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企業安全生產組織機構建設,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體系,做好各項基礎工作固然重要。但要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真正落實在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中,成為全體職工的自覺行動,使廣大職工逐步實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意識轉變,進而達到“我會安全”的境界,抓好企業安全文化的創建工作十分重要,在這個過程中,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
全面建設是基礎
班組及職工的安全文化建設
運用“三級教育”模式、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班前安全活動、標準化崗位和班組建設、安全技能競賽活動、親情教育、“三不傷害”定置管理等傳統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設手段,培養全體員工的良好安全心態,強化安全意識,規范操作行為,提高安全技能,從而達到充分利用人的安全意識指導安全行為,用安全行為有效控制生產事故。
管理層及決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設
通過系統安全評價、全面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責任制體系、嚴格執行“三同時”、安全例會制、安全工作定期匯報制、檢查制、獎懲制、崗位責任制等行之有效的傳統安全文化建設手段,促進管理層及決策者的安全意識與管理素質的進一步提高,強化事故隱患的排查與整改,增加安全投入,避免違章指揮,全面控制三因(人、物、境)事故。
作業現場的安全文化建設
作業現場的安全文化建設,方法簡單,投入不大,但效果明顯。對營造企業安全氛圍,強化員工安全意識,提升企業形象,實現三點控制(事故多發點、危險點、危害點)和三防管理(塵、毒、煙)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如:張貼安全標語;懸掛安全標志(禁止標志、警告標志等);制作事故警示牌等傳統安全文化建設手段。
人文環境的安全文化建設
采取舉辦安全宣傳墻報、安全生產信息;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安全競賽活動、安全演講比賽;組織事故報告會、安全文藝(電影、電視)活動、安全賀年活動;實施安全宣傳的“三個一工程”(一場活動、一幅標語、一塊墻報);員工的“五個一活動”(查一個事故隱患、提一條安全建議、創一條安全警句、講一件事故教訓、當一周安全監督員)等傳統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設手段,深入開展人文環境的安全文化建設。
“以人為本”是核心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人本理念是創建企業安全文化的核心。
一要堅持以人為本
安全文化建設是預防事故的“人因工程”,以提高勞動者安全素質為主要任務。企業作業現場點多線長,環境復雜,只有集中力量采取“多點打擊”的戰術手段,“全殲”安全文化建設上存在的各種薄弱環節,才能有效發揮安全文化的整體效益。因此,應著眼于實現“人的本質安全”,健全和優化“進入”、“退出”機制,對安全意識淡薄、安全素質低劣的職工予以及時“退出”,優勝劣汰。圍繞提升安全理念、人員素質和安全思想境界,不斷強化“人本建設”。如在職工中實行崗位作業標準化考核制度,由班(組)長、安檢員負責,做到一天一考核,并與當日的計件工資掛鉤。通過“關口”前移,實現安全管理對象全員化、形式多樣化、效果跟蹤化,最終確保人的本質安全化。
二要堅持理念先導
心態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設的基礎和前提,最能體現人本思想。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操作者,只有心態安全,才會有行為安全;只有行為安全,才能保證安全制度落到實處。
追求健康是人皆有之的基本需求,但為什么還存在“三違”現象屢禁不止的情況呢?關鍵問題就是沒有樹立正確的安全理念!比如說,少數企業管理者為追求利潤最大化,在安全管理的行為導向上,迫使或誘發本單位職工拼設備、拼體力,違章冒險蠻干;再比如,“我要安全”本來應是職工的內在需要,可現在卻變成了管理者強迫被管理者必須完成的一項硬性指標……錯誤觀念不破除,正確安全理念不樹立,安全文化建設就是竹籃打水。
三要發揮親情的感染作用
