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醫療運送與救護
第三節 醫學急救要點
運送急救是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醫學搶救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交通工具的使用是動態過程,使得這一搶救呈現出不同于現場和院內急救的特點:①環境條件對病情影響大;②病情變化判斷難度大;③醫療設備資源有限。因此,運送途中,尤其遠距離運送時護送人員必須了解基本搶救要點,重在呼吸、脈搏、血壓、心電、生命指癥的監護,而不是單純的對癥治療。
一、運送工具的使用
1.陸運救治的注意事項
①救護車轉送時車速不宜過快,務求平穩,減少顛簸,以免加重病情。
②擔架應固定可靠,以減少左右前后搖擺的影響,預防機械性損傷。車箱內和擔架下可再放些鋪墊物,以緩沖顛簸作用。
2.空運救護的注意事項
①空運對傷員的影響較正常人明顯,尤其機體創傷對強烈震動、噪聲、環境的負荷和適應能力嚴重下降,可致血液粘滯度增高,循環障礙,細胞內外離子平衡失調。
②低氣壓對五官創傷,尤其是中耳傷、氣胸、腹部外傷影響大,由于飛行高度的增加使空氣的壓力減少,使空腔臟器膨脹體積增加。運送傷員一般高度不應超過 3000米。
③盡管3000米以上飛行對缺氧是不明顯的,但對失血性休克、呼吸困難、昏迷中毒等傷員的影響必須高度重視。
④傷員對暈機的敏感性較正常人員為高。暈機癥引起嘔吐時,口腔不能及時張開,易造成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3.船舶、氣艇航運
①暈船嘔吐對傷員,尤其中毒患者影響較大,盡量不使用船只遠距離運送。
②氣艇運送顛簸震動大,務必要求平穩行駛。
二、運送技術處置與注意事項
1.搬運
搬運患者時必須根據病情和各種具體環境情況而定。擔架是搬運傷員最常用的工具。它使用方便安全,傷員在上面比較舒適。把傷員移上擔架,頭部向后,足部向前。在擔架行走時,兩人快慢要相同,平穩前進。向高處抬運時(如上臺階),抬前面的人手要放低,腿要彎曲著走;抬后面的人要搭在肩上,勿使擔架兩頭高低相差太大。向低處抬時(如下臺階),和上臺階相反。擔架兩旁有人看護,防止傷員翻落。
2.體位
(1)外傷體位 顱腦傷病員應采取半臥位或側臥位,以防止嘔吐物或舌根下墜阻塞氣道。胸部傷病員應取坐位,這樣有利于傷員呼吸。嚴重的腹部外傷應用擔架或木板抬運時應取臥位,屈曲下肢。脊柱脊髓傷者原則上要由2~4人一組進行搬運,首先將傷員的身體放成平直位置,用均衡的力量將病人平臥或抬起,注意動作要一致。并在胸或腰部墊一高約10cm的墊子,以保持胸或腰部的過伸位。嚴禁一人抱胸,一人搬腿的雙人搬運法。
(2)中毒體位 中毒者一般采取坐位或半臥位比躺臥位更好,以便于患者呼吸及咳嗽。昏迷患者應平臥且頭偏向一側,并 在頭部及四肢大血管處放置冰袋,可將體溫降至 32℃左右,以延緩腦細胞死亡。在使用飛機運送起飛和降落時,要求患者頭部保持低平位,以保證腦血液供應。休克患者要將其雙腿墊高,使之高于頭部以保證回心血量。中毒性肺水腫、中毒性急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病人務必采取半臥位,并限制活動,減少耗氧量。
3.處置
運送途中既要鞏固現場急救的效果,又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隨時針對病情給予適當處置。除常規應用各種急救措施外下列問題應需特殊注意:
①化學事故中的傷員,尤其中毒或灼傷患者在轉送中注意保暖十分重要。
②燒傷在清創之后,可以采用包扎或暴露療法,但凡屬考慮轉院者均應包扎。轉送途中暴露創面將增加護理難度,增多感染機會。
③如酸堿灼傷患者在現場水沖洗時間少于30分鐘,那么在轉送途中應繼續沖洗,尤其對堿灼傷患者更為重要。
④某些化學物質灼傷易合并中毒,必須給予高度注意。例如:小面積的鉻酸鹽(Cr+6)及苯酸溶液灼傷可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氯乙酸溶液(晶體)灼傷后易引起吸收中毒而致多臟器功能衰竭、心臟傳導系統改變而心臟驟停。氫氟酸灼傷面積達1%時要警惕大量氟吸收所致全身性氟中毒,防止低血鈣發生。
⑤在運送因苯酚、黃磷(白磷)等脂溶性化學物灼傷的病人時,應爭分奪秒,繼續用特殊清洗劑沖洗或外涂(50%~70%酒精、1%~2%硫酸銅等),再用水清洗,以爭取盡快將皮膚污染物清除干凈,以杜絕再吸收。
⑥運送黃磷(白磷)或含混有黃磷的無機磷灼傷者時,創 面應濕包或用水浸泡,以阻止殘留在創面上的黃磷顆粒遇空氣燃燒,加重灼傷。創面使用油脂性外用藥及油紗布敷料,以防磷吸收中毒。
⑦禁止使用有色素藥物,如龍膽紫、紅汞等,以免給判斷灼傷(燒傷)深度和清創帶來困難。
⑧運送電擊傷病人時,在運送前應建立可靠的靜脈通道,途中突然發生氣道梗塞時可緊急作環甲膜穿刺或切開插管術,嚴重電燒傷轉運前應當留置導尿管,記錄尿量以了解休克情況,應邊運送邊蘇醒。
⑨眼外傷應在現場詳細檢查處置的基礎上,運送途中根據情況處置。如有眼球穿通或破裂傷不能沖洗,不得施加包扎,不許使用眼膏,如有眼內容物脫離出時肯定有眼球破裂,應點消炎眼藥水,雙眼加眼墊后送。運送途中盡量不顛簸和防止擠壓眼球。
⑩運送途中的搶救應自始至終進行,既不能因病情緩解而輕易停止繼續采取措施(如呼吸停止病人經采取人工呼吸等措施而初步恢復自主呼吸后),也不能擅自對經采取心肺復蘇術后仍未復蘇的病人放棄搶救,必須給予病人全程救護,為院內搶救創造一切機會與可能。
(11)運送中應盡可能做到一人一卡別在胸前或衣服的其他明顯部位,注明姓名與初步診斷等,為院內搶救提供參考并節約時間。
(12)將現場采集的血、尿、嘔吐物等樣品隨病人一同送到醫院,進一步化驗分析,指導臨床診斷治療。
(13)護送人員必須做好現場搶救、途中病情觀察、處置與護理、通訊聯絡等記錄,到達目的醫院后應進行床邊交班,移交運送醫療記錄。