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千千萬萬“和諧企業”的支撐,而“安全”又在“和諧企業”的構建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為此,筆者將對“安全文化”的打造與“和諧企業”的構建提出探討。
一、對安全文化的再認識
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受威脅的安全價值觀,核心是以人為本,主體是企業員工,關鍵是安全職責的落實,重點是各類安全文化活動的開展,目的是提高全員的安全意識、安全技能,讓人人都能“懂安全、要安全、會安全、能安全、確保安全”。這里所強調的,首先,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眾多類別中的一種,它與企業文化是從屬關系。其次,安全文化與企業文化一樣,強調的同樣是以人為本,安全文化中份量最重的就是“人”字,做好人的工作,是決定安全文化成功與否的關鍵。
二、對安全文化的再思考
電力行業是特殊的高危行業,電在傳播光明的同時,也決定了電力行業的高危險性。因此,在電力行業推進“安全文化”具有非同尋常的緊迫性與必要性。
“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基層電力企業每年的第一個會、印發的第一個文件、工作計劃的第一個內容無一例外都是圍繞安全生產展開的。無形的文化,有形的滲透,電力企業非常重視安全,也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在傳播“安全文化”,每年的春季安全大檢查、安全月、秋季安全大檢查活動,經常性的安全家書征文、安全演講、安全警句征集活動等等,但為什么還存在違章行為屢禁不止、各類事故頻發,距離安全生產零事故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的現象呢?看來,電力企業“安全文化”由來已久,關鍵的是要尋找“短板”,在貫徹的基礎上提高執行力,在傳播的過程中,尋找突破口,找準著力點。
三、對安全文化的再剖析
國家電網公司劉振亞總經理對安全生產“三個百分百”的要求,即確保人員百分之百、時間百分之百、力量百分之百,將“安全文化”進行了進一步延伸和拓展。
1、要著力營造“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精神文化。縱觀各類事故發生的背后,盡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原因,還在于“安全第一”的思想并沒有深人人心,還在于遵章守紀并沒有形成一種群體的自覺行為。對于安全,總習慣性存在一種誤解:安全是企業強加給我的,安全是做給領導和檢查人員看的。要改變這種狀況,根本的還是要用文化的力量去解決,要通過“人的生命高于一切”這一精神文化的導入來實現,解讀“人命關天”的重要,讓事故受害者用聲淚俱下的真情實感去感化員工,從根本上轉變員工根深蒂固的“要我安全”的理念,讓每一個員工把“我要安全”作為一種自覺行動。同時,把“人的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就是要求我們各級管理層必須帶著感情抓安全,帶著責任抓安全,切實關注員工生命安全與健康,正確處理好安全與效益、安全與任務、安全與家庭的關系。人的行動是受意識支配的,思想的問題解決了,行動就會上規矩。
2、要著力營造“人人都是安全責任人”的制度文化。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是安全生產的保證體系,制度是根據生產的客觀環境及規律,借鑒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制定的、用來約束、指導和規范員工在生產中的所有行為。首先,我們必須有制度,有明確的各級、各崗位、各類人員的安全生產職責制,按照“誰管理,誰負責”、“誰組織,誰負責”、“誰實施,誰負責”的原則,把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每項工作的管理者、組織者、實施者,落實到每個環節、每個崗位、每個員工。對所有人員應該履行的職責、應該承擔的安全責任進行明確、規范和壓縮。第二,制度不能只寫在紙上,關鍵要讓制度深入人心,嚴格執行制度。要牢固樹立“人人都是安全責任人”的思想,要解讀“責任”,讓所有人明白責任就是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應當做好的工作。有了責任意識,就有了主人翁的思想,對于安全就會有強烈的責任心,就會主動去提前思考、超前介入、主動去關心關于安全的一切。就會去形成安全管理上“逐級負責、分工負責、各司其職”的網絡,形成責權分明、運作有序、互相支持、互相保證的安全責任體系,從而實行壓力傳遞,把安全責任落實到生產過程的每一個崗位和環節。三是要強化制度考核。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在制定規程制度的同時就要制定相應的考核辦法,嚴格要求,從嚴考核。提高人員的責任意識,進一步強化“人人都是安全責任人”的制度文化。
3、要著力營造“一級對一級負責,人人保安全”的行為文化。員工是安全生產的主體,是安全生產最根本、最關鍵、起決定作用的因素。企業良好的群體安全行為的形成,離不開企業良好的物質、生活、學習和人際環境,更離不開員工個人行為規范的養成。只有把企業的安全理念同員工個人的行為聯系起來,促使人人敬業愛崗,才能喚起“一級對一級負責,人人保安全”的工作熱情,形成群體保安全的能動性。從深層次看,“一級對一級負責”就是執行力的問題,就是壓力傳遞的問題,“贏在執行”是世界500強企業共同的經驗,在其位,謀其責,就像一個生產流水線,每一道工序都有人把關負責,絕不讓不合格的產品流入下一道程序,同樣,安全行為文化就要求安全生產人心所向,個個當好“守門員”,層層把關,共同營造“零違章、零事故”的和諧局面。安全是一種道德行為的體現。我們必須從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入手,深入開展職業道德、職業紀律的自我教育,提高員工安全道德意識,從根本上使員工立足崗位、確保安全、遵章守紀成為一種自覺、一種習慣、一種美德。
4、要著力營造“安全無處不在”的環境文化。安全理念要營造氛圍,要做到讓安全理念無處不在,要注重環境文化的滲透作用,形成輿論宣傳強勢。我們必須進行全時段的輿論宣傳,隨時隨地讓員工沉浸在安全文化的熏陶之中。在環境文化的營造上,一方面,要著力加強安全目標和典型的宣傳。強化安全目標的宣傳,要注意把企業安全目標與員工個人安全目標有機結合起來,特別是與個人利益結合起來,使員工明確,實現了安全目標,企業才能有發展,自己才能得實惠,家庭才能有安寧。另一方面,還要利用多種形式強化反面案例教育,及時通報違章違紀現象,及時反映安全生產中的隱患,及時報道各種傾向性問題,使事故案例成為安全宣傳教育的活教材。三是要注重宣傳的互動性。讓員工DIY參與安全環境文化的營造與制作,讓員工在最醒目的位置能看到自身的成果,比如自己總結提煉的“安全格言”,自己創作的“安全漫畫”等等,這種互動的效果,在讓員工體會到成功的時候,更是一種精神激勵,會產生無形的效果。我們開展的“愛心活動”、“平安工程”其實就是在營造“安全靠大家”的良好氛圍。
有位哲人曾用數字“1000”代表人的一生,“1”代表人的生命,“0”代表這個人所擁有的財富、事業和愛情。如果這個“1”倒下了,那么整個數字也就便成了“0”。其實對于一個企業而言,安全就是前面的“1”,如果失去了“1”,那么整個企業也就成了“0”,只要確保了“1”,才有可能去談“和諧企業”的創造。
下一篇:構建“以人為本”安全文化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