎環境的保護還關乎社會的發展,由此極大地促進著經濟的發展。歷史證明,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相對穩定的信息流,人類的思維模式與行為方式都是由相應的文化培育而成的。正是高度發展的安全文化才使人們認識到安全是發展經濟的前提條件之一;理解了安全在企業生產中的重要地位;體驗出傷亡的代價是不能用經濟效益彌補的等等觀念的深刻內涵。由此,企業安全文化可以讓我們認識到自己在安全生產中應該承擔的責任,進而明確自己的安全行為規范。此外,企業安全文化可以使科技朝著向善的方向發展,可以激發人的積極性,可以為企業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總之,企業安全文化能夠創造安全生產力,是企業健康、持續發展之根、之魂。
上一篇:煤礦安全文化建設應有“三個抓手”
下一篇:安全文化重在建設貴在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