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生產是與大自然作斗爭,條件千變萬化,水、火、瓦斯、煤塵、頂板等各類事故頻發。所以,安全問題成為長期以來困擾各級管理人員的一道難題。多年來,黨和國家都非常重視安全生產,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加強安全生產的法規、政策和規定,各類事故雖然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并未從根本上遏制煤礦事故多發的勢頭。原因故然很多,但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們在安全管理上沒有準確抓住管理的本質和中心環節。從事故發生的人、機、環境“三要素”來分析,我們的管理一直沿襲著對物和事的管理,以物為本,以事為中心,人成為物和事的附屬。也可以說,見物不見人,見事不見人。體現在系統管理粗放,重生產、輕安全、急功近利;崗位管理薄弱,重表輕里,只重效率和結果,不重過程和人的行為。忽視了崗位管理是一切管理的源頭,人是崗位的根本要素和基本細胞。抓崗位管理,就是要從人頭抓起,最重要的是解決人的問題。安全工作要搞好,安全的管理理念必須從以“事”和“物”為中心,轉變到以“人”為中心上來,即“以人為本”。要清醒認識和高度重視“人的行為”在安全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們進行安全文化建設,必須牢固樹立“人是安全的動力,人是安全的主體,人是安全的目的”的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
管理的一般形式是由各級領導和管理人員來管工人。也就是說靠少數人來管絕大多數人。煤礦工作的特點就是點多線長,潛在不安全隱患的環節比較多。靠少數人來管理絕大多數人的行為,顯然管不過來。必然會存在空擋和管理盲點。從企業追求最大效益的經營管理的基本出發點來講,也不可能無限度地設管理人員。所以,提倡和追求自主管理不僅是煤礦安全管理的本質要求,也是安全文化建設所要探討研究的重要課題。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倡的“人人都是安全員”、“安全生產我的責任”、“自主保安”等安全工作理念。目的是通過我們不懈的努力,形成一個個自主管理、自我完善、自主創新的管理主體和個體,打造一種全員參與、各負其責、相互借鑒、系統聯動的長效的安全管理機制。我認為,只有通過安全文化的系統推進,不斷增強職工全員的自主管理意識,進而實現個人自主管理,才能保證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好轉。所以,我們必須以最終實現自主管理為目的,來推進我礦的安全文化建設。就安全文化與自主管理這個課題,我談以下幾點認識,供大家共同探討。
一、推進安全文化建設是實現以人為本、自主管理的根本途徑
安全文化是安全工作的靈魂,是一種科學的安全管理認識觀和工作的方法論,是企業全體員工形成的一種共識,是增強安全管理功能的一種無形資產。它涵蓋企業安全理念、安全價值觀、安全教育培訓、安全意識、安全行為、安全管理機制諸方面。安全文化一旦形成,將產生一種無形的力量。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言談舉止,規范人們的基本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自覺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成為無形的監督、約束和調整各級領導干部和員工安全行為的一種規范。簡單地說,就是對安全工作的認識和態度,決定著安全工作的行為,也就是用文化的力量管理安全。
用文化管理安全對廣大職工群眾來講,似乎很抽象,不好理解。現舉例來說明這個問題。有一位老者到一家超市去買食品。他來到海鮮柜前買螃蟹。超市服務員看到這位老者頭上包著一塊紗布,便問:“是你吃還是給別人買”?老者打:“我吃”。服務員便說:“如果你吃,我不能賣給你。因為你頭上有傷,吃了對你的傷口愈合有影響”。老者便說:“那我就買給家人吃吧”。服務員點頭:“那可以”。隨后這位老者伸手去抓螃蟹,服務員又制止說:“螃蟹不能伸手去抓,否則,會咬你的手指,讓我給你拿”。這位服務員用夾子按老者的要求夾了一定數量的螃蟹,稱好包裝好,交給老者。老者心情非常高興,以后凡買東西都愿到這家商場來。這名服務員表現出來的為顧客著想、滿足顧客要求的思想意識,實質上就是一種服務文化,也就是把尊重顧客、服務顧客的理念轉化為具體的行動。依此類推,這對于我們安全管理來講是一個道理。如果每位員工能夠把安全生產的指導方針、應該遵循的安全理念、必須恪守的規章制度轉化為一種規范的行為養成,其實質就是用文化管理安全。
