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30日,由發電部牽頭,儀電維護部和機械維護部配合,檢查6號機冷再熱管道供除氧器調門內漏情況,于10∶23觸發除氧器壓降率保護,導致機組解列,直至17∶05機組才重新并網。
一、事故經過
2002-08-29,生產調度會安排發電部汽機專工組織機務、儀控人員檢查處理6號機冷再熱管道供除氧器調門內漏。
2002-08-30T9∶50,儀控人員先確認冷再熱管道供除氧器調門在零位后,由汽機專工聯系集控在畫面上打開冷再熱管道供除氧器關斷門,看管道振動情況。冷再熱管道供除氧器關斷門打開后,管道振動很大,汽機專工聯系集控將冷再熱管道供除氧器關斷門關閉。門關到位后,管道仍有振動現象。儀控人員將除氧器壓力保護柜內供調門壓縮空氣切斷并放氣后,管道振動消失。經判斷為冷再熱管道供除氧器調門內漏較大。
10∶02,汽機專工又聯系集控人員打開冷再熱管道供除氧器關斷門,管道振動仍然很大。
10∶20,在未重新執行工作票安全措施,未關閉冷再熱管道供除氧器關斷門的情況下,汽機專工聯系儀控人員繼續調整冷再熱管道供除氧器調門。
儀控人員準備檢查一下調門參數,于是打開冷再熱管道供除氧器調門的定位器。在檢測“初始化參數”時引起調門動作,突然打開。儀控人員意識到冷再熱管道供除氧器關斷門目前在開的狀態,馬上切斷調門壓縮空氣氣源,同時另一工作人員將冷再熱管道供除氧器關斷門迅速打至就地位,關冷再熱管道供除氧器關斷門。
此過程引起除氧器壓力由0.83 MPa上升至1.017 MPa,然后下降至0.83 MPa,引起除氧器保護動作,連掉2臺汽動給水泵,電動給水泵聯啟后因小流量保護跳泵,觸發MFT,機組跳閘。
鍋爐滅火后因3臺給水泵均不能很快投入運行(10∶38,電動給水泵再次因小流量跳泵;隨后62汽動給水泵2次因低壓調門開度大于99%而跳泵),導致6 號鍋爐干鍋,汽包持續4 h無水位,嚴重威脅鍋爐的安全。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安排的組織協調人員不當。
2、組織協調人員工作不力, 考慮不周,未嚴格執行工作票上所列安全措施,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3、儀控人員技術水平低,不能預測調門在初始化參數時會發生全開現象,且忽略關斷門處于全開狀況,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4、電泵小流量2次掉泵,62汽泵低壓調門開度>99%,造成2次掉泵,是本次事故擴大、造成鍋爐長達4 h干鍋的主要原因。
5、參加該工作的人員安全意識淡薄,責任心差,工作前未進行相關的事故預想,不能針對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
6、 儀控工作人員進行此項工作前未檢查是否具備工作條件,發電部汽機專工盲目下令進行調門工作。工作人員存在習慣性違章現象。
7、備用電泵不能可靠投入運行,給機組的安全運行造成非常大的安全隱患。
三、防范措施
1、進一步規范公司生產調度指揮系統,明確各部人員的職責和安全責任。充分聽取各專業技術人員的意見,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避免出現生產秩序的混亂。
2、工作前應首先進行事故預想,預測可能出現的情況。
3、對出現的問題要認真分析、總結,舉一反三, 深究本專業存在的安全死角和習慣性違章現象。
4、加強技術學習,了解本崗位的工作死角,避免再次出現類似事故。
5、加強工作票制度的學習與應用,全過程嚴格執行工作票制度。
6、各部門要利用學習班、班前會、班后會認真分析總結該事件的經驗教訓,制定相關的防范措施,加強班組安全管理。
上一篇:線頭清理不徹底 事故發生傷人命
下一篇:接地保護線燒傷人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