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安全發展”的科學理念,指出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在我們黨的文件上第一次把安全與資源、環境并列提出來,“安全發展”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組成部分。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把安全生產列為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切入點,第一次定位于社會管理之中。以人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為本,科學發展首先要安全發展,和諧社會首先要關愛生命,全社會已經形成了共識。
作為安全文化建設的理論指導,以“安全發展”為核心的安全生產理論體系已經形成
近幾年,我們認真研究總結國內外安全生產的發展特點、規律,提出了安全生產“易發期”、事故與GDP增長正相關等一系列觀點,并圍繞安全生產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從各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總書記、總理對“安全發展” 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指出了“安全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了與科學發展觀的理論聯系。各地各部門在安全生產方面也都進行了有效實踐、有益的探索。這些實踐和探索,構成了安全生產理論體系的實踐基礎和重要內容。由此可見,作為安全文化建設的理論指導,以“安全發展” 為核心的安全生產理論體系已經形成。李毅中同志在多個場合闡述了安全生產理論體系包括的六個要點:一是“安全發展”的科學理念和指導原則。安全生產是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前提、基礎和保障。以人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為本,科學發展首先要安全發展,和諧社會首先要關愛生命。要把安全生產納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總體戰略布局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安全發展”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安全生產控制指標。
二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把安全生產方針由原來的“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完善為“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十二字,把“綜合治理”充實到安全生產方針當中。這一發展和完善,更好地反映了安全生產工作的規律特點。黨的安全生產方針是完整的統一體,堅持安全第一,必須以預防為主,實施綜合治理;只有認真治理隱患,有效防范事故,才能把“安全第一”落到實處。
三是以“兩個主體”和“兩個負責制”為內容的安全工作基本責任制度。政府是安全生產監管主體,行政首長是本轄區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必須建立行政首長安全生產負責制;企業是安全生產責任主體,其法定代表人是第一責任者,必須建立法定代表負責制。
四是依法治安、重典治亂的安全法制建設方略。我國安全生產領域的一些問題,必須嚴刑峻法,依法嚴懲,治理安全生產中的混亂狀況,嚴厲懲處安全生產領域違法違紀行為,嚴肅追究事故責任。
五是用科技教育引領和支撐安全生產。安全生產是先進生產力的體現,必須堅持“科技興安”,開展安全科技攻關,采用先進技術和裝備,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對從業人員特別是農民工進行強制性培訓,提高安全技能;加快培養重點行業的緊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普及安全知識,提高全民安全素質。
六是倡導先進安全文化,建立全社會安全生產參與和監督機制。加強安全文化陣地和輿論陣地建設,保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動員全社會更加關注支持安全生產工作。充分依靠從業人員和人民群眾,保障人民群眾安全生產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實踐離不開正確理論的指導,一個重要理論的誕生無疑將開辟實踐工作的新局面。在正確的理論指導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以來安全生產工作取得了新進展,全國安全生產繼續保持了總體穩定、趨于好轉的發展態勢。“落實年”、“攻堅年”開局好、進展好,多數省(區市)和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形勢相對平穩。在總體穩定、趨于好轉的同時,形勢依然嚴峻。因此,認真深入開展重點行業和領域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是當前的中心工作和迫切任務。
