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山東十里泉發電廠傳來喜訊:該廠實現連續安全生產2556天,創出我國百萬千瓦以上大型火力發電廠有史以來最高紀錄,取得了連續安全生產七周年的好成績”。這一紀錄的創造標志著我國大型火力發電企業生產管理水平已跨入國際先進行列。
全員參與人本化 管理零漏洞
八十年代建廠初期,由于裝機任務繁重,十里泉電廠的安全生產工作疲于應付,事故頻發,全年最高安全紀錄僅為88天。1992年,安全生產982天的全國同類型機組最高紀錄因誤操作被中斷;1996年,一場事故又使連續運行970天的安全生產紀錄再次中斷。大家惋惜、流淚……怎么辦?
痛定思痛。以人為本,向全員要安全,營造人、機、環境和諧與統一的各項措施紛紛出臺:建設安全文化,為安全生產大廈鋪就基石;健全規章制度,為安全生產設立屏障;加大科技創新,為安全生產提供加速度;抓管理,為安全生產與企業發展找準最佳結合點……人本化、精細化、系統化的高嚴細實的安全生產管理,使全廠干部職工的思想、行為、責任得到有效控制,保證了大家在工作中無差錯、無違章、無違紀,使安全生產工作走上了可控、在控之路。2003年,全廠未發生一類障礙以上不安全事件;全年機組共啟停189次,未發生不安全誤操作事件。
全過程監控精細化 行為零違章
廠里成立了安全工作改進小組,應用危險辨識、風險評價方法,開展安全管理和改進活動,使各項安全管理工作運轉過程更規范,更有效。在此基礎上,該廠還順利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ISO9001質量管理、OHSMS18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BS7799信息安全管理“四位一體”國際標準化體系認證,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踏上國際先進管理的軌道。
為防微杜漸,他們從狠抓習慣性違章入手,對戴安全帽不系帶、掄大錘戴手套等違章行為毫不留情。有的車間同時開設了曝光欄和光榮榜,讓違章者得到警示,讓遵守規章的職工成為大家學習的典范。本著“精細化”原則,在認真執行工作票制度的基礎上,電廠又制定了“一票一措”制度,即:每一張工作票,都要跟隨一張安全風險分析措施票,否則,運行人員不予辦理許可手續,確保了安全風險分析、安全措施執行等各項制度的落實。
全天候運轉系統化 設備零缺陷
安全生產長治久安靠的是健康的設備。電廠狠抓設備治理,讓設備時時處在高質量的可靠性運行狀態。在設備整體檢修過程中,針對機組多、設備老化的特點,他們早在1998年就實行了設備缺陷點檢日報制。定時、定人、定點對設備進行檢修和維護,超前診斷、超前分析、適時檢修,達到了用最少的時間實現最高的檢修質量的目的,形成了“有檢查、有跟蹤、有回音”的管理系統,保持了設備的精確度,保證了設備無泄露。稿件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