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陜西煤業集團銅川礦務局局長宋煤礦
五大自然災害的水、火、瓦斯曾經給銅川礦務局造成災難性的損失,教訓是深刻的,結合該局陳家山、下石節、玉華三礦煤、油、氣共生,水、火、瓦斯俱全的復雜地質條件,如何貫徹落實 “先抽后采,監測監控,以風定產”的瓦斯治理工作方針,加大治理和綜合利用力度,使瓦斯變“害”為“利”,銅川礦務局新一屆領導班子他們下猛藥,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瓦斯的治理徹底從經驗型的摸索走向科學化的管理發展道路,記者在國家安全監督管理總局李毅中局長談瓦斯事故頻發的原因之后,就此問題,采訪了銅川礦務局新任局長宋志剛。
宋志剛說:瓦斯是一種潛在的資源,但是,由于人們普遍對它的運動規律沒有得到完全掌握,才是它成為煤炭生產中的最大殺手,尤其對銅川局帶來的損失是慘重的,教訓是深刻的。
如何才能有效地把國家關于煤礦瓦斯治理利用的政策規定落實在具體管理中去,在銅川局如何強力推行“先抽后采”?在治理和生產過程中不斷研究分析,掌握瓦斯的運動規律,充分發揮監測監控系統的作用,加強科研攻關,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呢?
宋志剛介紹說:銅川礦務局北區的井田面積64平方公里,地質儲量6.2億噸,現有的三對生產礦井均是高瓦斯礦井,同時又是全局的骨干生產礦井,占產量的70%以上。所以,瓦斯治理的重點在北區,全局工作的中心也是在北區,我們要下猛藥,治頑癥,使瓦斯的治理徹底從經驗型摸索向科學化管理轉變,我們已和有關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合作,共同研究瓦斯治理技術。首先是主動出擊,通過從地面打鉆等形式,具體摸清資源含量,瓦斯壓力透氣參數,瓦斯儲量,掌握北區煤與巖層瓦斯賦存體的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規律后,有的放矢,分源治理。其次是強力推進“先抽后采”,不斷深化預抽技術。對此,我們同河南理工大學合作,在煤層厚度10-12米范圍內,打直徑200毫米的鉆孔,打穿層立體交叉鉆孔即大直徑走向鉆孔,進行預抽實驗,確定預抽落差半徑,預抽期間鉆孔的布置間距,提高預抽方法和水力治裂效果。然后再進行深孔爆破作業實驗,不斷提高煤層的透氣性,來確定合理的預抽和設置封孔方式,提高抽放效果。并通過現場實測,對采空區的向高位巷、分段走向高位巷、傾斜高抽巷和高位鉆孔的抽放效果進行考核,以確定高抽、高位鉆孔的層位布置和抽放參數。根據我局北區高瓦斯礦井煤的燃點高,自然發火周期短的特點,在抽放過程中,解決煤層自燃發火的技術難題,我們已和西安科技大學合作,進行在高強度瓦斯抽放情況下的井下采空區的配套防滅火技術的實踐和研究,有效地處理瓦斯抽放與防滅火之間的矛盾,北區三礦各建立起一套多功能的注漿、灌漿防滅火系統,使瓦斯的抽放達到應有的效果,杜絕大小瓦斯事故,實現安全生產的穩步好轉。
瓦斯事故是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的,就銅川局在瓦斯治理方面的機構設置、監測監管、硬件投入和人員培訓等,宋志剛說:在體制上為了把安全第一真正落到實處,結合北區礦井煤、油、氣共生,水、火、瓦斯俱全,自然災害十分嚴重的特點,達到超前管理、靠前指揮,我們成立了銅川礦務局安全監察局北區分局,配備了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精良的裝備,分局為礦務局的派出機構,直接對局長和安監局長負責,不參加全局性的安全檢查,重點對北區三礦的“一通三防”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同時,對全局8個生產礦井的井下巷道進行拉網式全面檢查,排除隱患,集中財力和人力,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徹底消滅老巷和盲巷,其次,對其他五對低瓦斯礦井實行高瓦斯管理,建立和完善瓦斯的監測和監控系統,可望6月底全部建成,并網投入使用。
在資金投入上,我們針對安全欠帳多的問題,決定先期投入近2億元的資金,在償還前期安全欠帳的基礎上,重點對“一通三防”系統進行改造。針對陳家山、下石節兩礦實際,在現有通風系統的基礎上,分別再新開鑿兩對風井。井下生產形成一采一抽一掘的安全新格局, 滿足“一通三防”工作和全安全生產的需要。
瓦斯既是煤礦的第一殺手,又是一種最為潔凈的能源,與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若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可為人類造福。宋志剛強調,“為了進一步加大我局北區高瓦斯礦井防治的基礎研究工作,促進瓦斯災害的治理,提高煤礦生產的安全性,有效的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在實踐中培養一批熟悉瓦斯治理的專業技術人才,徹底扭轉我局安全生產被動局面。”
宋志剛說:今后我們要加大對瓦斯的綜合利用力度,現已在下石節礦建了一座瓦斯發電站,少量的瓦斯得到利用,這是遠遠不夠的。據初步測算:北區煤層瓦斯的涌出量每分鐘在150—180立方之間,按每立方發3度電計算,每年可發電2.8億度,相當于14萬噸優質煤炭發的電,可產生直接經濟效益2200萬元。最終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實現瓦斯的和平利用,是我們治理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