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煤礦安全生產中的安全事故的致因,往往隱藏在被我們所忽視的細節中,其教訓是相當的沉重。對此,安全管理必須引進“精細化”管理的理念,重視細節,因為任何細節上的疏忽,都可能帶來全局的失敗。
關鍵詞:煤礦安全文化建設;安全管理;精細化
煤礦安全文化建設之精細化安全管理,主要論述的是煤礦安全生產中的精細化安全管理細節,細節決定失敗,要確保安全就必須走精細化之路。本文從以下三個大方面論述精細化安全管理。第一推進精細化管理的目的。用事例分析企業由于管理環節出現漏洞,未引起重視,最后釀成悲劇,“隱患藏于細節中!”第二主要說明要遠離事故,就必須克服“細節”上的疏忽和管理上的粗放,嚴格要求,一絲不茍。第三分析如何實現實施精細化,要想遠離事故,就必須改變心態,克服眼高手低、心情浮躁的毛病。要強化自我約束,用理智遠離疏忽、麻痹和僥幸,用規則來約束人性的弱點。
一、隱患藏于細節中
當翻開塵封的煤礦安全歷史檔案,使我們驚奇地發現:在歷史上所發生的煤礦安全事故中,有許多都是因對細節的疏忽和粗放式管理所導致的。
1970年5月14日,四川省原達縣地區鄰水煤礦+705水平北二采區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事前未對一氧化碳進行監測,檢查,導致40人中毒,其中死亡7人。直接經濟損失80萬元。1998年5月1日,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煤礦+705水平南八采區頂板事故,工人冒險進入采空區作業,導致頂板垮落,死亡2人,直接經濟損失20萬元。1999年7月10日,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甘壩鄉煤礦因停電,沒有在局扇20米范圍內檢查瓦斯濃度,局扇重新啟風,發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4人,直接經濟損失40萬元。諸如此類不能“見微而知著”的案例,還很多很多。
古人云:“明者見于未門萌,智者避危于無形,禍固多藏于隱微,而發于人之所忽者也。”上述的一系列事故案例,都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的事實:許多事故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細節”上的疏忽和管理上粗放而導致的。這正應了那句古老的箴言:“隱患藏于細節中”!
二、精細化,為安全護航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要遠離事故,就必須克服“細節”上的疏忽和管理上的粗放。例如,1985年9月20日,四川省原南充地區李家溝煤礦發生特大透水事故,有水流現象,水量很小,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管理環節不細,習以為常,正常掘進,在掘進過程中導致穿水事故,礦毀人亡,死亡62人。
一個古老的“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的故事,企業中的各種“小問題”和操作過程中的各種“小忽微”就是一個個蟻穴,它很可能毀掉整個企業這個“千里之堤”。在安全管理方面,100-1≠99,而是等于零。因為1%的錯誤,往往導致100%的失敗。因此,我們不得不得出這樣的結論:安全生產必須走精細化的道路。
所謂精細化,按《精細化管理》一書的觀點,就是精益求精的意思。精者,去粗也,不斷提煉,精心篩選,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細者,入微也,究其根源,由粗及細,從而找到事物的內在聯系各規律性。也可以說,“細”是精細化的必經途徑;“精”是精細化的自然結果。
如何實現實施精細化?首先要改變心態,拒絕浮躁。1985年3月21日,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煤礦井下電工因思想鬧情緒,上班時,把防爆開關的線接錯了,結果,沒經過認真檢查,送電時導致局扇、耙渣機電動機燒壞,使工作面無法作業。這一切都說明了同一個道理:要想遠離事故,就必須改變心態,認真負責克服眼高手低、心情浮躁的毛病。《細節決定成敗》一書的作者汪中求有一句座右銘:“做事不貪大,做人不計小”,這也應成為我們的座右銘。
三、用理智遠離疏忽、麻痹和僥幸
要實施精細化,就要強化自我約束,用理智遠離疏忽、麻痹和僥幸。煤礦地面一位電焊工在油槽附近施焊。有人對此提出了異議,但當事人對此卻置之不理,以為過去經常這樣干,也沒出事。因此,在時間緊、任務重的借口下就偷工減料、偷懶耍滑、麻痹大意……最終因疏忽、麻痹和僥幸而導致了火災事故。操作行為的粗放、隨意和心存僥幸是此類事故的深層次的原因。
如何將操作者的行為由隨意轉向規范、由粗放轉向精細、由僥幸轉向理智呢?除了改變心態、強化安全意識外,還要采用科學的工作方法來對自身的弱點進行自我約束。為此,我們通常所采用的目錄管理法、清單梳理法和安全檢查表法,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自我約束的方法。