我們相信,以“安全發展”為核心的安全生產理論的形成,必將對我國安全生產狀況的穩定好轉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安全文化建設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產在意識形態領域和人們思想觀念上的綜合反映,包括了一定社會的安全價值觀、安全判斷標準和安全能力、安全行為方式等。安全文化建設,就是以提高全民安全素質、提高企事業單位安全生產水平為目標,而組織開展一系列宣傳疏導、培訓教育活動。
如何理解安全文化對安全生產的作用?我認為,如果把安全監管比喻為警察、法官、檢察官,主要進行監督、檢查、督促和處罰的話;那么,安全文化就是醫生,主要為企業、社區、群眾進行診斷、開方、治療,以求得肌體的健康和企業活力的進發。從這個意義上講,安全文化是真正的長效機制。安全文化建設要內化于心。心中有意識,時時記取之。這是安全文化所要達到的目標,也就是要全面提高全民安全意識和素質。國務院全民科學素質領導小組把農民工、城鎮勞動人I:1、未成年人的安全素質列為科學素質工程。國家安監總局制定的 “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設綱要 把提高全民安全意識作為目標 實踐證明,安全意識提高了,隱患能夠得到排除,事故就可以避免。
安全文化建設要固化于制。必須用制度固定下來,以制度確保得到遵守和實施。這是安全文化建設所要使用的形式和途徑。安全文化不是空對空,也不是簡單的唱唱歌、演演戲,或者搞幾場報告會。而是必須緊緊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相結合。安全文化建設要外化于形。用人的行為來體現文化,并最終變為人們的自覺行為。這是強調安全文化所追求的境界。安全文化對安全生產的作用最終要實現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轉變, 自由王國就是人人都能將安全生產意識和準則時時刻刻體現在自己的行動之中,從而實現并確保全社會的生產安全和職業健康。
安全文化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她在安全生產理論和實踐中的地位上 以“安全發展”為內容的安全生產理論體系六個要點之一,就是倡導先進安全文化,建立全社會安全生產參與監督機制。國務院第116次常務會議確定的安全生產十二項治本之策中,第十一項是倡導安全文化,加強社會監督。這些都足見安全文化在安全生產中的重要地位。
國家安監總局十分重視安全文化建設,2006年制定發布了 “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設綱要》(以下簡稱 綱要 )。綱要 論述了安全文化的重要地位,指出了指導思想和主要原則,設定了“十一五”期間的主要目標,明確了六項重點任務,同時提出了實施全面安全素質工程和保障措施。目前,各地正按 綱要 部署,結合本地實際,有序開展工作。國家安監總局成立了以毅中同志為組長、顯政同志為副組長的安全生產宣傳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安全生產宣傳和安全文化建設工作的領導和指導。李毅中同志提出了安全生產“五要素”,安全文化不僅僅成為要素之一,而且列為第一要素。今年總局的宣傳工作要點也明確指出,進一步加大安全文化建設工作力度,啟動百家企業安全文化的調研。總之,我們希望,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動安全文化建設上一個新臺階,為安全生產做出應有的貢獻。
安全文化建設當前要做好的幾件事
在安全文化實踐中,建議注意做好五個方面的事情:
一是宣傳普及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識。倡導和樹立“以認為本”的安全價值觀,唱響安全發展,營造“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輿論氛圍,使社會公眾自覺遵法守法,人人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也不被別人傷害。大力宣傳“安全發展”的理念,大力宣傳“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全社會更加重視和支持安全生產工作。
二是強制性進行安全培訓和教育。企業必須按照 安全生產法 的要求,對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高危行業從業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和考核合格,并取得相應資格證書后,才能任職和上崗作業。把安全技能培訓納入農民工就業技能培訓的重要內容。安全教育要從青少年抓起,中小學要開設公共安全知識課。
三是建設企業安全文化。把安全文化落實到企業兩個文明建設和經營管理各個環節。推動企業采用先進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四是要擴大陣地,增加投入。在主流媒體,要有安全文化建設的陣地,宣傳安全生產的經驗、典型、做法。同時,揭露違法、非法行為,對重大事故要曝光。還要通過媒體讓全社會對安全生產有正確的看法、理解和支持。五是事故的查處要向社會公布、公示,取得社會的監督、支持、理解和督促。
六是編制安全文化發展規劃。許多地方和企業已經編制了“十一五”期間安全文化建設發展規劃和綱要,還是十分必要的。有了規劃,才真正把目標明確,把項目確定,把資金落實,把措施指定好,進而實現目標。
上一篇:“三位一體”模式構建特色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