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山舉著自己的“執法證”說,現在我下去檢查就靠它了。李增山,2004年以前在諸城市龍都街道負責經濟工作,而他現在是龍都街道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所所長,負責龍都街道所轄40個村、339家企業的安全監管工作,手下兩個兵。李增山和他的兵是在諸城市招考安監人員的考試中脫穎而出的。他們都具備了大專文化水平、35歲以下的條件。招考比例是37比1,比考大學還難。李增山他們很珍惜眼前的工作,每天都下村檢查。
濰坊市安監機構建設走在了全國前面,形成了“無縫隙”管理的安監體系,成為很多地區學習的榜樣。自2004年開始,山東濰坊市政府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要求在各縣建立安全生產監察大隊,在鄉鎮街道成立安全監管機構,配置專職人員,構建“無縫隙”安全管理體系。2005年夏天,當記者和濰坊市安監局局長高華忠談起機構建設的體會時,高局長對濰坊三年來的機構建設頗為滿意。濰坊市下轄的諸城經驗得到山東省主管領導的批示和肯定,要求在全省推廣諸城經驗。
高局長說,濰坊市安監局自2001年成立以來,地位不斷提升。2002年,增加了一個科,負責危險化學品管理,編制辦給了該科3個名額編制。2003年,濰坊市市委、市政府將安監局調整為政府直屬機構。2004年,又將安監局調整為政府工作部門。2004年年初,濰坊市政府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要求各安全監管任務重的縣市成立安全監察大隊,鄉鎮街道成立安監機構,配備專職人員。為此,2004年6月初,濰坊市政府特意召開了基層安監機構隊伍建設座談會。會議結束后,各縣市就開始行動,最先取得成效的就是諸城市。
諸城市是濰坊下轄的縣級市,管理23個鄉鎮街道、1337個村、106萬人口。1987年,撤縣建市,被國務院定為全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和鄉鎮城市化試點城市。這些年社會經濟迅猛發展,諸城市集中了像新郎西服等一批知名企業,2004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80多億元。諸城安監局局長馬躍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笑著說:我現在搞接待就忙不過來,來參觀學習、采訪的人絡繹不絕。馬躍順是典型的山東人,說話實在。他說,按照濰坊市的部署,他們就著手構建“兩級機構、三級網絡”的“無縫隙”安全管理體系。
2004年年初,諸城市曾對安委會機構做了調整,把成員單位由41個調整為58個。在諸城市市直各部門分別設置安全生產辦公室,負責本行業的安全監管。同時,諸城市編制辦下發6號文件,要求在13個工業企業多、安全監管任務重的鄉鎮街道成立安全監管所,定為股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機構設在鄉鎮街道,編制為3人。馬躍順說,為了保證人員質量,所有人都經過人事部門考選,學歷都在大專以上。2004年4月,諸城市又成立了安全生產監察大隊,定編8人,為副科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隸屬諸城市安監局。這樣2004年7月,諸城市安全生產監察大隊8人和鄉鎮街道的40人全部到位,健全了“局、所、隊”三位一體的監管體系。
為了保證監管水平,諸城市建立了安監機構定期學習和考核制度。新上任的安監人員要進行業務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堅持執法廉潔原則,安監人員在執法過程中不得吃、拿、卡、要,要將執法和服務結合起來。
馬躍順說,機構健全后工作順多了,很多事情都有人跑。危化品專項整治時,全市的安監所對近200家單位進行摸底登記,按照“一戶一檔”原則健全檔案。老馬說,如果沒有機構、沒有人,想完成這樣的工作十分困難。2004年,諸城市組織了12次全市性安全綜合檢查和專項檢查,查處隱患1925處,取締非法生產經營單位18家。在記者要離開老馬辦公室時,老馬告訴記者,2005年3月,諸城市已經把安監局調整為政府工作部門,把原來糧食局由政府工作部門調整到了市直屬機構。說這話時,老馬顯得挺自豪。
到2005年初,濰坊市的諸城、高密、壽光等12個區縣成立了安全生產監察大隊,149個鄉鎮街道成立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所,353名工作人員在濰坊市的最基層從事著安全監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