四、強化系統意識,關注協調和配合
要實施精細化,還要強化系統意識,做好相互間的協調和配合。2002年5月10日,四川省廣安市天池煤礦+540水平南二采區材料眼子絞車提升,而上下信號聯絡不明,操作工違章作業,導致下材料處人員被保險繩勒住胸部,死亡1人。
上述案例明確地告訴我們,安全生產是一個系統工程,系統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斷鏈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后果。這就是說,要確保安全生產,就必須從優化系統開始,強化人們的系統意識,關注協調和配合。
木桶理論告訴我們: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不僅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還取決于木板之間的縫隙。伴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必然導致在安全生產這個大系統中,存在著崗位與崗位、部門與部門、上下級之間許多交點問題,我們稱之為管理的交點。對兒任何一個交點的漠視和配合上的失誤,就像“木水桶木板之間的縫隙”一樣,都會帶來“漏水”額度損失或全局的失敗。
每個職工既要接受管理,又要參與管理,作為管理對象,要職工在安全生產過程中,服從工作流程的安排,按管理者的監督和工藝的規定,自覺規范自己的操作行為;作為參與管理者,就要立足本職崗位,主動參與安全管理,按照安全規章制度,相互監督,相互提醒,互相聯保;作為自我管理者,就是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提升職業素質,做到“四不傷害”。
五、強化規則意識,約束人性弱點
要實施精細化,更需要用規則來約束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弱點主要表現在懶和貪兩個方面:一個是懶惰,只要沒有外在壓力,就不愿多做事;二是愛貪小便宜,總想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報,于是表現在行為的隨意、粗放、麻痹、懶惰和拈輕怕重等。因此,要實施精細化,就必須靠規則來約束人性的弱點。
規則就是秩序,就是行為規范,規則是一把標尺。如果有“規”不遵,有“矩”不守,就會使安全管理的體系斷鏈,就會帶來“一損俱損”的惡果。遵守安全規則是實施安全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內容。
對此,首先要嚴肅認真地細化規則,從原材料、工藝設計、工序管理、工序之間的交接,直至售后服務的這個全過程和各種輔助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要有操作細則和檢查考核辦法;然后,用“殺雞用牛刀”的決心和力量不折不扣地落實這些規則。我們的實現是,大法已有,細節未出,落實的層面需要細節的支持。我們就像海爾那樣,關注細節,細化規則,完善規則,然后,以“理”管,動之以情;以“威”管,促其守“規”,以此來約束人性的弱點,促使每位職工將小事做精、做細、做透,使細節更完美,成就安全生產這件大事。他們的成功告訴了這樣一個道理:九層之臺,起于壘土。要落實規則,必須有細節的支持。
六、精益求精,注重精細化管理
面對事故的多發,我們不能怨天尤人,只能靜下心來,遠離浮躁,從現在做起,從每一個細節做起,從每一個操作步驟做起,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挑戰“零缺陷”、實現“零誤差”,把小事做細,把細事做透,實現安全管理從隨意化向規范化轉變,由經驗向科學型轉變,由粗放型向精細化管理轉變。
我們要為認真喝彩,唯獨人人認真、事事認真,我們的事業才會更安全、更真實、更明亮,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和諧。我們不要期待那些驚天動地的大事,世上沒有那么多驚天動地的大事。心懷真誠,認真干好每一件小事,平凡的點滴匯集成不平凡的豐碑。海爾的總裁張瑞敏說:什么是不簡單?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精細化管理,必將引導我們走向安全生產的成功之路。所謂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堅持。
七、結語
1.煤礦安全文化建設中安全管理必須引進“精細化”管理的理念,重視細節。
2.精細化安全管理是精確定位、細化責任、量化考核。
3.通過精細化安全管理,減少了工作盲目性和隨意性,避免了盲目和隨意造成的諸多安全隱患,從而減少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實現煤礦安全發展。
上一篇:堅持以安全發展助推和諧礦區建設
下一篇:安全文化建設必須發揮“三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