我們煤礦的現實狀況就是點多、線長、面廣,安全管理只能做到把系統管好,把重點盯住,不可能做到人盯人防守。即就是人盯人也未必能夠杜絕事故。安全生產要實現長治久安,惟有通過安全文化的教育、宣傳、啟迪和滲透,使職工達到自覺、自主、自我管理,才能從根本上杜絕事故。一句話:安全文化是基礎,自主管理是保障。
二、加強行為養成訓練,實現自覺自主管理
管理深處是文化,素質高處為自律。所以,安全工作要搞好,安全文化是基礎,而我們建設和推進安全文化就是為了實現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高境界。要達到這個境界,就必須加強行為養成的訓練。安全行為只有成為習慣,才能發揮持續可靠的功效。安全行為習慣,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是長期養成的結果,這是實現自主管理的前提。也就是說,必須下大功夫,長期抓,抓長期,反復抓,抓反復,久而久之,才能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習慣。
美國有一位安全工程師叫海因里希。他經過大量的統計研究,得出了事故次數與其對人身傷害程度之間存在著“1:29:300”的法則。即在330起事故中,有300起對人身無傷害,造成輕傷的29次,而造成重傷或者死亡的僅僅1次。也就是我們在安全教育中常說的一萬和萬一的關系。正因為絕大多數不安全行為不一定造成傷人事故,一般在下列幾種情況下,當事人往往選擇不安全的行為:一是當安全行為與節省時間發生沖突時,也就是所謂省時;二是當安全行為與節省體力發生沖突時,也就是所謂省力;三是當安全行為與工作的舒適度發生沖突時,也就是所謂省事;四是當安全行為與經濟利益發生沖突時,也就是為錢。通過這項研究結果,從這“三省一為”的不安全行為的選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自主管理的重要性。當事人明知違章作業有可能造成的危害,而往往卻明知故犯,反映出工作中嚴重的不自律的行為。特別是對于我們這類地質構造復雜、機械化程度低、準備水平差、用人多的煤礦企業,零敲碎打的事故居多。自主管理的規范化和緊迫性尤為重要。如何提高職工的自主管理意識和能力是我們需要下大功夫、花大力氣解決的問題。
首先,要加強安全理念的宣灌。安全理念是安全的行為準則。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才能筑牢自主管理的思想防線。
其次,要進行行為養成的基本訓練。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使每一個職工知道在自己的崗位上如何正確做事。將正確的行為逐步培養成為習慣。進而將這種習慣營造為一種濃厚的風氣。
第三,要大力推進人本精細管理。突出以人為本,強化崗位職責,明確自身責任,使每一個職工能夠切實體會到自身的安全不僅是自己的幸福也關系到家庭的美滿。要努力形成個人、家庭保班組,班組保區隊,區隊保全礦、全礦保全局、全局保社會的大安全格局。
第四,要不斷豐富自主管理的方法、提升自主管理的能力。
隨著安全管理的不斷深化,安全管理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都要很好的借鑒,為我所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當然,也要通過各種途徑教給職工更多的安全技能。我們現在正在推行的安全確認制,安全“六預”,十種常見的安全行為等都是很好的安全管理模式和提高安全技能的有效手段。職工自身的安全技能增強了,安全保障能力才能夠有效的提高。
總之,只有安全文化深入人心,自主管理形成風氣,自我約束成為習慣,從上到下真正確立了“安全第一”、“規章至尊”的理念,工作中按照“安全第一,生產第二”、“質量第一、數量第二”、“規范第一,收入第二”的理念去做,真正使文化入井落地,使文化入家入戶,入腦入心,我們的安全生產就一定能夠實現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