以往的安全教育大多是“我說你聽”,不是大道理滿堂灌,就是家長式的訓斥。解決安全教育入心入腦的問題,一定要注重情感投入,“于細微之處見真情”。如采取為職工過生日、送警句、交心談心等親情教育法,不失時機、潛移默化地向職工宣傳安全思想;還可以開展安全共;顒,企業定期向職工家屬發出安全承諾書,并真誠邀請職工家屬參加到安全共保活動中來,充分發揮親情的感染作用,筑牢安全第二道防線。
激勵和約束機制是保障
塑造企業安全文化是一項長期、艱巨而又細致的心理工作,需要企業有意識、有目的、有組織地進行長期的總結、提煉、倡導和強化,需要企業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作保障,把企業安全文化所確定的價值觀長期地、全面地體現在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和員工行為之中,并得到更深的宣傳推廣。
一是積極創造適應非公中、小型企業安全文化運行的管理制度和機制。企業安全文化是需要設計和管理的,它重在實踐。因此,企業安全文化一旦定格,就必須積極創造適應自身特點的運行管理制度和機制,確保其融入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中。企業在創建安全文化時,要與經營管理相結合;要與提升業績、提高績效相結合;要與增強凝聚力相結合,不可孤立地做文化。所以,安全文化建設需要企業不斷改革創新,完善運行機制,推行科學管理;加強員工的安全文化和業務技能培訓,不斷造就訓練有素的員工隊伍;積極開展民主管理活動,創造一個民主、和諧、安全的“家庭環境”;強化安全管理機制,實現監督與考核,建設一個企業與員工的利益共同體。
二是利用制度進行強化
要鞏固和發展無形的企業安全價值觀,不能單純停留在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叫在口上,還必須落實在行動上,寓無形于有形之中,把它滲透到企業的每一項規章制度及工作規范、標準和要求當中,進行強勢推動。使員工從事每一項生產經營活動,都能夠感受到企業安全文化的引導和控制作用。只有把制度建設與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聯系起來,并有意識地結合于管理工作的具體實踐中,讓員工把那些約束行為的制度變成了自己的行動指南,真正從思想上接受企業倡導的安全價值理念,企業安全文化才有恒久的活力。
三是積極鼓勵正確行為
企業安全價值觀的最終形成是一種個性心理的積累過程,這一過程需要不斷強化。當員工的正確行為受到鼓勵以后,這種行為才能再現,進而成為習慣穩定下來,并逐漸滲透到員工的深層觀念之中。不僅如此,對正確的行為進行鼓勵,讓員工感到我們的企業已經開始注重把企業安全文化的塑造更多地落實在行動上,也給其他員工樹立了實際的仿效榜樣,從而產生模仿效應。因此,對符合企業安全價值標準的行為不斷給予鼓勵和強化,是鞏固企業安全價值觀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管理者以身作則是前提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只有企業決策者和管理者以身作則、身先士卒,牢固樹立“生命至高無上,安全責任為天”意識,在安全生產的日常管理上“多看一眼、多防一步、多查一處、多支一招”,企業安全文化的創建才有生命力。
一是企業負責人以身作則、積極倡導
企業領導者在工作實踐中要積極宣傳安全文化,身體力行,讓員工看到企業提倡什么,反對什么,以什么樣的準則和規范從事工作。反之,領導者不去倡導和身體力行,企業安全文化在員工中就不會得到強化,就難以變成全員共享的文化。久而久之,只能游離于安全文化價值觀規范體系之外,陷入空談,經過精心設計的積極的企業安全文化也會逐漸恢復到原有的狀態中去。
二是必須努力提高管理者素質
職工安全素質的高低與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聯系。過去,管理者抓“三違”更多依賴的是批評教育加經濟處罰。尤其是個別管理人員在執行制度過程中方法簡單粗暴,很容易使職工感情上受到傷害,進而對安全管理人員產生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使經濟處罰的有效作用大打折扣。為了增強管理效果,管理者應該在嚴格執行剛性制度的同時,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潛移默化改變人的習慣性違章行為。
安全文化來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從群眾中來,又回到群眾中去。不求全責備,不刻意形式,只求員工廣泛參與,喜聞樂見,言簡意明,一看就懂,一想就通,寓意深刻,潛移默化,以意感人,以情動人,真正達到思想上安全防線的作用。
下一篇:安全文化與和諧海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